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柄“双刃剑”,这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是回避不了。如何利用校园网来配合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学校中不少师生员工缺乏对校园文化理论知识的必要学习,往往凭直觉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传授的科学文化,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业余时间多搞一些其他的文娱活动。还有人认为这些活动开展得多少,都影响不了学校的发展大局。在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则认为只要校园网能正常运作、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及时传递就万事大吉。这种认识,很可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而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便可有可无的境地。

1.2目标不明

由于认识上把校园文化看成是虚构的产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无足轻重,因此往往是建设目标不明,既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纲要,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发展的规划。这样一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展的活动,既没有系统性,又缺乏连贯性,都是漫无方向地进行,或干脆放任自流。因此,导致学校所制定的内部各项政策、规章制度,也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毫无关联。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校园网的建设,特别是在校园网的规划时,只考虑如何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方便和快捷,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让校园网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服务。

1.3方法简单

在校园网建设上,对于师生提出的一些关于学校的发展、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学校方面或是给个很简单的回复,或是干脆置之不理,使得再好的建议都会石沉大海。而对于在校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社会上流传的思潮,学校方面则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一些评论或是指责的言论,很可能会被学校方面加以删除或者禁言。于是在校园网上,除了一些规章制度、机构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校园新闻以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任何链接可以进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页面。结果是校园网往往成为学校方面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校园网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至少是没有把校园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校园管理信息化系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网的建设一般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这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特点。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共同促进。而且,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往往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服务、增强透明度、促进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目标。校园网的规划和发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学校应对环境迅速变化的能力。从更深层次来说,校园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创新管理观念,树立先进理念,推动管理变革,塑造符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提高科技信息含量,充分利用校园网成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辅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又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2学校信息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引进和运用一些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个学习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思维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需要校园中所有的师生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分析研究,才能总结提高,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提供支持和帮助,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获取相关的理论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一定的空间,作为全体师生员工讨论、学习、交流的园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其在信息传递、理论学习、知识共享中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因此,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而且还能在校园中逐步形成不断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校园风气,同时也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人心,技术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所以,把信息化的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催化剂。

2.3利用信息技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广大师生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平台及时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动态,学校也能利用这个技术平台完成各项管理任务。此外,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3.1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传播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已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校园并不是真空地带,必然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上还有不少垃圾信息、不良信息,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校园网这个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社会上、校园内的某些现象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充分地辩论,相信“邪不压正”,同时要通过校园网技术平台,不断宣传校园内外发生的先进事例,大力宏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教育,使学生做到明是非、知荣辱、守信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摆脱网络的束缚,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中,让身心得到熏陶和锻炼,为将来在工作中挑大梁做好准备。

2.3.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

校园网不仅能完成学校教学管理的任务,它的互动性还可以成为新的教学手段和途径。虽然不少学校都开展了网络教育,但效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校方面可以鼓励师生充分利用校园网,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补充和完善。由于网上交流氛围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提问,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网上经常性的交流,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比较多地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案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就某些知识点或观点与老师作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师生双方都会带来收益。

2.3.3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各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邀请相关学术界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或讲座,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报告或讲座的内容全程记录下来,供那些错过了报告或讲座的师生自我学习,让他们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而且所记录下来的都是很珍贵的学术音像资料,可以长久保存。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一种机制,不仅在网络上开辟一个空间作为交流讨论互动的平台,而且可以把相关学术的研究内容,以数据元的形式记录在学校相关领域的数据库中。建立互动的交流平台,可以方便研究人员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为形成良好学术团队创造条件。所建立的数据库,可以极大方便研究人员对相关领域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总体来说,最终在校园内创建一个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

2.3.4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师生员工沟通的桥梁

信息技术能快速传递信息的特点,可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把握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化解校园内的一些矛盾。在校园网上,学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架设学校与广大师生沟通的新桥梁,占领校园文化建设微博的新阵地。通过官方微博,学校方面可以就一些政策,尤其是与师生利益相关的政策,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做到既要准确无误地传达,也要对师生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反馈。特别是对师生员工的各项诉求,通过校园网等平台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学校各级人员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总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项特点,来构建一个文明和谐、轻松愉快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校园文化。

3结束语

在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脱离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制约。所以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利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当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更要让它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者:竹宇光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