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建设状况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从现有的校园文化实践教学运行情况来看,由于领导及专任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性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校园文化实践性教学的开展还处于分散的、自发的状态。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欠规范。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更无教学体系,往往是由任课教师随意安排。一些高校教师从观念上并没有明确什么是社会实践教学,对于校园文化的实践途径认识模糊,更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参加实践,忽视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作用。在实践内容方面,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教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教师在将诸多内容有机融合时,跨度和难度很大,易出现实践内容与大学生内在需求相互脱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割裂的倾向。实践教学过程随意性突出。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管理中缺乏统筹和规划,与校园文化活动安排计划没有做到紧密衔接,也未能形成党、政、团、系等各方面的力量组合起来的“大思政”互通立交桥,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在组织形式、实践规则、经费支持等方面受到制约,各种力量之间配合协调存在问题,各行其是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文化的德育资源不能做到高效组合,阶段性主题教育格局难以形成,实践教学就会因学时、经费、场所和教师等客观因素影响会断断续续,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实践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上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单一考评方式,以书面作业为依据给定成绩。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他评轻自评、重量化考核轻定性研究,使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因此,如何做到实践教学考核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程序合理性就成为完善实践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就是为适应时展而设立的,及时回应、解决时展提出的问题,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它是学科建设的需要。全球化时代、媒体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文化和价值评价标准处于多元和无序的状态,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实践教学的主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同大学生在新的社会化环境中的成长成才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同时凸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方位关怀[3]。这就要求我们在事前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预期,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和心声,及时掌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社会也十分关注的正在探讨的热点问题。针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发展变化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思想问题。
高校教师要紧密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结合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实践主题,创设基于“问题”的实践教学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在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的情景体验中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思考的内在动机。实践证明,“运用校园文化创设实践教学情景,往往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武装大学生”[4]。为此,我们既要充实和更新校园文化传统载体,又要不断拓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充分利用新型载体的渗透力和引导力,达到“渗透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静态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建设,将校训、校歌、校徽以及绿化和书画等融于校园景观之中,向学生传达一种价值观念。以动态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这些活动和管理中,提升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现实践主体与客体的有效互动。要建立、健全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引导、协调、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利用管理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校园学术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艺术文化活动、科技文化活动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多种活动,通过采取讲座、交流、专题演讲、互动辩论、知识竞赛、情节模拟、问卷调查、汇报展演等形式,将一些比较抽象和枯燥的政治理论、政治规范、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等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以活动载体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类社团的优势,保证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社团立足校园、服务同学,面向社会,不断提高其影响力。充分利用高校的BBS论坛、QQ群、MSN和博客等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互动,利用网络虚拟、网上调研、实例分析、影像体验等网络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此外,还必须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建立健全校园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加大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讲求一个“精”字。打造“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一定要做到组织精细,安排周密,努力做到实践教学主题和校园文化载体的紧密衔接。当前校园文化载体各具特色,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各有所长、各有侧重。有的载体突出个性化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的载体突出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塑造。高校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各种载体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切忌开展走马观花式和流于形式的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二是讲求一个“特”字。即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开展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不拘一格,注重创新。如一些学校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热点问题半月谈、大学生宣讲团、个人成长导师制等活动,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有益的价值观念。三是讲求一个“广”字。校园文化实践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做到辐射面广泛,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学习参与和实践体验中内化践行,把社会主流价值诉求变成学生的自身需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内化为行为选择。(本文作者:刘艳萍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