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理工科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理工科高校不仅为我国制造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也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业文化内容,传承工业文化,以工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从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开展等方面,将工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关键词:工业文化;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
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撑了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作为培养新型工业化生力军的理工科高校,不仅为我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贡献着重要的价值,也应在弘扬工业文化精神,丰富工业文化价值,全面提升学生工业文化素养上做出努力。
一 工业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价值
中国的工业起步于洋务运动,此后,中国人在效仿与摸索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中国人在民族富强的道路上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工业化道路。2014年6月,“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在北京获批成立,这是我国深入研究工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一) 工业文化的内涵
人类进行工业化活动,不仅改变着物质世界,也在产品中物化自己,将人类的文明融入到了工业发展的进程之中。工业文化体现在物质、行动、制度和精神之中,这些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工业文化展现、表达、传递、影响和接受的基础。工业文化是人类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衍生或创造出来的,通过工业生产活动反映出来的工业文化是人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现自身发展与完善的动力。工业文化是人类工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社会性产物,社会全体成员应当共同接受和遵守[1]。
(二) 工业文化的价值
工业文化存在于工业主体的心理结构中,凝结于工业主体的心理活动中,它以意识、观念等各种精神现象的形态对人产生作用。这种内化于人的心理之中,进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是工业文化价值的主观形态。工业文化从工业文明中孕育,从工业革命中发展而来,它是客观存在的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工业文化的功能主要来自其对生产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关系的作用,工业文化功能作用的发挥是工业文化价值的来源,因此,工业文化价值的来源具有客观性。
(三) 工业文化的范畴
工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人类社会在工业进化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也包括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等非物质财富。在工业文化形成、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文化通过物质环境、精神产品、文化活动、政府、企业等不同类型的载体,发挥着引导和保障工业生产活动的作用。从文化性质来看,工业物质文化、工业制度文化、工业精神文化是工业文化存在的三种形式,也是构成工业文化结构的重要要素。工业制度文化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生产的关系。工业精神文化由人类在工业生产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等因素所构成,是工业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2]。
二 工业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在理工科高校中,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多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这些师生共享的精神文化活动和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一起,共同形成了校园文化。
(一) 工业文化丰富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引领、支撑着高校的发展,为高校思想建设提供着根基和保障,因此我国高校普遍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在理工科高校中,校园文化的建设除了要发挥出校园文化的一般导向、规范、激励、示范等作用外,还应该结合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工业精神与工业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二) 传承工业文化是理工科高校的社会责任
建设制造业强国的根本是人才,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研发的高地。纵观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美国既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大批创新人才,也注重以社区学院的模式培养中等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德国长期坚持并推行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育,突出教育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层次性,为“德国制造”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我国理工科高校责无旁贷地应该成为我国实现宏伟蓝图的强力推进器[3]。在理工科高校中,以院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代表的制造业高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拥有国际领先的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在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攻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高校的理工科教育中,应当重视工业文化理念的传播,提升大学生工业文化素养,营造浓郁的工业文化氛围,才能够使大学生进入工作之后更好地服务于工业化发展,引领工业文化走向更高的台阶。
三、工业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的途径
(一)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工业文化
将工业文化融入理工科高校的教育内容中,将工业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是高校传授知识的传统方式,在理工科专业中开设与工业文化相关的课程,拟定相应教学大纲,通过介绍工业发展史、传统工业文化、现代工业文化、当代企业文化等方面,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贯彻理工科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有层次地开展工业文化教育。让学生无形中系统地感知工业文化的内涵,感受工业文化的魅力。在理工科高校中还可以通过公共必修课的形式系统地进行工业文化理论体系的讲授,或者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将工业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国工匠”“工业4.0”等国家相关的工业发展政策,深入了解国家工业发展的现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工业文化的课堂教学,将工匠精神、工业产业等相关内容引进课堂,提高工业文化知识的传播效率。高校教师不仅要通过“言传”为学生传播工业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对工业文化的认同,还应该在平时的“身教”中,将工业文化的意识显现于教学过程中,体现在与同学直接交往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是工业文化融入高校理工科教育的关键,提升教师的工业文化理论水平,一方面要求教师要重视工业文化在理工科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宽厚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采取学科渗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融入工业文化。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将工业文化观念引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当多为教师创造学习工业文化知识、深化工业文化认识的机会,安排相关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如访学、学术研讨会、进修等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使其形成系统的工业文化价值观。没有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输入,高校工业文化水平就难以得到提高[4]。
(二) 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工业文化精神
为避免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的情况,高校可以邀请国内优秀的企业家、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等高水平工业技术人才到学校,进课堂,与学生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利用企业的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教育,搭建工业文化建设交流平台,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切实的产生联系,形成合作共赢的文化关系,使学生在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体会到工业文化对工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高校还可以选择优秀的工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业实习基地,通过学生的实习活动,了解企业文化,体验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实践中完成大学教育的育人机制,丰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到实处。高校不能固守于封闭办学,要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工业实践基地建设成为学生认识企业、了解职业发展的一个窗口。学生在加深对工业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在企业文化中,逐步培养大学生敬业、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 在校园开展工业文化主题展览
结合不同地域的工业发展实际,在理工科教育中融入学校所在区域的特色工业文化,通过主题展览和文化长廊的形式,将该地区的优秀工业文化引进校园,让理工科院校的师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当地浓厚的工业文化气息,营造一种工业文化氛围,使工业文化成为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工业文化主题展览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搜集工业发展史相关图片、实物,能够增强其对工业文化相关知识的兴趣。在校园中的工业文化元素,能够起到宣传工业文化的效果。
理工科高校要成为我国迈入先进工业国的“创造源”,担负起科技创新的重任。要紧紧围绕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领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发挥学科优势,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难题,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基地,助推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同时,理工科高校应当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智能制造的时代要求,真正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新哲,孙星,罗民.工业文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 赵芳.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工业文化元素植入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12):61-63.
[3] 申素英.高职院校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77-79.
[4] 赵学通.高职院校文化使命: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3(09):103-106.
作者:郑慧 姜姝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省工业文化研究中心 吉林省委新长征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