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服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全面推动高校应用型课程项目导入的教学改革下,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指导思想下,本文根据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分析、探索教学与实践过程,总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规避的问题与启示,为应用型课程项目教学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校园文化建设;设计;培养;服务
一、课程项目介绍
(一)项目来源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我院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开设之初,经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教育局与我校联系,我院与松桃县教育局以及受教育局委托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设计的第三方松桃新天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为松桃县部分中小学学校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在这次合作中,我们总共签订了3次合同8所学校,通过主课老师与教研室其他四位老师,带领正在上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20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1个学生参与了项目设计。
(二)项目实施情况1.项目具体任务项目是为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8所中、小学的学校进行校园文化设计,根据各校的教学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建设主题等展开设计内容,力争通过文化内涵及教育特色的理念提取,展现校园特色文化理念。2.项目实施过程(1)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实施之初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学校社会服务科的关心与指导,成立项目小组,制定方案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及设计团队。团队在项目组长带领下,选择4-5个学生组成素材收集组,负责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在设计阶段学生自由组成设计小组,志愿组合,4-5人组成小组,选定一人做组长,负责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2)实施过程①实地考察调研及勘测尺寸为确保任务的完成,素材收集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将设计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与学校领导、老师交流、了解学校情况、办学历史及校园文化建设需求,并对学校教学楼、操场、活动场地、食堂进行实地勘测,收集第一手资料。②素材收集、集中讨论由素材收集组负责将收集到的学校的文化、风俗、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理念等资料信息,通过PPT在课堂对所有学生进行资料讲解,然后,各设计小组通过对资料分类、讨论、理念的提取,开始第一阶段的校徽(标志)设计。③设计方案讨论及优选在设计过程中由项目课程老师对五个小组进行辅导,各小组在校徽设计阶段,每个同学必须设计提交2个方案,然后小组对每个同学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选择三个比较满意的方案,经老师与小组的同学们共同讨论、选择,最终选择一个会同其他四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总共5个设计方案,交给项目方进行选择。下一阶段各小组将不再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而是在项目方选择中的方案中,根据听取的意见进行小组的修改,最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选择的方案中细化,共同完成项目方选择的方案,直至对方满意为止。④设计初步成效,与校方讨论完善在完成上述阶段的任务后,后面同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小组完成基础系统的设计工作,在完成设计工作后各小组统一时间与项目方进行汇报、讨论,听取项目方的意见,根据意见进行修改;第二阶段就是在上阶段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应用部分与校园文化建设设计部分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但这里说的视觉识别系统内容大大超出了我们课本知识的内容,主要增加了校园文化部分的建设设计。在这些工作完成后同样要进行汇报,听取项目方意见,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直至对方满意。在所有过程完成后,最后虽然项目方只能选择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但也会挑选其他小组设计中他们认为满意的个别设计,增加进选中的方案中,最后由该小组完成所有设计图的设计工作。
(三)设计成果展示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项目时间历经半年,完全超出了我们正常的课程上课时间,但同学们在课程上完后依然满腔热情地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完成了这次项目任务,在这里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展示,供大家参考。1.标识类图1分别为松桃第四完小、松桃县蓼(liao)皋(gao)江桥完小和松桃县寨英镇邓堡中学。2.基础系统图2分别为蓼皋高峰完小基础系统部分、寨英镇邓堡中学基础系统部分和松桃第四完小基础系统部分。3.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图3分别为松桃第三完小廊道文化、松桃第三完小特色教室举重室设计和松桃第四完小校门口环境建设设计。
(四)技术服务指导完成情况
二、项目取得的成果及效应
(一)人才培养效应、学科建设效应1.艺术学院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1名学生参与了该项设计项目的服务,取得了很好的项目实践效果。一是通过参与整个设计服务过程,从实地考察、素材收集、校园文化主题的提炼、草图方案绘制、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及校园文化建设系统等工作,学生完整地参与了该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对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相关基础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提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二是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参与到该项设计服务中,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服务社会需求等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三是培养与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有困惑之处,能虚心向老师请教,能主动进行思索,同学之间也经常进行交流与探讨,提升了相互协作的精神。2.进一步把企业形象设计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并且在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将知识扩展化,补充学习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与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了我国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目的,思考理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通过参与此次项目设计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项目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将接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到现实设计之中,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专业技能的掌握。3.通过此次活动更加明确了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正是基于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我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能力人才这一目标来进行,“明确指出预期学生‘能够(会)做什么’,更加强调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设计能力”[2]。只有通过项目带动课程,才能更好地将人才培养宗旨落地,才能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价值之所在。4.学生培养:培养本科生21名。
