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才培养校园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才培养校园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才培养校园文化论文

一、校园文化之于人才培养的作用

学生学什么,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即生命的规律、生活的能力、人生的意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教育手段所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努力方能实现。校园文化以其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其魅力就在于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发挥着以“文”“化”人的作用。

1.精神熏陶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情溢于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都说明环境对人有熏陶作用。大学,何以为大,不仅仅在于其面积大,学生多、学科广,更在于其看得见或感觉得到的诸多“大”的因素,对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熏陶作用。

首先,大学之“大”可养大气。大学何以为“大”,大在其气,体现在校园建筑、自然景观、校园环境等文化物质载体所传达的厚重脱俗、浑然天成的雅气,祥和温雅、自然幽宁的灵气;体现在校园人漠视名利、崇尚学术的骨气,藐视假丑恶、追求真善美的正气,相互尊重、自由平等的和气,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大学使命的勇气,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锐气,视野开阔、面向未来的智气,青春飞扬、纯真质朴的朝气,胸怀祖国、追求真理的豪气。如此等等,目遇之而成色,耳得之以为声,体察之而成理,身处其中,大气可以养成。

其二,大学之“大”可养大度。大学何以为“大”,大在其度,体现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无论何种学派,苟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兼容并包,听其自由发展”。不仅如此,长于研究者,提供科研之条件;善于授课者,激励其教学之激情;有志于管理者,提供施展才华之平台;钟情于科技开发者,疏通技术转化之渠道;……各显神通,发挥所长,能者上,庸者让,方有才俊脱颖。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包容学生偏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所长,塑造完善人格。学生心受其感染,情受其熏陶,大度自然养成。

其三,大学之“大”养大德。大学何以为“大”,大在其德,“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在大真,做真人、干真事、求真理。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哈弗大学的校训是“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因此“真”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体现在大善,服务社会、造福民众,以人为本、关爱师生,扶贫济困、救人危难;体现在大美,校园环境,展现自然和谐、干净整洁、温馨雅致、安全舒适之美;人文氛围透出不低俗、不媚俗、不卑微、不骄纵之美,相互尊重、诚真友善之美,克难奋进、追求完美之美。诸如种种,身处其中的校园人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品位得以提高,胸襟为之开阔,行为自觉规范,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2.行为养成作用

俚语曰:“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下假神。”儒者有云“与凤同行必是俊鸟,与虎同行必是恶兽。”此言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大学的天空写满了“学”,学者、学士、学生、学长、学兄、学妹,等等,构成了大学里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的行为规范和品行操守,对身处其中的后来者发挥着示范引领和行为养成的作用。

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梅贻琦先生云:“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师之大,在于“爱岗敬业”的大奉献,“授业,解惑”的大道义,“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的大胸怀,“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大气魄,理论见之于实践的大行动。教师的品格和言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若通过行为文化建设,让大师品格渗透到教师群体的工作之中、行为之上,学生听其言,模其行,天长日久,良好习惯便自觉养成。

二是学长的影响作用。学长、学兄、学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身份相同,辈分稍长;同为学生,资历稍深。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弟、学妹的影响更具效仿作用。大学生之“大”,不仅仅体现在年龄大、个子高,更在于学习内容的广大,理想志向的远大,人格胸怀的博大,责任使命的重大。主要体现在:学习动机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学习态度上“求知若渴,学而不厌”的大主动;学习劲头上“德智体全面发展,成国家栋梁之才”的大决心;学习观念上“把握现在,赢得未来”的大智慧。通过行为文化的熏陶,让这些诸多要素,置根于心志,表现于行动,一代一代效法,一批一批传承,并不断形成氛围,发扬光大,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岂不受影响、被同化。

3.学力提升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获取知识的能力。

其一,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富有文化的环境和载体,譬如:校园里通过文字传达、壁画再现、图片展示、造型艺术、视频播报等,让人通过视觉、感官等,自觉不自觉之中,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大受裨益。久而久之,便可养成“到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习惯。

其二,有利于专业素质的提升。专业学习不仅在课堂,将专业设施、专业模型及结构原理进行公开展示,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使文化景观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鲲鹏山景观,从山顶到山下沿水流方向将水库、大坝、闸门、渠道、渡槽、水文站、污水处理等水利设施的实物展示、结构模型及文字说明等,依序设置,既成为美化校园的亮丽风景,又起到了专业普及的作用,确有一举两得之妙。尤其将专业文化通过实物载体展现,对学生培养专业兴趣、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再如,华中师大的动物标本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博物馆,等等。同时,届次化、经常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有益于将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其三,有利于良好学养的形成。大学之学在研究和传播高深和广博的大学问。大学问是传承发展精神文化和研究开发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及人类进步的力量源泉。用以融入校园文化,其深、其厚、其高、其博等精神元素,通过视觉传达、感官渗透等,固化为学生的人生理念和行为品格,使其终生受用。同时,学问是神圣的,其地位是圣洁高尚的,任何人对学问应有真心诚意的敬畏感,尊重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唯如此,大学才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卓尔不群、超越世俗的独立品格,才能保证成为科学的殿堂、精神的源泉和先进文化的策源地。身在其中的学生方可成为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先行者和弄潮儿。

4.素质拓展作用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拓展学生的素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优势更明显、个性更突出。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人文素质和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关系更为密切。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把理性的德育教育播撒在感性的物化载体之中,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无形的品德教育,从而提升人生境界,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科学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完善的制度文化,规范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行为,养成习惯,形成品格,受益终身;各个层面的集体建设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意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学生展现个性、发展优势、提升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搭建平台;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党团活动、勤工助学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陈从志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