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生态学下的林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生态学下的林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生态学下的林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校园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而完善的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树立联系、整体、动态、和谐与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校园人文、环境、制度、精神建设等要素出发,实现教育参与人员与自然氛围、精神建设的和谐发展。林业高校应当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建立独特的以林业为主的文明、友好、绿色、和谐的高校校园,培育一批环保意识强烈、道德素质良好的出色学子。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校园文化;高等教育;林业高校

1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这一名词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劳仑斯•科勒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劳仑斯强调:“教育生态学是一种有目标、系统、持续的传播,具有激励人们去获取某种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或情感,以及任何通过这类方式去取得的一切成果的过程”[1]。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教育生态学以生态学为基础,融合了教育学的先进理念,探究教学及周边自然环境间的影响,从现实校园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着手,形成一套建设高校校园生态系统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引领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与趋势,并以此为价值观促进社会的进步。教育生态学理论在高校实际教学中现为对多元化的包容,对平等协作的尊重。具体指导到学校教育层面,一方面包括各个学校之间的相互包容、互帮互助、保持自身创造性等。然而现如今“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标签式的“特色高校”,学校与社会互相隔阂等现象,都是高校教育生态学理念缺乏的表现。另一方面,高校内部应将教育生态理念践行到方方面面,例如教学生态化、行政生态化、课程生态化、考核生态化等。当前高校所开设的选修与必修课程、活动与教学课程虽然内容有多样性,但课程之间并不能实现很好的协调与衔接,因此无法实现“课程生态化”。只有各个环节实现协调,才能构建起和谐的校园生态关系,进一步塑造出高校内部的教育生态氛围。

2高校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校人群在校园内长时间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将各方目标归为相同的方向,是其所代表的价值理念、精神支撑、特色传统、校规法际、校风教风和景观设计的总和,其焦点是学校师生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2]。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学校的校训校风、规则章程、校园景观环境以及学校社团活动等于无形之中为师生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一共包括3个方面:(1)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它可以使校园师生和管理服务人员都能深切感受到集体荣誉感、感受到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团结与互助。(2)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使高校维持健康运行、良好发展的重要约束,在现实中表现在校规校训、组织纪律、学校章程、合同规范等方面[3]。(3)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文化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好的校园环境文化能够使校园内的老师与学生感受到舒适与惬意,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与上进心。校园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1)教育促进功能。高校校园文化能够补充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所没能学到的内容,其所形成的活动背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起优秀的创造性。(2)辐射功能。高校校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可以带动和辐射校园乃至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内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学校师生的日常需求,也能为周边的普通居民带来极大的便利。(3)激励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拓展了在校学生的视野,激励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社会接轨,达到与社会整合的目标[4]。

3林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完善

现如今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已经几乎失去了精神文化。马克思曾提到:“人在创造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创造人。”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含自主、自由、人文、个性等方面。但是当前众多高校仅仅盲目地寻求物质,忘却了精神层面构建,学术研究也逐渐世俗。在一个精神文化丢失的校园里,很难培养出脚踏实地、辛勤工作、恪守道德的优秀师生。更严重的是,当前作为高校精神文化的必不可少要素---校训,流于形式现象严重。现实的情况十分的不如意:校训更多成为了便于背诵而创造的摆设,并且许多的学校的校训高度一致,或是“换汤不换药”。此外,学风作为高校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很多问题。现在的大学校园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见玩手机的学生,但却很少能见到在晨读的,学风散乱已成为一种通病。为了治理这一现象,很多学校经常会不定时举办一些“严打”活动,但是活动一结束,学生又回到了之前的态度,收效甚微。

