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校园文化客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在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爱国主义、科教兴学、实业强国等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通过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环境,集聚思想政治教育的磁场效应,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驱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力量,使校园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立德树人;爱国主义;科教兴学;实业
强国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现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发挥且善于发挥文化的深厚力量。然而,当今世界,思想文化的交锋较量越来越严峻复杂,处在信息化浪潮和自媒体时代的青年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趋活跃,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3月,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教育好、培养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讲话阐明了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导向。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养合格青年学生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大进步,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力素质、业务技能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实效性低的矛盾仍未得到很好解决,致使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有:一是认识不高,抱有“无所谓”思想。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摆位不正,看作可有可无的边缘性工作,认为只要学分达标就完成了学业,筹划上涉及不多,落实上缺乏主动,总觉得语数外和理化生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虚把式、软指标、见效慢,落实好不好对学业影响不大。二是定位不准,还有“没必要”观念。有的高校习惯于把学生获得文凭、顺利毕业作为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靠嘴皮子说教,过于高大上,对今后工作生活实际意义不大,重不重视都行,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统筹谋划站不到位、指导实践说不上话、实际运用插不上手”的问题比较普遍。三是结合不紧,存有“难作为”的误区。有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一致,既不注重分析现实思想反映和实际矛盾,又不下功夫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机理,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科融合度不够,存在分工分家、争时抢位、各自为战现象。四是效果不实,仍有“假虚空”作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聚焦不够、发力不足、效果不好的问题仍有所表现,没有真正把立德树人导向立起来,缺乏围绕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工作的真招实策,落实责任不够有力,监督检查不够经常,奖惩杠杆作用发挥不好,谋教、抓教、研教的浓厚氛围没有形成。
二、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作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传承性,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但他们都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因此,校园文化客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一是产生引导力。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打造起彼此尊重、公平平等的校园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师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身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由此产生引导力,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自身辨别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增强塑造力。校园文化存在于高校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青年学生无时无刻处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增强自身塑造力,从而不断健全人格魅力,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三是提升影响力。校园文化能够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进而了解其思想价值取向,分析学生的具体思维习惯,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四是生成约束力。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伴随院校发展历程所产生的无形校规和制度,对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都有较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使校园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三、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爱国主义、科教兴学、实业强国等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越来越大,将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因子。
(一)注重立德树人文化,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环境。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内涵积淀,所谓“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离开了立德树人的本真,就显得苍白无力。对此,必须树立平等交流的观念,转变以往“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式”思维定势,放下身段与青年学生打成一片,充分尊重和考虑其现实需求,打消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距离感甚至抵触感,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必须注重以德服人,靠真情去打动人、用诚心去引导人,教育工作者要以师长情、兄长爱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维护其切身利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用情感上的平等交流和心灵上的无缝链接,拉近与青年学生之间的距离。必须把握青年学生特点,满足求新求异的需求,搞好思想调查,找准问题症结,做到把深奥的道理剖开、把关注的话题说开、把思想的困惑解开,多一点深入浅出的剖析、少一点简单生硬的灌输,多一点活泼生动的探讨、少一点照本宣科的枯燥,多一点贴近实际的关怀、少一点高高在上的空泛,真正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和尊重人、理解人、体贴人统一起来,加强交流互动、引发共鸣、启迪思想,让青年学生有一种“味淡来加盐、口渴来送水”的感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人心。
(二)注重爱国主义文化,集聚思想政治教育的磁场效应。爱国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体现出校园文化的传承主旨,众所周知,高校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青年的主阵地,需要集聚强大的磁场效应,发挥广大师生共同力量。因此,必须拓宽教育渠道,将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延伸到高校工作、生活各方各面,延伸到操场、宿舍各场各所,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思想变化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三五分钟一堂课、三言两语明一理”活动,让青年学生走上讲台,即兴演讲,分享心得,启发自觉。必须借助社会环境,利用我国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多让青年学生接触社会,通过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红色文化景点、倾听革命先辈故事等途径,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架起高校、社会、家庭“三方共育”桥梁,激发青年学生爱国热情。必须用好网络媒体,注重开发智能终端APP,包括学习强国、智慧职教、蓝墨云、爱课程、超星泛雅等平台,整合网络课程资源,即时国家层面最新政策要闻等专题内容,开展相适应的网上辅导、交流互动、文化娱乐等活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实现教育内容由深变浅、教育形式由虚变实、教育资源由滞变活,让最新鲜、最有趣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入青年学生视野。
(三)注重科教兴学文化,倡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驱动。科教兴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出校园文化的时代特性,指的是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实践,大力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必须积极采取与时代节奏合拍、与青年学生兴趣相投的教育方式,加入创新元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要建好队伍,选优配强师资力量,着力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在各自领域的主导作用,以新思想新观点看待和解决新问题,以新知识新概念解答青年学生困惑,以新手段新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引导青年学生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科教兴学的必然性。要占领阵地,新兴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空前激烈,加之青年学生成分正悄然发生改变,面对涌动着信息洪流的网络世界,要有占位意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心骨”作用。要唱响旋律,运用“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载体,耐心细致地为青年学生解疑释惑,纠治心理偏差,缓解青年学生学习压力,使其思想保持“常温”,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按照“教育要主动、授课要生动、课堂要流动、师生要互动”要求,利用日常学习间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配合活动,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凝聚革新创新精神,展现青年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动力、活力和能力。
(四)注重实业强国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力量。实业强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实践要义,“实干才能兴邦”,实业强国作为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也不例外。教学管理者要把实业强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标,克服急功近利或仅重视解决表面现实思想问题、只管学生在校而不管长远的弊端,着眼青年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整体需求,关注其终身发展、内在发展、持续发展,充分利用高校内在和社会资源,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深入进行实业强国、实干兴邦教育,让青年学生坚定目标,全面提升思想文化素养,使其具有不断开启崭新人生道路的真本事,在高校成为能学善学的好学生,走上社会也是创新创业的干才。教育工作者既要在理想信念上高人一筹,又要在修身立德上走在前列,真正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中固本培元,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寻求信仰支点、从强国梦想中获取信念、从教育源头上打牢政治本色,把实业强国文化层层传导到每名青年学生,以率先垂范的行动诠释真理、感染学生。青年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在集思广益中析事明理、在切磋交流中寻找答案,坚持实业强国文化“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辨、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的群众性自我教育形式,大力开展互动式、启发式、开放式学习模式,搭建起畅所欲言的交流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触及灵魂、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建设文化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
[2]郝思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知识经济,202(9).
[3]杨金辉.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5).
[4]单冬冬,孟凡爽.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9(22).
[5]李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7).
作者:林艺蕾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