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一、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学校为主要活动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重要途径,具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校园生活,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完善大学生人格、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对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吸收、整合支持性教育资源和个体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生活,解决基本实际问题,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促进自我成长,提升自我实践的主体地位的能力。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准备能力,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依托于各类活动为平台和载体,活动开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参与组织实施活动、相关培训、参与事务处理,让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成长,达到长知识、增才干、强能力的目的。活动组织、策划及实施各个环节,均体现了实践的重要作用,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就是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最初是为了补充第一课堂而开展的。随着校园文化活动的普及推进,活动的开展大多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培养,缺乏学科专业背景的支撑,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关注度不够,很难形成品牌及精品效应。如何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有结机合,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又能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高校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要面对的问题。专业类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学生社团和其他创造性活动,打通了教学环节和非专业素质培养环节,增强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环境类学生校园文化传承创新活动实施

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类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例,通过活动主要内容、主要载体、主要成效三个方面的阐述,分析提高环境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承创新。

1.活动主要内容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结合传统的校园文化创新,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是在本年度里,学院通过邀请专家讲解历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尤其是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是通过组织论文报告会、“生态与环境”研究生学术论坛促进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三是通过举办生态环境保护主题的辩论赛和知识竞赛,通过举办水质安全进社区、垃圾分类宣讲进社区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思想。四是通过申请组建人与自然等学生社团,搭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平台。五是通过生态环境、节能减排能等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其中,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内容设计上,着重将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将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多彩性,与突显专业活动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相结合。

2.活动主要载体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一方面利用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另一方面突破有限空间的限制,由校园空间为主导并向校外延伸,将专业实践拉深。除论文报告会、学术论坛等专业类校园文化活动外,学生们自发编制了内容丰富、图片精美的《水质安全与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同时设计了多个形式新颖、易于操作的“辨识水质”、“垃圾分类”等趣味小实验方案,并定期到学校附近的多个居民社区文化广场举行“水质安全与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

3.活动主要成效

学院环境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承和创新活动目前初步呈现出以下几个成效:一是通过文化的浸润营造出实践氛围,同学们能够自觉投入,营造出专业相关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氛围,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是专业类校园文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创新热情,加强了专业教育,培养了学科意识,更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类学术报告的举办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初步搭建了环境类学生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课程框架体系,虽然内容并不完全完备丰富,但框架已初步搭建,接下来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三、几点思考

1.加强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和最终审核

在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活动都是学生自主策划,而一些教育管理者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的活动策划缺乏相应的指导,往往让学生自由发挥,导致活动的引领性不够,专业性较低,思想性不强,专业性、知识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活动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情况。而专业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限地规避这个现象,因为专业类活动离不开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离开不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有些活动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基本寸步难行,如环境知识竞赛从题库到答案,从现场问答判断和打分,都需要专业教师参与。环境类学科竞赛从申报到答辩,从中期考核到最终审核更是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全程和广泛参与。

2.逐步构建完善活动课程体系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有效组成部分,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目前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化并不明显,这样下去并不有待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长远计,为品牌计,校园文化活动需要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初步设想要有基础理论课程、核心技能课程、实践行走课程等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设有由不同的活动课程,各模块或各课程要和第一课堂一样,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不同的时间段、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开展,并根据实施反馈情况不断修改,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姜平波.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创新与内涵深化[J].黑河学院学报,2016(06):92-93.

[2]于滢.高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2016(05):38-41.

[3]贾璐.基于分层分类引导下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建设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5-16.

作者:黄永莲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