3.2校园文化活动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低

目前中国的林业高校内几乎大学生社团组织每年都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大量的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生态文明观展开,但是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举办的文化活动太过于死板老套,没有很好的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从而造成学校内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所举办的校园文化只是在“走过场”。首先,目前林业高校关于生态文明的宣传还停留在发放传单、举办讲座等传统方式上,较为死板和传统。其次,校园文化的内容不能够很好的实现与学生兴趣的结合,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前期的走访调研,无法去理解学生们的真正诉求,因此举办的大多活动与学生的兴趣不符,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很多活动只是为了满足考核标准而举办,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3.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不合理

建设简洁高效、科学合理、能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教育制度环境对于高校的治学而言是必备的,这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生态系统的搭建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教育的生态平衡。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中的制度建设还有很多的症结亟需解决,尤其突出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制度相似现象繁多。由于许多高校内部的制度设计近乎相同,缺乏特色与创造性,最终导致现存制度无法与自身环境相匹配,制约了师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再者没有遵从科学规律的制度设计。举例来讲:目前割裂了科学和文化这两个教育,以及区别管理学生和学术,不注重教学,过于强调科研、学术权力被轻视等。

4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林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4.1遵循绿色发展理念

林业高校要想形成独特的校园生态文化,就应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将校园打造成一个和谐、自然、绿色的生态系统。绿色文化代表着人们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文明,也代表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与追求。能够在优美的生态环境系统中学习和办公,人们的效率自然会提高,同时这种生态教育理念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情操,促使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自觉守护环境,贯彻生态文化,共建美好家园。我国的林业类高校在创办初期,大部分都建在距离城市具有一定距离的偏僻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校园绿色自然生态系统的营造[5]。但由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和城市设计规划的不断变革,之前原生态式的绿色校园生态布局正在慢慢减少,纵然这种现象很难改变,但仍希望现存的校园能够多保存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汪清泉以及几栋古老的教学楼。

4.2树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以“以人为本”为价值观、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文与科学并重、服务大众与传播文化并存的特点。大多数的林业高校的校训中都包含“树木树人”一词,这一词既体现了林业高校的鲜明特色,又展现出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林业高校在培养和创造绿色文明的同时更要重视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要使主体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支撑,即形成一个优良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学术环境轻松愉悦,校园社团活动多姿多彩,学校与社会交流频繁、学术氛围浓厚,后勤管理全面有保障。这使得不同的观念与文化能够在校园中进行碰撞与融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使得在这个系统下的人们能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这种生态文化的影响,进而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传播与传承提供条件。

4.3大力发展校园精神文化

要将人文文明与绿色生态文明相融合,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所在,更能指引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国的林业高校在进行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时,要使校园主体能够认识到林业事业发展的意义,使得学生能够在从事这份行业的同时做到真正地热爱它,使林业从业人员为从事林业科学研究而自豪,更应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林业、认识林业,理解林业从业人员的辛苦与奉献,从而能够为我国的林业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业高校的发展不应固步自封,与社会脱节,而是应当主动张开怀抱与社会接轨,积极引进充满意义与趣味的社会活动。例如:积极呼吁广大师生参与“中国植树节”“中国土地日”“生物多样化国际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世界气象日”等环保节日,实现校园精神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接轨,提升林业高校对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5结语

大学校园体现了文化、更将文化很好的浓缩,校园肩负着的新时代的使命,更有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当今社会各种需求层出不穷:自然、人类和社会发展都在时时刻刻的要求我们专注于探索和构建校园生态文化,保证教育、人、环境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生态文化,深层次精神的提炼和总结,挖掘特色,输出文化品位。林业高校在充分利用其各自的优势基础上,把教育生态学用作理论武器,构造靓丽校园景观,整合人文、精神、社会、社团等文化,建设和谐、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岚,孔垂谦.从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看教育生态的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67~171.

[2]冷庆丰.和谐校园文化内涵研究与体系构架[J].教育探索,2011,(12):100~101.

[3]方娇.基于教育生态背景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文教资料,2015(22):63~64.

[4]马旭东.论校园文化的功能与营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9):373~376.

[5]周跃,陈胜伟,梁新芳等.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3):9~13.

作者:王馨康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