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多校区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多校区文化融合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多校区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校区高校的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某些差异,是富于个性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完全不相容的,这就使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的融合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冲突的过程。对于校园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处理,不妥善解决,势必加剧这种校园文化冲突的强度、烈度,以致带来破坏性,甚至会引发危机。但并不能因为这种冲突的存在就完全排斥融合,在冲突的过程中也发生着某种程度、某些方面的相互吸收和融合。然而,任何文化的融合都是相对的、有限的,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每个校区的校园文化的差异将长期保持下去且难以被其他校区的校园文化完全同化。

多校区地理位置的区域性导致了校园文化融合难度的加大。各个校区的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校区的产生背景,成长环境,人文精神、价值体系密切相关。在单一校园中,教师和学生的各种活动存在于统一的空间里,彼此相互影响、相互照应,个体的行为、观念受群体的行为,规则制约,群体的行为,规则又受个体的行为、观念影响,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文化融合是完全的,迅速的。但多校区高校成为一个统一体后,这个统一体拥有多个校区,位置分散、人群分离,各个校区之间存在着信息隔离、学生间的交流及师生间的交流不便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多校区高校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融合十分不便且成本很大。

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由于校区地理位置的地理间隔,造成文化传承的断层。以我校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为例,由于各校区功能定位、设施的不同侧重,目前,大一新生入住中校区,而二年级学生则大部分集中在新校区,这造成低年级和高年级在学术和日常生活中联系的障碍。高低年级同学不能很好的完成文化的承接和传递,两个校区间的学习氛围和日常管理氛围差别很大,尤其是中校区的新生明显感觉到在这个校区里,大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课余生活应该怎么渡过,没有老生的引领、示范、只能自己去探索大学生活的规则,而新校区的老生则由于各方面原因,想给新生提供经验也很少有机会,使得新老生之间的文化交流甚少。

多校区高校文化融合的途径、方法: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各校区的原有文化。对于多校区大学来讲,要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深入调研各校区的原文化的特征及产生发展背景。只有对文化产生的土壤有清醒认识才能更好的开展文化融合工作。这种认识应当从大学的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到观念态度,进行一种全方位的调研,应当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具体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才能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确定学校总的价值体系和奋斗目标。虽然各个校区有自身的价值追求,但多校区大学必须要建立统一的价值体系和奋斗目标,对未来的发展有统一的规划,并将其确定的校训、发展目标向各校区学生进行宣讲,使大家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学校发展的大方向上。多校区办学的格局一旦形成,学校就要以新的模式、新的理念开展高等教育,寻找学校新的发展机遇,以体现出灵活高效和管理现代化的特点,跟上时代步伐。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各个校区之间的联系。多校区大学由于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原因,各个校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氛围和优势学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各自迥异,在这种情况下,多校区大学要想长远发展,达到实质上的融合,就要立足实际,打破校区和院系的壁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跨校区的、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或校园文化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各个校区的流动,这不仅有利于各校区的文化融合,也能凝聚各校区的精神力量。

4、利用现代技术建设“大校园”。多校区大学中,各校区地理位置相对隔离是现实性的问题,由此带来了信息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开发网络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是一项有效的解决措施。现代网络技术以网络为载体,在加强了不同校区间学生交流的同时又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多校区高校应充分加强校园网等网络工具建设,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本文作者:张红、刘佳、左旭乾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