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征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征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征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缓慢,需突破固有思维,充分融入高校以德树人、以文育人、以文教人之“大思政”体系中,全面谋划、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和分析师德师风视域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征,以推进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师德师风;校园文化;特征

一、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优质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需要。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新时代下的新定位。“四个相统一”、“四有”标准、“四个引路人”等清晰解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基本内涵。“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是指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在各种环境因素下,以整体的方式发挥作用时就变成了“师风”。如果说“师德”是在教育的“向师性”作用下发挥育人作用,那“师德”在形成“师风”后才能起到整体育人的效果。用师德评价教师,用师风评价大学应该要成为很多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共识。以师风为依托才能体现高校师德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真实性。

二、师德师风视域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征研究的现实意义

1.职业院校师德师风现况堪忧,转变效果甚微。在国家努力创建“双一流”、建设教育强国的大目标下,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分支,如何摆正角色定位?当前,受市场经济大潮、西方教育理论、大规模扩招和现行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体制的影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角色意识淡化,教师考核机制形式化,新进教师把关不严,敬业精神欠缺,政治信仰缺失等。归集这些问题,根本在师德师风建设。改革道路较之本科院校更为之艰辛,力度不足、效果甚微,改革“阵痛期”还在持续,边改边实践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够,师德师风建设改革的成效还未能体现。2.校园文化建设运筹帷幄,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突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灵魂,也是体现学校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量指标,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追求行业特色、专业特点和师生的自身价值追求融合发展之路。同时,文明的校园能培育文明的师生,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必能涵育与校园文化匹配的师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师的先导性与示范性决定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摆在首位。高校校园文化对师德师风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研究分析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有的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和元素,加以系统化和机制化,前瞻性考量、计划性渗透,打造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路径是一条明智之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来,融于文化内涵,先与文化实践,早谋划、神同步,从师德师风建设的视域下分析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应有特征,对系统构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实现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有其必要的意义。

三、师德师风视域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特征分析

1.思想性与政治性。中国的高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赋予高等教育本来的特征,“四为”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指明了高校教育的这两个属性,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同时也是师德师风建设中赋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的逻辑起点。这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根本特征之一,是一切其他特征的前提。2.传承性与渗透性。文化本身具有传承性,校园文化的传承性越来越被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家们所尊崇的尊师重教、道德为上的中华优秀文化在不断流失。这里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师德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予以传承和发扬。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中华传统文化中“立德为先”的思想数不胜数,且思想深邃。这些思想精髓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渗透与传承,这也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教育思想的本有内容之一。3.典型性与示范性。师德师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发挥高校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遵循受教育首先受教育的逻辑原理是一种必然,否则教师做一套,教一套,不仅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而且会对教育效果本身产生反作用。这也是教育中“向师性”的基本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教师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深入挖掘与形象塑造,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宣传效应的重要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性其实是对高校教师普遍与典型、底线和预期的辩证思考。4.服务性与民主性。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平等与互相尊重,只有尊敬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真正尊重与敬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进一步反映了教师在角色定位时要逐渐将以往的家长、领导式做派向民主型、服务型教师转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精髓想要真正发挥育人的功能,就必须体现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师生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而设计。曾经谈到教师教学生,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而新时代教师,至少要准备一潭水,甚至一片海,学生要主动参与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更要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多走一步。这样才能构建和谐共生、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5.行业性与创新性。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没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就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在找不到合适的人的现状下进行反思,转而深入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一齐发力,如订单班、企业学院等,让很多的在校生赋予了准员工的定位,这就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企业归属感和行业使命感,企业的文化和行业发展也将在教学中予以不断渗透和融入。这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特别是对行业类职业院校来讲,教师与企业共同施教中必然要将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学校与企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备课内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要有行业性是实现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高校师德建设正从原来的短期性、临时性、局部性向长期性、常规性、全局性转变。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师德建设规划与意见出台是反映师德师风建设大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如2014年9月29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等,这股“东风”是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南针”,也是职业院校突破师德师风建设改革瓶颈的打胜攻坚战的有力保障,用师德师风引领校园文化,用校园文化助推师德师风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教人。

【参考文献】

[1]党的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10.

[2]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11.[3]林崇德.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师德观[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4]郑卫丽.大学文化育人工作的实践特征及本质[J].人民论坛,2014,05.

作者:朱梅芳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