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英语学科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开拓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是值得业界同行探索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词:英语学科;人文教育;校园文化
校园是人类文明传播、发展与创新的摇篮。它既是一个学习场所,又是一种文化氛围。有学者将校园环境喻为泡菜缸,意思是说,校园文化氛围就好比是泡菜水,学生的人文素质即源于此,如同泡菜缸里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和泡菜水的味道大同小异一样。又有人把校园文化氛围比作空气,通过空气滋养使学生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泡菜”理论,还是“空气”学说,都反映出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定义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学和科研活动过程、服务社会和生活娱乐实践中融合、创造出的独有的体现自身先进育人理念、教学理想、办学方针、治学态度等的精神元素总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在潜移默化滋养着师生员工,使其孕育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既有助于学校发展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利于个人挖掘潜能超越自我实现个体价值。
二、英语学科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路径
校园文化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最高层是精神文化。三者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创建高品位校园文化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
1.创建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外在表现,又是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的条件和基础。学校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为实现育人目标而规划和创建的校园建筑、校舍布局、艺术景点及教学基本设施等。物质文化是最具穿透力的直接性资源,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6月,笔者学校英语教研室在基础部领导支持下完成了英语沙龙室建设。虽然面积不大,但经过师生的美化,室内显得格外温馨、品位不俗。“英语沙龙室”具备俱乐部活动室和英语口语实训室等功能,学生通过体验模拟情景下的语言社交活动,增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加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创立校园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想让学校长治久安平稳发展,必须有严明的校规、校纪和教学、生活管理条例等保驾护航,并一视同仁严格执行。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强大制度保障。北农职英语俱乐部成立于2010年11月,属于基础部学生社团,由英语教研室负责具体指导工作,是以学习和使用英语为载体,寓学于乐、寓学于玩的一种社团组织;是一个面向全院学生,以“英语交流、培养兴趣、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为宗旨,以“提高英语水平,增强交流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服务”为运行方式的群众性社团组织。英语俱乐部组织健全、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对活跃大学生活、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学校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在创造和谐、健康、向上的高职校园文化和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俱乐部自成立之日起,就确定了俱乐部组织架构、人员分工;明确了俱乐部活动章程、语音室自主学习管理制度等。俱乐部秉承“以点带面”的原则,开展自主学习、MOVIENIGHT、组织年度学院英语风采大赛及每周面向全院师生的英语角活动、文化讲座、代表学院参加英语志愿翻译、涉外学生交流等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师生的肯定。
3.创设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更高层次的表现。校园精神文化对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组织氛围,对外体现了学院的价值观念和办学宗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重要作用。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测评体系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工具性着眼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人文性着重于英语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心智发展,人格升华。既然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沟通以及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育人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和成长发展需求,结合教材内容挖掘课本的人文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开设英语选修课。例如,关于中华文化英语课旨在通过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的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实现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输出,完成高职英语教学从语言技能教学模式向文化教学的转变,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突出第二课堂的多样性特点。为了给全国高职组英语口语竞赛储备力量,英语俱乐部自2010年始已连续成功组织举办了九届年度学院英语口语风采大赛,胜出的种子选手们经过刻苦参培和激烈角逐分别在2017年获得北京市高职组英语口语非专业组比赛三等奖,2018和2019年均获该赛事二等奖。风采大赛由个人定题演讲和英文才艺展示两个部分组成。演讲题目多以弘扬中国文化、传播民族自信为主,如“I’mProudofbeingaChinese”和“China,theWorldView”等。选手们从自身出发,向评委老师和现场观众生动阐释了中国文化、经济及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才艺展示环节形式多样,选手们选择了歌曲演唱、英文短剧或为英文经典影视片段配音等表演形式,充分彰显出学生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和极高热情。每周开展面向全院师生的英语角活动。对于21世纪的当代高职生而言,做到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开口说出流利的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农职院英语俱乐部于2018年3月正式开启大型“英语角”活动,集学习性、交流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为在校师生营造出浓厚的全英式学习氛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共度中国传统节日。英语俱乐部师生和全院老师、学生一起迎元旦、庆端午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加和谐和亲密。此类活动有助于营造跨文化交流的氛围,浓厚校园生活气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逐步提升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开发好第三课堂。老师要善于通过网络指导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和展现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规划一切可能的情景和行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完善学生的人格,逐步建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比普通高校更加需要人文教育,一是由于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历史和文化底蕴欠缺,薄弱的人文环境与综合性大学无法相提并论;二是因为高职教育学制短,老师的学历、职称、教科研能力和学生的文化素质均逊色于普通高校;三是因为高职教育以行业和职业需求为主要价值取向,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侧重从实用角度培养人。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首选策略。校园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方位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强调精神建设。长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能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师生学会正确定位和评价自己,尊重和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发展,崇尚社会正义。
作者:张晓青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