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银行参与校园贷现状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校园贷”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蓬勃发展,一些不良非法“校园贷”通过虚假宣传、暴力催收等手段不断骗取大学生钱财,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重大危害。因此,银行这支“正规军”参与“校园贷”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校园贷”的现状,指出了银行参与“校园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银行参与“校园贷”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校园贷;银行;现状分析;有效对策
日前,高校“校园贷”在互联网浪潮的助推下发展迅猛,伴随而来的是一些非法借贷势力正在将目光转向大学校园。面对如此乱象,除了各级政府、社会与高校的严格监管外,急需一支金融“正规军”入驻高校“校园贷”,这样既能满足大学生的借贷需求,又能重构校园金融新生态。银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曾经讲到:“校园贷堵后门,还应开正门”[1],这就为商业银行参与“校园贷”打开了久违的大门。
1“校园贷”的现状分析
“校园贷”是指在校大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2]。自2016年以来,“校园贷”事件就成为了轰动高校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的热门话题。严格意义上来讲,高校“校园贷”分为5类:第1类是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信贷服务;第2类是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第3类是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等;第4类是线下私贷如民间放贷机构,俗称高利贷;第5类是银行机构,也就是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e贷”等。“校园贷”是一种贷款行为。有的属于合法正规平台,手续利息等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有的则属于非法操作,专门利用大学生群体独有的特点诱导其向非法金融机构贷款,加上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无法按期偿还高额的利息,从而陷入不良“校园贷”的陷阱与泥沼之中。
1.1不良“校园贷”现状分析
近年来,一些不良借贷平台紧紧盯住高校校园这块净土,把在校大学生当作他们谋取暴力的目标群体,充分抓住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有热切的消费需求,金融知识相对匮乏,警惕性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特点来骗取钱财,使大学生深陷“校园贷”泥沼无法自拔。与其它网络贷款不同,“校园贷”不需要借贷人出具复杂的信用证明或财务证明,只需要具有学生身份即可;同时利用“零首付、无抵押”等诱惑性字眼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眼球,部分平台利用大学生闲暇之余想赚钱的心理和过度消费心理诱惑其上当受骗。近年来,一些不良借贷平台为了谋取利益不择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推销贷款,呈现出3种特点:一是有些借贷平台充分利用大学生特殊的消费心理,时时鼓动其超前消费,使大学生陷入过度消费的有害漩涡,造成消费观与价值观的偏差;二是高额的还贷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三是大学生借贷会把风险转嫁到家长身上,进而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2银行“校园贷”业务开展现状分析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多部委下发通知,要求国有大行和商业银行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借贷环境[3]。2017年5月,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产品,专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小额信用循环贷款,不仅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不受伤害。招商银行面向大学生推出最新的金融产品——“大学生闪电贷”,不仅审批程序快、利息低,而且在手机APP上就能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有效。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金蜜蜂校园快贷”,无需抵押、无需担保,额度在1000至50000元之间,具有纯信用、利率低、期限灵活、随借随还、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建行强大的业务能力和严密的内控合规体系下,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除此之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构想,都在为大学生的信贷产品以及相关金融服务而积极努力着。
2银行参与“校园贷”的机遇与挑战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参与或入驻高校“校园贷”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凭借国家政策的支持,银行可以利用自身品牌优势,进一步规范“校园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合法的借贷途径。但由于银行缺乏一定的金融产品设计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信用风险,无疑给银行入驻“校园贷”增加了难度。可以说,银行参与高校“校园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2.1银行参与“校园贷”面临的机遇
不良“校园贷”乱象严重,人们开始呼吁银行这支正规队伍积极介入,目前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大学生较高的消费需求等都为银行参与“校园贷”带来了机遇。2.1.1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如银监会、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规范管理不良“校园贷”的文件,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4]。与此同时,国家又为高校“校园贷”打开了正门,那就是允许银行机构开展大学生“校园贷”业务,依靠银行强大的品牌优势,为有需求的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借贷途径。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不仅为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扫清了障碍,出台的相关文件更能保障银行方便参与“校园贷”。2.1.2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无论是在自身教育方面,还是在学习生活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热情愈发高涨,这在无形之中就为“校园贷”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意识和品牌意识强烈,追求奢侈品牌,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再加上虚荣心与攀比心理,进一步刺激了他们旺盛的消费需求。
