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化背景下研究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各校的校园文化正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得如火如茶,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教育部思政司也明确提出:“加强网络、社团、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等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的开拓与建设,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这从根本上指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方向以及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校园文化发挥导向传播等育人功能
用信息化作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一,立足个体,辐射集体。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以点带面,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关注差异;其二,及时互动,时时传递。网络信息的传递覆盖面广,无时不在,用信息化作为校园文化载体具有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能让师生对校园文化思想耳濡目染,处处萦绕在身边,时时渗透在心间,润物细无声。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准则规定”,是影响师生思想、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力量。
(二)有利于提高校园文化育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思想观念容易受影响,并且处于职校阶段的学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业、就业、心理、情绪等多方面,这些负面情绪必然会引发思想波动,从而导致不和谐因素产生。目前职校中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休学、退学、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消除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就必须加强信息化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背景下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构筑师生的精神家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营造公平、维护正义、讲究诚信、团结友爱、文明进步、融合和谐的育人环境,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信息化背景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途径
在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为让每个职教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人成才的工作理念,提出“魅力旅商、幸福旅程”的文化追求和“专注现代服务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目标。围绕“魅力旅商”我们精心打造魅力校园、培育魅力教师,成就魅力学生。建设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校园文化载体,以育人和服务为引领,开拓创新研究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形式,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开创了以“三大平台、七彩空间、两个拓展、一个追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信息载体建设工程,力求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从而为具有校本信息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搭建三大信息平台,使育人无处不在,让文化魅力四射
在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过程中,我校逐步找到信息化背景下内涵和层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素质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体系,形成校、系(班)、个人三级文化信息平台。
1.基于学校和系部网站的宣传平台以学校门户网站、系部网站、校内各大数字宣传电子屏及校园信息景点为载体,构建学校系统的宣传平台。通过每日一句励志的口号、每周一个爱生的事迹、每月一次大型文化巡展、每季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各景点数字化的文化介绍及展示,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文化宣传教育氛围;通过图文并茂的数字化手段形成强大的文化冲击力,向师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能量,将学校文化进一步传承和积淀,在文化建设中彰显信息化的魅力。比如我们在学生的“三立”主题教育园(立德园、立志园、立能园)中布置大量的文化信息点,学生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均可了解该景点的文化内涵和相关专业知识。这些遍布在校园各处的数字平台不仅可以加强校内外资讯的传递效率、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校形象,更重要是,它以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更利用于学校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基本班级网站和微博互动墙的交流展示的互动平台以班级网站、微博电子墙、家校QQ群等为载体,构建班级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信息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些信息化互动平台建设,把家长会、家长学校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的延伸部分,进一步增强班级活力,提升文化引力,彰显集体魅力和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完善人格发展。比如学校以系部为单位,每个节庆或重大活动中开设师生、家校互动微博电子墙,因其具有使用简单,互动性高,实时性强等特点,参与用户只需要发送短信至相应SP号码或使用新浪微博发送带有相应关键字的消息,经后台审核即可立即在微博大屏幕上进行显示,简单快捷而又独具特色。在今年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活动中,同学们对老师的祝福如同雪片般不断的刷新在大屏幕中,当老师们走过红地毯入场时,同学们还用自己的手机为老师们留下了入场瞬间,并通过新浪微博客户端把照片发送到微博墙上,新鲜出炉的图片配上温馨真诚的祝福,让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爱的温暖。活动当天收到了超过1000条祝福,因为同时向全球开放,还收到500多条海内外校友和家长的祝福。一个小小的微博墙传递的是师生的真情,是学校的正能量,积聚的是学校团结、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
