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环境是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略的文化境地,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活力。本篇文章从校园新媒体主要类型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新媒体角度提出通过实现新媒体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的融合,加强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媒体素养,合理有效的文化建设策略。
一、校园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总的来说,大学中的新媒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形式、以手机为终端的信息收发与互动的媒体形式和以数字和智能电视为基础的新媒体形式。其中第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一些媒体传播网站,比如新华网、新浪、搜狐这些新闻媒体网站,以及近些年兴起的各种视频网站:腾讯、爱奇艺、优酷等等。在网络互动更加多元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可以一边浏览新闻和视频,一边发送弹幕互动,也成为了近年来网络媒体的新的特色[1]。第二种类型是新时代大学生生活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新媒体传播形式,由于智能手机行业的突飞猛进和通信行业的提速与崛起,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尤其是作为高素质、高学历的当代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更是频繁又多样的,大学生可以用手机浏览新闻、购物、付款、拍照、分享心情、互动交流等等。手机俨然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流与传播最大最多样的途径。第三种也是随着智能终端时代到来的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由于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电视已经由原来的卫星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发展为现在的智能电视,用户不仅可以看到实时的电视台直播,也可以通过网络点播的形式随时浏览自己想要的信息,可谓是贴心又方便。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作为当代高素质人群聚集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高于普通民众,所以,新媒体在大学校园内得以更加快速和普遍地发展开来[2],并且产生了有别于其他的有校园特色的新媒体形式,比如,校园门户网站、校园论坛、微信公众号与各种大学生自营的APP等等,都代表了当代大学生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媒体传播形式。大学新媒体的特征,可以说既具备社会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也有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个性特点,是非常丰富与多元化的。与社会新媒体相同的一点是,大学新媒体展现出了这个时展该有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的特性,并且增强了互动性,能够与全世界的人们一起交流、沟通、分享信息并且及时、快速、准确。同时信息的内容也非常的多元化多样化,新闻、娱乐、交流互动、游戏竞技等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二、新媒体与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如今,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高科技、高水平、智能化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利用好新媒体传播形式的各种优势,努力发展,创新实践。纵观现在在校大学生,智能手机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完全覆盖,已经做到了人人都有,可见新媒体的载体可以说普及的速度是惊人的,而且很多学生同时拥有多种智能工具,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各种丰富的APP,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信息进行浏览,随着智能手机近两年的飞速发展,已然成为不同人群用来掌握信息、通讯、学习以及娱乐的工具[3]。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广大在校大学生理应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群体之一,智能手机能够方便快捷地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令他们更容易的获取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无数的生活服务软件,使智能手机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智能好伙伴。不仅获取信息变得方便快捷,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大学课堂,课程再不似以前的复杂枯燥,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把授课内容用各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也大大提升了授课效率。在学习之余,交流和互动也是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交流互动的方式有了更好的选择,各种社交软件、论坛、公众号应有尽有,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对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在这样便捷和优秀的环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理应迎来一个良好发展的新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就有弊,新媒体虽然可以让信息交互更加方便快捷,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与麻烦。首先,由于新媒体在高科技的支持下传播速度极快,传播方式自由,所以造成了监管十分困难的问题,很多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迅速传播,例如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的一些谣言以及虚假信息就能够给学生们造成很大的困扰,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思想意识形态有很强的可塑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导向的引导,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让外界的诱惑使自己堕落,走错人生的方向,对未来发展及其不利。其次,由于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过于简单,这固然能带来大量的便利,但也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思维上的惰性,丧失了许多思考的能力,举例来说,现在的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打开手机百度搜索,而不是先思考解决办法,这就是新媒体的方便快捷为人们带来的思维上的惰性,这样的惰性会使大学生缺乏创新性,缺乏对问题的理解与探究能力,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可谓十分深远。最后,由于新媒体的载体往往来自于网络和虚拟,造成一部分学生对虚幻世界和线上交流产生了沉迷,从而影响了现实世界,失去了自主生活的能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寻求发泄与安慰,都严重影响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过度的依赖这些新媒体也对积极阳光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反作用。
三、新媒体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实现新媒体与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方式的融合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来传播文化信息,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4]。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还是在技术上都有着差异。利用所长,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整合:一是促进渠道融合,将校报、广播台等传统媒体融入到新媒体,把传统媒体的导向型性和权威性融入到新媒体;二是,将网络传播信息与资讯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和评论发表言论,有效地提高文化传播的水平,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二)加强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和队伍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把控好校园信息传播,要建立校园网站防火墙,在内部网和外部网构筑信息的海关,信息都要强制性地接受检查过滤,落实校园网实名制和地址的追踪验证,让校园管理者能第一时间掌握不良信息的网络地址和者并及时拦截。防止学生不法行为的发生,确保校园信息安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管理与引导,净化高校的网络环境。组建一支由师生员工共同组成的网络信息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实时关注,通过网上调查、思想预测和技术监控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对学校贴吧和论坛的谣言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并及时通报。
(三)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通过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将政治思想课程与媒介素质教育相结合,要对大学生的媒介思想系统地培训,提高教师对媒介素养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应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扩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阵地,转换新媒体的模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把控,发现错误观念时,要及时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
参考文献
[1]于珊珊.融媒体时代高校校史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43-45.
[2]郑珺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1,19(01):96-99.
[3]程方荣,张振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大学教育,2021(01):98-100.
[4]王哲,钟越,付非.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记者观察,2020(36):116-117.
作者:赵佳滨 单位: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