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学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解决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疏离的现实困境,有效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完善中学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该文通过回顾相关研究文献,对核心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试图探寻中学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学思政课;校园文化建设
1核心概念界定
1.1文化与校园文化
现代中国所用的“文化”(culture)概念,大约是19世纪末从日本转译来的,源于拉丁文culture,梁启超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1]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2]《辞海》中解释:“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3]郑金洲认为:“广义的文化无所不包,狭义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4]。“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群体自然而然形成的共有的精神文化、精神的物化文化以及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最早出现于1932年出版的《EducationalSociology》一书中,作者W.Waller将“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5]。“校园文化”于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第十二届学生代表会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学术界,而后于1990年全国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被正式写入了文件。校园文化是一种赶超于大众文化的、根植于诚实和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的、以精英人才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形态。[6]“应该是以学校组织领导,以师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亚文化”。[7]《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中指出,“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校园里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校风校貌、校园精神、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形态总和。”[8]“广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师生传承和创造的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总和。而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9]《教育文化学》中提出“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生活中所有师生成员逐渐形成的精神文化以及承载这些精神的物质文化的总和。
1.2中学思政课
新课标中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10]。新课标中对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内容做了整合修改,更加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新课标强调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思政课德育实施中的特殊价值与意义,凸显了教学过程中对话、交流、互动、活动等环节对学生主体性调动的积极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中小学德育实施纲要》中提出,中小学德育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以学生生活为基,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治意识、政治国情等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良善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提高其社会参与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具有思想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故此加强中学思政课与时事政策的结合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学的跨学科互动促进,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项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目标是当前中学思政课的重要任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知网搜索“校园文化”“思政教育”“思政课”关键词出现160余篇期刊论文,学者们基本都集中于高校教育阶段进行研究,要么探讨校园文化建设,要么专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要么在宏观层面上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缺乏对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性进行研究的,其中对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交互协同机制缺乏深刻地研究,现有研究主要归纳为:
2.1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
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认为,社会大环境中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观念波及校园,[11]思政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过强,[12]使得政理、学理、事理不贯通,思政教学形式化、效果差。[13]由于传统观念束缚,教师主体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其参与度低。校园文化建设部门人员与思政教师缺乏交流沟通,使得思政教育实践环节缺失、校园文化活动执行力较差。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主要通过整理当前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情况,梳理出两者当下出现的问题,为之后的研究提供现状问题的研究基础。
2.2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性的研究
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性的研究认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有一致性、融通性、互补性以及双效互动机制。[14]两者相融协作可以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规范学生言行举止。[15]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最佳载体、手段、平台,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支柱、重要指导内容[16]。作为隐性思政教育元素的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熏陶、耳濡目染来实现思政教育,[17]思政教育需要主渠道课堂育人与主阵地校园文化的双效互动机制协同作用。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二者的相关性联系,探寻两者之间的双效互动机制作用,为最后探索创新互动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3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交互协同机制的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政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中,其中物质文化建设包含校园建筑以及物质环境的建设,[18]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的同时可以实施绿化教育、生态教育,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里融入人文因素能培养学生良善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19]促进其身心健康。多样化的活动文化的建设以及良好的学风、班风、教风、校风等精神文化的营造都具有思政教育功能,学校制度文化也对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影响。思政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建设里,思政教育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20]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一方面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另一方面体现为将思政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学风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21]思政教师与其他思政教师队伍协同作用以及让思政教育贯穿到师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实现,融入思政教育并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不仅能推动思政教育还能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2.4基于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互动策略
校园文化视角下探索新的思政教育路径,首先要坚持“大思政”“三全育人”观念,将思政课堂延伸到校园文化以及师生日常生活中,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自主性需求,让其自主性、生活性、理想性相结合的同时提高参与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将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新媒体教学相融,建立思政文化新媒体平台;[2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23]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不仅将思政与党建团建工作结合,还建立多学科课程立体化协同机制以实现思政教育;活动文化建设方面丰富思政实践第二课堂的同时将艺术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文化活动以实现文化延伸。
3初中思政课余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展望
3.1探索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交互协调机制
着重分析初中思政课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揭示,即初中思政课中思政课内容、思政课课程理念对校园文化各个方面建设的指导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等方面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隐形功能的分析,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旨在呈现出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间的双向动态交互关系。结合中央民大附中丽江实验学校的具体实践现状,明确思政课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一致性,进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行为文化等是如何与思政课内容、思政课课堂、思政课教学、师生关系之间进行交互协调作用的。
3.2探索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互动策略
着重结合现状调查中呈现出的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断裂实际情况进行成因分析,同时从理论层面对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间互动关系进行探索,试图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提出解决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断裂问题的实践互动策略。根据对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性以及动态交互协调机制的探索,结合具体实践条件提出适合于中央民大附中丽江实验学校的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策略建议,最终将相关互动策略应用到本校的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
小结:
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以微观视角,立足于实践研究,将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性进行剖析的研究探索较为缺乏。多数研究都着重从宏观层面去分析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性,过于强调理论逻辑的推理探索,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互动鲜有。研究者通过对前人探索的梳理与反思,提出了对初中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性探索的初步展望,落脚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从自身思政课教学实践出发,从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出发,结合理论探索能够践行于具体思政课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路径。
作者:李聃 和勋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丽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