(二)师资队伍建设效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广,教师要不断更新设计专业知识,掌握设计技能,多与企业合作,服务于企业,将理论实践化,才能有所储备教授学生。自本项目签订以来,艺术学院选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验丰富的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的5位老师参与,设计过程中教师亲自带领设计,详细讲解,精准把控,这样的言传身教也是对教师的自我锻炼和技能提升,强有力的技术指导队伍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进度与质量,经过团队的通力合作得到了对方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三)科学研究效应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团队以设计服务创新为切入点投身于社会服务中,把设计理论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实践提炼理论,设计创新知识的升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积极讨论,要求学生善于总结,发现问题的关键,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其它应用型项目课程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意见。
(四)社会服务效应1.踏实从业,竖立形象此次社会服务工作辐射到县乡,虽然到各乡镇或村完小、中学距离较远,但每个学校带队老师均带领学生坚持实地考察,把当地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历史特色记录在案,仔细分析,寻找特色,设计小组将这些特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设计中,保证每个学校设计各具特色。本设计团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地方教育局、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师与学生的良好形象。2.了解行业需求,引导教学改革艺术学院重视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需求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的导向。现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考验,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社会、行业的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属于应用技术服务类,教学就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堂,将项目化课程建设融入其中,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融于项目中,才能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把教学融入项目实践中,让学生积累经验,重视“过程评价”,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总结自我,做到及时反思,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人才培养在社会服务中的育人功能。
三、项目取得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一)项目取得的经验1.组织管理经验:领导重视,项目负责人带好队伍,明确职责,有效沟通,强化执行。2.实施操作经验:整个项目课程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前期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项目的调研、设计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和甲方的沟通,遇见的问题和困难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部分操作经验如下:(1)善于发现、整理资料:市场调查中有些资料是很难收集到的,在田野调查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和学校领导、老师交流,对于建校历史可以走访当地老人,深挖本校历史以及校风、教风、学风,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2)组织团队成员讨论,提出个人见解,要求学生要善于归纳、分析,发现突出点、创意点,通过讨论形成共同的创意思想,然后根据创意思想指导下一阶段的创作。(3)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尽量做到效果图没有错误,在效果图提交阶段会根据甲方的意见进行修改,组织小组成员根据意见进行分析、调整,力求做到能够满足甲方的要求。这个过程可能由于项目方的要求以及反复的修改,学生会产生不理解,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发现与疏导,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设计是不是站在学校的立场上进行,是不是达到了对方的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此次项目活动中学到知识。
(二)项目的启示1.学校层面:加强了与地方的合作,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2.教师层面:进一步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了项目课程的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丰富了项目课程的课堂案例。3.学生层面:(1)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了专业知识。(2)学会了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化,提升了知识应用的能力。(3)培养了挑战自我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
(三)存在的问题1.因初次接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前期没有深刻领会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没有领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造成对项目的理解与甲方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2.对项目的时间把握度不够,前期由于设计单一,主要是对校徽及学校标准字的设计,相应工作量较小,后期由于大量的基础系统与应用系统以及校园文化环境艺术的设计,出现前松后紧的状态,导致后期设计制作工作量较大。3.在进行小组创意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进行资料整理时元素提炼不足,没有领会学校的办学理念及学校“三风一训”精神,没有将这些精神内容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导致校徽设计阶段修改时间过长,在今后的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将增加此部分内容学习与理解,提升学生将项目要求与设计理念融合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项目课程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课堂与实践,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理解、消化,帮助知识的巩固,提高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这种方式普遍运用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与企业导入VI视觉识别系统的时间不一致,再加上现在广告市场细分化、专业化,企业在引进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市场上专业设计公司而非高校,所以高校与企业在这块的校企合作越来越少,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只要我们教师站在学生能够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的基础上,走出去为学生联系项目课题,把真实的项目带入课堂,这样教师才会教有所得、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DB/OL].
[2]谢朝德.高职院校项目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财产保险实务》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0(23).
作者:孙飞 田隽 单位:铜仁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