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与职业技能融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与职业技能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与职业技能融合

摘要:校园文化景观是展现学校坏境、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的窗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以学生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的校园微景观为切入点,协调解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阐述校园微景观建设的意义和设计原则,解析校园微景观设计实例和施工要点,旨在为推动职业技能教学与实践融合发展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职业技能;融合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的孵化器,校园建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要想成为吸引学生的场所,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美观而惬意的地方”①,校园文化景观是展现学校坏境、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的窗口,为学生提供能够汲取营养和值得回忆的家园。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校园建设趋于雷同化、扁平化,忽视了校园景观的文化传导作用,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新校区在快速扩张中,没有将自身个性化的特点融入其中。

一、校园文化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1.定位不准,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我国有很多知名大学,历史悠久,大师云集,文化底蕴深厚,校园景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雕塑、园林、山水、建筑,甚至一草一木中都可能蕴藏了雅趣轶事,不可否认,这些优势是现在一些新开办的学校不可比拟的。但是要认识到,并非不是名校就没有特色可以挖掘,万紫千红总是春,江海溪流自有其吸引人之处。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景观大多程式化套用模仿城市绿化设计,规整地种植草地、树木,忽视了和职业技能的融合,不符合高职教育群体的特点。2.功能单一,缺乏多样化人性化设计校园文化景观应在视觉上给师生以目不暇接、层次丰富的观感体验,在心理上营造舒适放松、平缓和谐的融洽氛围,在空间上可以提供休憩、交流、学习、游玩、运动等多种功能,因此,这种景观设计应该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正面反馈作用。但是,这也正是目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所欠缺的,往往只重视了绿化的基本要求,忽视了个性化的功能规划。3.审美趋同,无法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学校的人文特色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传承和符号特征,承载了集体记忆,如同两个人的性格不可能完全相同,每所学校的人文特色总有其独特性。校园文化景观应该是校园空间中存在的一种文化价值、精神面貌、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②,是精神文化的物化状态,然而,不少校园景观以工程承包的方式,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参与度过低,设计中没有融入学校的人文特色,造成审美趋同,或者是过于标新立异,只求新意,脱离了本意。 

二、校园微景观建设的意义

校园微景观是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一种微观表现形式,所谓“微”,即是开辟特定的小块区域,可以提供给学生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成为校园景观的组成部分。以建造微景观为切入点,协调解决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职业技能,学以致用,让校园文化通过学生得以传承,达到以微见著的效果。1.打造学校文化名片特点鲜明的大学校园环境形象可以成为学校的永久名片,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武汉大学的樱花季、厦门大学情人谷,既发扬和传达了学院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又增强了学校的影响力。通过校园微景观的设计与施工,创作的景观虽然不是宏伟建筑,但融入学生的时代精神和生机活力,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产品,而是具有了鲜明的特性,既能够美化校园,又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名片,有效提升学校知名度和校园品质。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室外景观设计、庭院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指导学生全过程参与校园景观设计与施工,可以让学生对专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从课堂到课外,从听讲到实践,从被动到主动,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在时间尺度上,校园文化景观始终陪伴学生成长,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是管理和教学人性化的体现,恰好是高职院校的应有之义,对推动职业技能发展的持久性、渗透性影响是任何课程都无法超越的。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为师生提供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舒缓压力,提高效率,其目的最终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校园景观的好坏不能仅从景观本身来评判,还要从校园景观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参与的校园微景观建设,通过努力将自己的学习所获和理念在校园留下印记,增加了成就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提高了艺术素养,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和精神传递,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知识和素质全面发展。

