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中的融合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中的融合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文化中的融合2篇

(一)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矛盾与问题

(一)校园文化发展的创新性与传统文化的守旧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传统高等院校有些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守旧性的矛盾,只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去适应市场,才能在教育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然而全新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确立和道德标准已经不是朝夕之功,只有克服了传统文化的守旧性才能使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有所创新发展。

(二)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无法适应建设先进校园文化的要求

虽然文化是人的创造产物,但是人才是文化的主体,而现有的高校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异质文化的融合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必须要善用教育、引导的措施,通过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去解决和提升。

(三)校园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难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学生人均文化活动经费的逐年减少,学校文化设施的添加跟不上招生数量的增加,无法满足学生及教职工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校园异质文化融合的途径

遵循高职改革趋势,不断促进高职院校整合多种文化,使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不断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其符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产学”的高职校园文化理念,有利于强化其“企业与学校‘和而不同’的相互融合”。高职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是一种强调实践先于理论的文化实践,在高职教育中实践不断激发了全体师生的职业素养。要以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不断创新为核心理念,来使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不断实践创新,促进高职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断对工学结合、订单产学的过程进行文化反思。这就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寻求两种文化的融合之处。

(一)更新教师理念,打破墨守成规的守旧思维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会以学习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走近学生、走进课堂,使师生平等,以互动和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充满民主思想、智慧火花和创造精神,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加亲近。“以学生为本”是教师应有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机会来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活动将会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主动学习;应当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对过程的参与、体验、感悟,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感觉和积极放松的情感体验,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有效的练习并以学生的个别辅导入手,不断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更有余力地帮助那些“学困生”步入学习轨道。

(二)整合课程

课程文化是指按照社会对学生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其以课程文化建设和实践教学为目的,不断搭建校企文化活动的平台。课程开发过程中,注重整体的优化,着重考察该课程在体系整体中的价值,强调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效益。就教学过程而言,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做到学生心理与行动过程的一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关系。坚持能力为本,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

(三)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实。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要求教师要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卧冰求鲤”是对晋代王祥恪尽孝道承担孝顺的责任;“择邻而居”讲述的是孟母不怕麻烦寻找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来承担子女的教育责任。这些美德已成为社会主体文化而被流传、遵守,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吸取其精华。

(四)文化活动

大学是五颜六色的“文化花丛”,大学生社团作为这片“花丛”中的次生文化群落,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锻炼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譬如与读书有关的社团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等形式更多了解异质文化并且不断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从而建立其主流文化意识,参加传统文化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知识还能对异质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和融合。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术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团应该成为校园主流文化的异质力量。作为能够得到专家学者指导和校园主流强势文化包容的异质力量,学生社团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姚潇囡 单位:辽东学院形象学院

(二)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高职院校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综合实用人才的需要。这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其次,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内涵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应运而生,其中不少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或中职升格而来的。在经历了前期的规模快速发展后,必然要求进入内涵提升阶段。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再次,是实现培养的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校园文化中融合企业文化,必然会缩短毕业生就业之后的“试用期”与“实习期”,增强学生的企业适应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群体当中,尽快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企业人”的身份转变。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追求

现在校园招聘会上常出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毕业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则感慨没有合适的毕业生。而实际上招聘会上有些热门专业的招聘岗位数是远远多于毕业生人数的,有的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的比例甚至达到7∶1。这几年每年毕业生人数大约都在500万甚至更多,而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维持在70%左右,但是跳槽率却一直比较高。企业每年花费在员工招聘上的费用不菲,结果仍然招不到理想的员工,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成本,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毕业生的“冠名班”、“试点班”等。企业主动走进校园,参与学生培养,学生有一定时间在企业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因此,校企合作也是企业自身发展与寻求突破的途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招聘的难题,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留得住、用得上”的理想毕业生。

二、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新途径

(一)企业文化进学生课堂

在为数不多的有关校企文化融合专题调研的文章中,几乎所有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认为:非常有必要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进行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甚至有近一半的人认为这项工作比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更加重要。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感受和了解与他们今后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技能与文化特征,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也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课堂进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学,教师介绍与职业和就业有关的内容,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入职前的良好心态,有利于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最后,有助于学生工作后实现“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讲解与展示,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与作用等;可以通过在实训实习场所构建企业文化色彩,将企业特色文化、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上墙”展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还可以结合教室文化布置与展览,宣传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与企业核心价值;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统一着工装、上下课打卡,模拟企业实际管理来营造贴近实际的生产环境、让学生足不出户感受企业文化,体验职业认知。