3.基本专题数据库的个人学习平台以人人通学习空间、青春旅商等专题平台为载体,构建时时学习、时时反馈、时时展示的个人学习信息空间。通过个人信息学习平台,使时下教育界推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为现实。学生在家或课外时间利用个人学习空间和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让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交流展示、答疑解惑和知识拓展的场所,发挥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探究式、互助式的教育效果。这样的教学改革、育人方式的变革,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学习平台资源的开发,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提供广阔的时空。通过三大平台的载体建设,立体构建了校园信息化的育人环境,体现校园文化底蕴和校园特色。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动中学,既丰富信息化校园的文化氛围,又让学生穿越时空地增长知识,无障碍接受新事物,让德育无痕,让教育无边。
(二)构建七彩空间,使生活丰富多彩,让文化浸润校园
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学校也因地制宜的针对未来社会交流商务等需要,构建一个功能完备、体系开放、持续更新的能提高跨界信息服务体系,通过七彩空间实现面向学校,人人学习与成长的全方位智能信息服务和文化传递。七彩空间指的是智慧实训空间、智慧互动空间、校园文化空间、文化生活空间、班级文化空间、个人成长空间和服务管理空间这七个信息化空间。通过数字化通信,多媒体技术,光影数控平台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为教学体验、兴趣培育、成果分享提升新层次。每个空间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建设,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注重信息化的载体建设,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造智商、情商及体能综合素质提供支撑。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例如智慧实训空间的文化旅游项目就是结合常州市地方旅游资源特色,同时结合学校面向旅游行业提供人才的要求,开发了“三维模拟导游系统”,为步入旅游工作岗位的学生提供一体化服务在线平台,该平台将常州的历史文化与景点介绍相结合,将校园各文化景点与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立体、随时可见的一个综合模拟系统,既学习专业,又加深对常州文化、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餐饮文化项目中我校充分利用“常州菜体验中心”实体运营经验,在校园内将该项目做大做强,开放一千平方的实体店,配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校中店、店中校,内厅与后厨时时互动,通过信息及时传递,有利于更多学生观摩、实训,同时为师生提供便捷、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七彩空间通过联网的信息平台显示学校各种通告和工作安排等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速度,扩大了信息覆盖范围,同时也解决了由传统的信息方式单一、成本过高、效率低下带来的诸多问题。该信息化载体建设追求为人人提供智慧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用空间带动过程,过程在空间中完成。信息化始终围绕学校各种过程展开,在七彩空间呈现。从而带动学校信息化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整体发展和对学生的初期社会体验式培养。
(三)实现二个拓展,成就一个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载体的终极目标
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凸显校园文化特征,不仅能实现学生、老师等个人的学习、教学需求,更能提升、拓展文化内涵,实现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目标。
1.加强交流,建设智能文化近年来颇受高校重视的智能文化建设引起大家的关注,智能文化是一所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的总称。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一流的高校,都建有一流的智能文化,而对于我们这样的高职校,要想建设智能文化,就要发挥我们的职业性特色,把我们最有优势的职业技能通过文化载体得以体现。因此,要开拓建设我们高职校的技能文化,提升我们的学术氛围,就应该从校园走出去,从校外引进来,通过信息网络、视频在线观看,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互通资源,兼容并蓄,坚持学术交流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能使我们高职校不仅在技能水平上有所提高,更能在学术水平方面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使有形的文化和无形文化趋于协调,办出自己的特色。
2.多方借力,挖掘校外文化资源校园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便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置身于其中的校园人具有教育功能,在校园内发挥作用,对校园人产生影响,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它还会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作为学校文化场所,它对社会文化场所的辐射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功能优势,这种辐射主要是通过校园精神的影响力和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人才得以实现。正因如此,在拓展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形式上,除了深入挖掘校内资源,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作用之外,还要善于多方借力,重视校园周边的社区及资源优势,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梳理现有的社会和家长资源,广泛争取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把社区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发掘优势,成立校园文化社区网络讲坛,筹建家校协同教育网上视频会,定期开展家长微信沙龙等,让社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多方互动,家校合育,让学生们在群体协同中学会共处、学会交往,提高合作意识,培育合作精神。常州自古出名人,我们还要善于发掘学校及所在地的名人资源,传承发展学校及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通过网络平台、微电影的拍摄,把校外行业名家的优秀资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名家近距离感受,用名人精神引领学生成长。
三、结语
实践告诉我们,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校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多元化的,我校就是从现代化、校本化、立体化、人本化的多角度,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化生活学习环境,在育人的同时,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校文化特色,彰显职教魅力。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探索,努力创新,大胆实践。
作者:胡红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