三、校园微景观设计原则

1.注重实践能力,突出职业技能。充分利用校园微景观高自由度,通过有限的空间,展示奋发的精神状态,把职业技能融入到实践各个方面。积极鼓励并带领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校园景观设计与施工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在校园微景观的设计与施工中,除提供必要的指导外,注重让学生深度参与,主导景观实施,以实践检验学习成果,体现职业技能学习的特点。2.结合人文传承,突出文化特色。在校园微景观设计中,要以人文本,融入校园差异化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生态文明理念,综合考虑地域、气候、教学的差别,如北方南方景观的不同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植被、装饰来表现,根据医学院、农林学院、建筑学院等院校的专业特色,可以利用特有的元素符号展示专业特点和行业特色,通过校园微景观设计与施工,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3.丰富功能配套,满足不同需求。校园文化景观不但应当具有满足师生员工教学、工作、学习、运动和生活需要的物质功能,还应具有满足师生交流、审美体验、汲取新知、激发情感、活化想象、陶冶人格等认知需要的精神功能。③校园微景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完善功能配套,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加入座椅、步道、亭台、园林山水小品等,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实现观赏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四、校园微景观设计实例和施工要点

1.微景观实例基本情况现以学生全程进行设计、施工的两处微景观为案例,扼要说明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两处自然微景观绿植环绕,小桥流水,分别命名为“汇月台”(图1)和“清水流园”(图2),场地为学院原有绿地,占地均为4m×5m,在不损坏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原有植被、道路进行景观改造布局及施工,为学生提供休息交流、游玩放松的园地,后期还可以扩大规模,融合更多功能区域。2.设计程序校园微景观建造首先要完成前期设计,基本程序如下:①成立微景观设计与施工专项小组,每组微景观中各选拨2名学生作为设计人员,2名学生作为施工人员。②小组成员共同测量施工场地尺寸,勘察场地的土质、周边环境,并咨询校方此范围内地下管道设施,确保后期施工不破环检修孔、水、电等管道设施。③小组根据测量数据、勘察情况,分析设计选用材料,控制成本,比如场地外部采光环境是否适用太阳能水泵,以及原有绿化植物的移植等。④小组共同确定设计方案的总体思路、基本理念和整体布局。⑤设计人员利用学习《景观设计》、《庭院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课程掌握的技巧,制作设计图纸初稿。⑥设计组与施工组进一步交流讨论,依据施工实际情况,遵循少动土方、随形就势等原则,综合考虑隐蔽工序等因素,最终推敲完成施工图纸(图3、图4)。3.施工要点在确定设计方案,完成施工图纸后,便可按照如下施工要点开始施工:①施工准备。施工前再次研究设计图的全局和细节,进行任务分工和计划安排,准备好施工材料、设备以及工具等,平整场地,检查周边安全。②定位放线。依据图纸,使用水平仪进行定位放线,标定各功能区域位置尺寸。③挖坑放坡。在少动土方的前提下,根据图纸在相应位置挖坑放坡,并注意坡的高程与图纸的尺寸标注是否一致。④预埋管线。根据隐蔽工序挖槽,预留预埋潜水泵等管线。⑤花坛砌筑。利用铅坠定位尺寸,进行错缝砌筑,做到墙体缝隙无流淌砂浆,横平竖直,勾缝均匀,完成后清洁场地。⑥道路铺装。可采用干铺法,路基要分层填筑,过程中要注意标高水平和缝隙尺寸。⑦水池砌筑。用水泥砌筑预挖池壁,做好养护,水泥干后涂刷防水涂料,并做防水测试。⑧木栈道铺设。按施工图纸尺寸截取预埋桩、木龙骨和饰面层,将木龙骨固定在木桩上,面板用防水螺丝固定在龙骨上,斜切部位45°摆放并打磨,切口抛光,面板缝隙要均匀,螺钉在一条直线上,安装完成清洁后涂刷防腐木保护漆。⑨水景制作。安放景石,铺设装饰石块,并放水。⑩绿化种植。后期种植相应草木,草皮铺完后要踩实,防止悬空,并持续浇水养护。另外,教师要每天跟工,注意施工不能影响正常校园秩序,时刻排查安全隐患,遇到问题随时处理。施工人员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增强识图和施工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图5、图6)。

结语

校园微景观设计与施工是推动职业技能教学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探索,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利用现有资源条件鼓励学生设计、建设校园微景观,既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又可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对职业和学校的热爱,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和精神传承,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高静静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