(二)企业文化进学生教材

高职院校学生所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应该把企业文化引入教材,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来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培养职业道德,要编写特色教材,将优秀企业文化写入高职学生教材当中,丰富教材结构,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等的系统训练与培养。由笔者主编的国家示范项目教材《动物防疫技术》中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行业企业文化认同”。该项目下设有三个任务,分别是职业道德遵守、企业文化认同及防疫制度建立。笔者在教材中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及相关的职业守则,并且专门进行职业道德的讲解,附以职业道德实践案例及违反职业道德案例。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兽医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熟悉社会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动物防疫制度学习以及企业文化体系认知,使作为养殖企业未来员工的高职畜牧兽医类毕业生,承担起促进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责任。为了使企业文化进入学生教材,校企双方要合作编写适合高职教育的项目化教材。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行业一线走访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及岗位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要求。

(三)企业文化进学生宿舍

高校学生宿舍作为校园中最基本的元素,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我们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6S管理模式,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安全(Safety)和素养(Shitsuke)。以文明宿舍评比为抓手,狠抓学生宿舍管理。我院制定了详细的《文明宿舍评比办法》,二级系部还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细化宿舍管理各个方面。学院每周都会在校园内网公布随机抽查的结果,以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通过长期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通过班主任长期的管理与监督,已将学生宿舍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舞台。实施6S管理模式,最关键的在于最后一步即素养,它强调的是在日复一日的检查评比中形成规范、养成习惯,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指导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效果。通过实践,最明显的改观是宿舍干净了,校园美观了,我院也顺利通过“2010—2012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对于学生而言,遵照规则办事,养成认真、持之以恒的习惯,“把每件小事做到完美”、“安全无小事”等理念逐步在学生心中扎根。

(四)企业文化进学生社团

各个高校的学生社团基本上都是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高职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对上课没什么兴趣,但是对于社团活动却乐此不疲,兴趣高昂,而且学生社团能组织各种活动,带给学生荣誉感和满足感。当前,学生社团遍布全国高校校园的各个角落,扮演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引领校园文化时尚的重要角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团组织中引入企业文化,首先要从组织机构文化入手,社团的组织机构,不再是主席、部长之类的学生社团称呼,而是以企业组织中的董事会、CEO、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称呼。其次,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学生活动不再是学校拿钱来办,而是由企业赞助或者校企共同组织举办,既引入了企业的元素,又节约了成本。再次,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所有的活动均以体现职业认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为目的,既增强了活动的主题性,又在活动中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了企业。比如,中西药协会举办的中药园实践基地专业体验活动,就是组织协会中的成员到江苏神奇中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药材GAP基地,亲自参与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包装等工作,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贴近企业、贴近专业,这种专业性特色浓厚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五)企业文化进课程资源库

我院建设了多门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网络课件,在这些课件中,我们引入了丰富的企业文化资源,例如,荣获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一等奖的《动物防疫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了“企业文化鉴赏”栏目,课程组从我国众多的养殖或兽药生产企业中遴选了近40家龙头企业,将他们的企业文化汇总集中展示。从教学使用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电子课件中的有关企业文化的关注度和浏览点击量很高。说明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关注度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企业行业的了解还不够,也证明了优秀的课程资源库一定要有足够的企业文化元素。90后的高职学生更加习惯于网络学习,而网络知识浩如烟海,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他们就会像大海捞针那样,付出了精力与时间,消耗了激情,学习效果却不佳。建设优秀的课程资源库就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好顶层设计,照顾到学生的切身需求,要方便学生检索,同时要引入企业文化,尤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并对之进行剖析,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六)企业文化进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实训基地模拟成立企业,模仿现实中的企业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制定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章程、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相关细则,同时将企业精神文化中的创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做成标语、口号上墙,将制度文化中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员工行为规范等制成标牌上墙。在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能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价值理念、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以及怎样通过具体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执行统一着装、上班打卡等制度,学生能真实、客观地感悟到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实际价值,并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这种企业文化的教育方式是一种逼真的教育方式,因为企业文化的教育者是真正的企业人,被教育者也是企业员工,教育者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也是企业文化的本意,被教育者也容易接受,具有真实性。同时,实习实训条件接近或等同于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实训中,能最大限度地感知企业生产氛围,体验企业文化。由于是学生主动地体验企业文化,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领悟。

(七)企业文化校园宣讲

高职院校要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筛选,对合格的企业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利用各种有形的手段来开展优秀企业文化校园宣讲活动。通过精心策划主题交流、典型示范、专题报告等活动,宣传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例如,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诚信、创新、协作等)融入到校园实践活动中去,逐步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安全意识等,纠正学生对企业文化认识上的偏差,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较好的职业素养。

三、小结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这两类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缺点,只要坚持取长补短,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就能够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培养出双方都满意的高素质人才。只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才能够更好地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出现双赢、甚至多方共赢的局面。

作者:段琼辉 李永 胡新岗 黄银云 李巨银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