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传统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传统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传统教育研究

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偏重以社会职业要求为导向,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过于注重人才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忽视了文化传统教育在青年学生人格个性、价值观念、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在职业院校创新文化传统教育理念,探索文化传统教育的全新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传统教育;教育途径

在报告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青年职业才俊的重任。在职业院校深入开展文化传统教育是实现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手段。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传统教育意义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向内涵建设转型,职业院校都在不断摸索,而内涵建设如何实施,文化传统教育无疑是的重要手段。杨叔子先生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精神,一打就垮;而没有人文传统,没有文化精神,则不打自垮”。因此,必须以传统文化的人文观念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借鉴和创新传统教育经验,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知识的传授,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伦理道德思想,才能培育出新形势下的民族栋梁,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目标决定了培育的学生除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而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必然需要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逐渐形成。一个学生的文化素养,一个学校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归根结底来源于其深厚悠远的传统文化,依赖于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职业院校的文化教育是在深入文化研究基础上,采用多种文化教育形式,通过学习、了解、感悟传统文化,充分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认识民族文化的博大与优秀,逐步摆脱民族的自卑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形成包容、宽广的文化胸怀。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传统教育现状

(一)职业教育中人文观念的轻视

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质量的职业人才,但职业素养并不是人才的全部。一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人文内涵的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对技能过于本位化的思想,难免使教育出来的学生文化积累略显单薄并缺乏可持续发展性。[2]”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造成学生过多关注专业领域的学习,减少了接触了解人文知识的机会和精力,逐渐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知识单薄、素养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为了满足专业教育应用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很多职业院校在不断地加大专业教学力度,提高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造成了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学时缩减甚至取消,这就进一步阻碍了职业院校文化育人教育理念的贯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文化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和多样性

文化传统教育是在课堂文化知识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以“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接纳优秀文化,进而使传统文化深入学生的内心和思想,融入学生的生活和言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可供参考的成功模式,职业院校的文化实践活动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文化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活动形式和活动渠道单一,教师社团活动指导缺乏实效性,指导方法不当,指导效果不佳,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差等问题。

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传统教育途径

(一)充分利用网络交际工具,拓展文化教育渠道和空间

随着科技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和飞速发展,大量的网络应用软件和工具被开发出来,传统的交流沟通方式被彻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日益网络化。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自由性、跨时空性等成为网络人际交往的主要特征。青年学生乐于追求时尚潮流、接受新鲜事物,网络交流的快捷、自由、更是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与青睐,成为他们日常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关资料显示,利用QQ群、QQ空间、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社交网络平台等现代网络交际工具已成为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全新途径。师生共建及共同参与的网络交际工具为大量的教学资源开拓了广阔的沟通传输渠道。通过全新的交流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即时的师生互动,达到平等自由的交流状态,也进一步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文化传统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企业文化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职业院校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院系班级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贯穿起来,将文化教育贯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感受、体验,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良好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素养。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文化理念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来,采用企业管理中的新颖方法,促进学生规则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形成和提升。如模仿企业的“明星员工”评选,选出班级的“明星学生”,形成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良好文化学习氛围。健全文化传统课程体系。在职业院校实施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形式,形成科学完整的文化课程体系。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全院统一开设《人文素养》等文化传统公共课程;增设戏曲、方言、书法、国学等选修课程;配合由知名教授主讲的文化专题讲座。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系统化的中华文化传统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领悟文化的内涵,形成优秀的文化素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张扬、情感表达、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舞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塑造大学生的个性,形成了大学生优秀的品德素养。坚持举办各种形式的与文化传统相关的校园活动:1.传统节日的聚会,如中秋节的赏月诗词会、重阳节的登山演讲活动、七夕节的情景剧演出活动等。2.开展文化竞赛。如传统礼仪竞赛、文化技能竞赛、传统才艺大赛等。3.创新毕业典礼形式。将古代教育的传统文化形式引入到学生的毕业典礼之中。通过礼堂环境的布置、服饰的改进、典礼流程的优化等途径,强化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4.社会时尚元素的借鉴。如旅游管理系的学生采用时下流行的快闪的形式在食堂、操场进行服装秀、音乐秀;工艺美术系的学生采用社会情景剧的形式,设置特定人物、场景,拍摄记录普通学生的言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

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鼓励和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在校外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接触身边的民俗民情、体验生活中的百味人生、感受现实中的传统文化是教育活动重要的一项内容。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的途径和形式很多,如在传统庙会、节日等民俗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服务、表演等工作;到中小学校园中进行各类文化成果展示;组织师生参观文化展览等。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真实感受,一方面可以深化对文化传统的内在感受,在文化活动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生活内涵和巨大价值,逐步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文化知名度,为打造文化校园、特色校园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娟.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思想政治研究,2015(4).

[2]沈壮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实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4).

作者:王为 单位:淮北煤电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