2.2银行参与“校园贷”面临的挑战
目前来看,银行参与“校园贷”仍然是一个新事物。任何新生事物从产生到普遍接受都会遇到诸多挑战和困难,银行参与“校园贷”也不例外。2.2.1多种借贷平台间的相互竞争。尽管银监会声明禁止任何借贷平台对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但是社会上的这种满足所有人的贷款平台却日益兴起。比如:淘宝、京东、蚂蚁花呗、借呗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趣分期、任分期等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申请手续简单、门槛低、易操作,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所不能比拟的。多种借贷平台之间的相互竞争,无疑给银行“校园贷”带来了许多挑战。2.2.2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银行在参与“校园贷”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5]。由于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缺乏经济独立能力,只能依靠父母援助,这就出现了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与较少的收入来源之间的不平衡、不匹配现象。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学生的借贷金额远远高于其偿还能力,贷款信用几乎丧失,信用风险随之而来。这时候,银行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准入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的需求设立差异化的门槛,将信用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3银行参与“校园贷”的有效对策
3.1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大学生正确借贷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不良“校园贷”的兴起,与大学生金融知识的相对匮乏有直接关系。银行作为正规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组织银行员工走进大学校园,向在校师生普及金融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案例讲解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的相关知识,揭示不良借贷平台采取的种种欺骗手段,告诫师生面对“校园贷”时要谨慎对待,谨防上当。总而言之,银行应与高校联起手来,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维护安全祥和的校园环境。
3.2创新“校园贷”产品,开拓校园绿色通道
我国银监会不断鼓励银行开设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目的在于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需求。目前,多家银行不断创新“校园贷”产品,积极开展校园信贷服务,比如:中国银行推出了“中银E贷·校园贷”、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金蜜蜂校园快贷”、招商银行推出了“大学生闪电贷”、青岛银行推出了“学e贷”。继上述银行后,中国工商银行也创新了自己的产品“大学生融e借”[6]。此外,银行“校园贷”产品设置了合理的信贷额度,低利率,公开各项服务收费标准。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贷款需求以及实际还款能力发放合理额度的贷款,使产品既能满足大学生的金融需求,又能降低大学生的还款压力,切实把金融服务做到位。
3.3严格把关授信放贷环节,避免大学生盲目借贷
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曾经说过:“商业银行要开发有针对性的高校消费金融产品,合理设置消费信贷额度和利率,使这些产品符合普惠金融属性。[7]”银行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完善大学生网络信息建设,准确和全面掌握大学生“校园贷”信息,消除“校园贷”的盲目行为。同时,银行还应该严格把关大学生“校园贷”的授信与放贷环节,一方面规定大学生借贷必须经家人知情或同意,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支出情况合理审批授信额度,并及时跟踪及评估大学生的贷款去向,有效防止“校园贷”风险。银行规范化的经营方式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借贷需求,也能保护贷款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3.4完善还款机制,实现还款方式多元化
关于借贷还款方式,目前我国银行采取最多的是通过人民币结算账户进行自动转账还款,但是针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具体还款机制还不完善。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我国“校园贷”还款机制可以与个人收入相挂钩,设立最低收入还款门槛,创建一套“‘校园贷’偿还自动匹配收入”的还款机制[8]。如若大学生未能按期还款,在临近还款节点时,银行可以采取多种催收方式,比如:通过电话或短信友情提醒大学生按期还款;与学生本人协商推迟还款时间;及时联系该生家长帮助其完成还款事宜等;也可以通过与银行相挂钩的机制,调查其日常消费情况,从而控制其非理性的过度消费。
4结语
高校“校园贷”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因具有市场需求而存在。要想“校园贷”扮演“天使”的角色,更多的是需要银行这支“正规军”勇挑重担,适时参与。如果高校和银行机构共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大学生盲目借贷的现象出现。银行“校园贷”有国家信用做后盾,诚实无欺,有利于净化“校园贷”市场。总之,金融平台需自律、政府需监督、高校需教育、社会需引导,多方合力构建“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让“校园贷”合规合法,真正服务于学生。
作者:张丽娟 王新雷 张蕾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