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东北大学为研究对象,在校学生为抽样群体,试图探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体系构建;东北大学

一、引言

随着“双一流”高校的深入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文化育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的众多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活灵魂,好的校园文化对一所高校的影响十分深远,在当今社会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浪潮中,校园文化更是评价一所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更是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形态的建设,以文化育人为核心,大力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彰显文化个性,才能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基于前人对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出发,结合东北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引入“学科文化”这一维度,借用问卷调查法,对东北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东大校园文化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对东北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和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二、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文化是非常宽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总称,其中校园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校园中,由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具有显著校园特色,以培养学生和提高学校全员文化乃至综合素质为目的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指大学的无形的精神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规范和约束师生员工行为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校园内开展种类丰富的科研、文体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全面提升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属于行为文化。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主要体现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与校园人文素质的结合,高校学科的不同侧重影响着高校的人文气度,将形成不同的校园文化,因此“学科文化”的构架在校园文化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校园文化在校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什么角度构建高校文化,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对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结合在校学生的角度和调查数据支撑,本文旨在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以学生满意度为基础,探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案例地概况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隶属教育部,是以冶金、采矿学科为特色,理工学科为主体,文、理多学科相结合共同发展的全国重点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成为重中之重,其中重工业的发展又是国之重器,东北大学正是在这一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以冶金、采矿等专业为支撑的学科文化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大学与时俱进,面向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要求,以钢铁流为基(冶金、采矿等)、信息流为径(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人文新兴为多元目标,统筹建设生命医学、艺术建筑、文法管理等新兴学科。新校区发展更是彰显浓郁学科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发生器。因此,如何在今天实现传统工科转型,建设具有新型学科文化的校园文化是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课题。此次研究选择东北大学在校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校园文化体系进行研究与重构。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为真实了解东北大学校园文化体系的发展现状,我们以在校学生为目标群体开展问卷调查,以网络问卷形式为主,纸质为辅。问卷设计分为物质文化调查、精神文化调查、体制文化调查、行为文化和学科文化调查五个部分。采用李克特五分法设置问卷。将量表中的倾向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赋值1、2、3、4、5。为使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调研对象覆盖学校各个专业及年级。

(三)样本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16份,回收率为83.08%。受访学生个体特征如下:南湖校区32.41%,浑南校区67.59%;专业类型比例如下:工科75%,管理类学科7.87%,理科11.57%,人文类学科2.31%,语言类学科3.24%;各年级分布比例如下:大一24.54%,大二22.69%,大三32.87%,大四8.33%,大五1.85%,硕士9.72%。

(四)数据分析方法基于调查结果,以有效问卷结果为统计对象,得出各项指标倾向的平均值以及每一类型总评均值,得出东北大学校园文化五个组成部分建设现状评价。根据五个组成部分重要程度给出所占权重值分别为:物质文化0.1;精神文化0.3;行为文化0.2;制度文化0.1;学科文化0.3,通过计算加权平均值得出校园文化总体倾向程度。

四、结果分析

总的来看,东大学子秉承“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训,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形成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主流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总体得分为3.265,显示出东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趋于大众化,平庸化。

(一)物质文化调查物质文化作为校园的基本载体,整体风格是校园特色最集中最直观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文化底蕴。它承载大多数学生的日常活动,物质文化将对在校师生的生活及情绪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也是在校师生对校园文化最直观的感受。调查显示,物质文化中网络建设得分最低为2.89;生活设施得分为2.93,均未达到中间值3。其中校园标志建筑物满意度得分最高也仅有3.27分,在校学生对物质文化的总体满意度的得分为3.1分。表明在校学生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没有明显的满意或不满意倾向,得分均在3+30%范围内。说明东北大学校园物质建设趋于大众化,缺少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校园物质建设。其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特色,趋于大众化。

(二)精神文化调查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反映高校品格和气质,精神文化的建设好坏将直接决定一所高校师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的强弱。精神文化调查结果所有选项得分均在3.1分以上,其中对东北大学历史了解程度得分最高为3.36;社会认同度得分最低为3.1。剩余选项得分均在3.25左右波动,幅度不大。东北大学学生普遍认为东北大学的社会认同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东大在南方以及西北的社会影响力并不高,甚至有很多南方学生在报考志愿之前并不知道东北大学的存在。精神文化满意度得分仅3.4分,表明东北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阶段,并未深入在校学生的生活。校训、校歌以及东大精神的传承人有待提高。

