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对策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对策探讨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实现文化的基本功能,完成学校特殊使命,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三方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并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呈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思考,以助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内容;对策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近年来,高校文化育人和文明校园的创建,掀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股热潮。尤其是2020年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探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这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和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高校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认知基础,以高校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主体,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育人条件、历史传统、校园氛围等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1]它是高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涵育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以学校精神文化为核心,主要体现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理念、办学特色、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2]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一方面,它具有时代局限性,且内部构成上存在非积极的成分,这也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它是人们有意识地认识、点化、改造、传承、创造、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这种活动人为性结果的多样性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具有时代特点、大学特色、弘扬主旋律的优质校园文化的活动、过程以及成果的总和。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体系

校园文化的内涵不同,内容也有很大区别。根据本文的概念界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四大内容要素、三大体系建设以及成效与特色提炼。(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理念文化。即突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是高度提炼学校的宗旨使命、目标愿景和核心价值,并如何合理利用譬如学校章程、规划或人才培养方案、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精神等文化载体。二是制度文化。即突出学校制度对文化核心理念的固化作用,主要包括学校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三是环境文化。即突出物质环境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外显于形作用,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人文氛围两个方面,譬如校园建筑、场所、设施、功能区域、文化识别系统的建设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核心理念、校训、校歌、校徽的传承和践行情况。四是行为文化。即突出内在价值追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主要包括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如何渗透到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学校行为三个方面。(2)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体系。一是保障体系。即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政策、资金、保障。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制订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大力筹措专项经费。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协同配合、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机制等基础性保障措施健全。二是任务体系。即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一支专业队伍、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培育一批先进典型、打造一批文化品牌、营造一片文化氛围。三是工作体系。即将文化创建任务实行条目式分解,责任单位和部门分工落实,各子任务实行项目化运用管理,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部门协同、师生协作、社会合力、基层活力和任务落实。(3)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与特色。即注重工作成效,实现学校文化在办学治校、育人化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依托学校办学精神塑造共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全校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师生文明素养,提升校园文明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知情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实现校园文化的文化认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素质培养、教育整合功能;有效实现学校知识生产、整合、应用、传播人类文化的历史使命,逐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探索

近年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文明校园建设为契机,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水利风范和校本特色的建设模式。(1)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校园文化宏观引领。一是完善保障体系,提升学校软实力。形成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密切合作的工作局面,做好协同推进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学校重视制度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现代高校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动,管理信息化平台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凸显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把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步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积极推进“五个思政”建设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以班团建设为基础,发挥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三是营造育人氛围,提升学校吸引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节,“长江工院”道德大讲堂、暑期社会实践、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积极推广高校“易班”建设,“美丽校园”等主题活动,营造了文明校园的浓厚氛围。四是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学校影响力。勇担社会责任,育人育才,在校企合作、社会公益、新媒体融合等领域深入推进并积累成果。运用学校门户网、广播台、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易班等平台,打造新媒体文化建设阵地集群,促进校园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发展。(2)协同整体推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四维”互动。实际上,制度、理念、环境、行为四者与文化动态交互作用是复杂且非线性的,文化的产生和变化发展就是他们之间互动的过程。一是以核心理念铸魂。在6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出“以水润德、艰苦奋斗、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一往无前”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学校形成了“修德、砺志、精艺、博学”的校训,形成了爱生乐教、严谨创新的教风,形成了勤学善思、精益求精的学风,形成了艰苦朴素、奋斗不止的的长江工院精神。二是以制度建设聚力。推进依法治校,形成以《章程》为根本、专项制度为支撑、配套实施细则为辅助的完备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并注重制度宣传教育和执行监督,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尊崇、遵守、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三是以环境熏陶启智。学校坚持将办学特色融入环境建设,教学楼以我国几大主要江河命名,充分体现了学校因治理长江而生的发展历程。精心打造了充满水元素的学校标识系统和一系列富含水利特色的校园景观。四是以行为养成育人。学校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文化理念,注重学生以水利精神为重心的行为文化养成,积极开展水文化实践活动,践行志愿精神是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了以劳动精神为核心、影响深远的长江工院行为文化。因而,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协同整体推进,并且形成“四维”良性互动,确保了文化建设效果的最大化。(3)依托专业建设,发展特色专业文化。依据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办学定位找准专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立足点。

总结

归纳本专业的发展历程,凝炼本专业独有的专业文化,并以此引领专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3]主要措施有: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水文化教育、水利精神传承贯穿日常教学始末,形成了将育人要求项目化、专业标准将育人过程体系化、课程标准将育人内容具体化的匠人培养计划。我校水利与电力专业2017年成立“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传承、创新、共享”等功能,通过“四平台一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工作室高技能领军人才带徒传技、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及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作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此外,开辟第二课堂,提升主题教育实效。比如举办了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内容、“水利梦、中国梦”为主题的“长江工院”道德大讲堂,开展了解校史校情的“开学第一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水利校友”大讲堂,讲好水利人的故事等。(4)彰显水利特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借助“八个依托”,开展系列活动,打造“长江韵”水文化活动品牌。“八个依托”,即依托班团组织,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开展全员覆盖主题教育;依托学校团委,招募组建主题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水资源保护社会实践调查;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志愿服务团队,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一系列水资源保护志愿服务;依托学生社团组织,进行主题特色宣传活动;依托一个水文化节,开展水文化系列活动;依托“水利校友”大讲堂,讲好水利人的故事,寻找身边的水利精神典型;依托校内外新闻媒体,提升项目影响力;依托以“德育工作考核、共青团工作考核、第二课堂成绩单”三项考核为“指挥棒”,把全校师生纳入到水利精神传承的体系中来,助力项目落地落实。并开展了湖泊水质监测、参观节水科技馆、实地调研、巡湖环保、湖泊摄影比赛、节水护水创意影视摄影征集、环保知识竞赛、节水护水咨询、水利设施维修、专利发明研发与推广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树立和塑造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优质品牌。

参考文献

[1]余益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和谐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

[2]金良磊.立足学校内涵建设校园文化[J].教书育人,2019(26).

[3]王朋,杨雪.“大文化观”视域下的大学文化建设与治理论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作者:代艳红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