(三)行为文化调查行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高校有活力的具体表现之一。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度得分仅有3.18,活动宣传度得分仅有3.13,说明在校学生不愿参加校园活动和各种学生组织,同时学校对于各种活动的宣传程度不到位,也是学生不参加活动的原因之一。工作经验及帮助程度得分分别为3.37、3.33,表明在校学生普遍认为不能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有利影响。面向社会得分为3.89,证明大部分学生有强烈意愿加强各种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甚至让社会上的人员参与进来。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是行为文化面临的重要挑战。

(四)制度文化调查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师生权利的重要保证,同时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否方便。问卷结果显示,东北大学制度文化得分均在3.0—3.3,表明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在校学生均对校园各项规章制度不够了解,学生对制度文化总体满意度并没有明显感觉。学生作为一所学校的主要群体,应该主动参与到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中,目前结果显示情况不容乐观,在校学生并未参与到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当中,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仍面临重大考验。

(五)学科文化调查东北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校,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其学科建设具有浓厚的工业特色,形成以冶金和采矿为特色,自动化计算机为重点的学科类群。学科文化调查显示,学科特色程度以及学科与时代背景的符合程度得分分别为3.27、3.35,表明东北大学某些学科类型特色并不突出,且不太符合时代背景和发展。学科创新程度得分仅有3.15,且学科的吸引程度得分仅有3.08,表明东北大学目前以冶金和采矿等为特色的专业创新不高且对学生吸引力不大,报考人数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之后,并不想留在这些专业学习。近几年东北大学对于学科体系建设做了许多努力,人文学科的筹备、机器人学院的成立以及开设新本科专业等都是为了适应时展而不断完善学科体系,但是重工业学科如何转型与时代接轨仍是东北大学面临的学科文化的重大课题。

五、东北大学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构想

笔者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及校园特色,建立新的校园文化组成体系,以东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校园文化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建设现状及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主要对策如下。

(一)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标志功能完善校园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重视物质设施的文化承载作用,将特色的校园文化融入建设,建设类似于清华园等一系列具有校园特色的标志性特色构筑物,更要将“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校园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而不是建设大众化、中国式校园。建设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在校师生的生活需要,以功能合理、使用方便为前提,建设具有标志功能的校园特色物质文化。

(二)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东北大学独特的建校背景和历史发展所凝聚的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应该是对未来的展望和希冀,独具特色的校园发展史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奠定基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建设类似哈工大冰雕节、武汉大学樱花节等具有东大特色的文化节日,提升校园凝聚力,弘扬优秀校友的光荣事迹和优良品质,重视东大校训、校歌和东大精神的传承与实践,精神育人,培养国家优秀人才。

(三)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激励功能独具特色的校园管理制度是一所特色高校的外在表现,以方便师生生活、保证师生权利为根本目标,以人为本,建设完善东北大学特色管理制度和资源共享等。同时引导师生参与,深入基层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学生与学校交流平台,激励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代表监督校园管理工作。让学生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四)深化校园行为文化的育人功能优秀的行为文化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当代优秀大学毕业生除了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水平之外,更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活动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积极性及活动参与度,同时注意培养多方面技能,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甚至将某些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同时,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在进入社会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凸显校园学科文化的创新功能高校学科建设作为建设核心,在校园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东北大学作为当代著名综合性高校,某些大类学科的缺失亟待完善。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缺失学科专业人才,尽快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同时,积极探索采矿、冶金等专业的时代转型,同当前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建设新型的学科体系。重视科研创新,提高专业影响力和毕业生竞争力。

六、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实现大学育人的基本功能,还绵延人类文明的基因,引领社会文明。东北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改革深入和时展正面临着如何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重大考验。一方面是如何更好地延续传承近百年的东北大学历史,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地展望未来,使东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系统,核心更加突出,保障更加有力,载体更加多元,特色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韩延明,栾兆云.论大学文化的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8(2):182-186.

[2]史华楠.我国“大学文化研究”之研究———兼论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学构建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14,(5):1-8.

[3]何炜.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87-89.

[4]夏雨.北京邮电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9-13.

[5]侯波.基于数据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5):23-25.

作者:刘生军 庞源 曾佩芸 单位:东北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