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对大学生党员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校园文化主力军的需要,同时也是引领校园校风、学风建设的关键。因此,利用现代媒体对大学生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与充分开发能够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校园新文化,发掘人才,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新风尚,提升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整个社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校园文化

党的十八大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是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人的素质决定着文化软实力发展。提高人的素质,造就人才,关系着文化软实力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人才之源,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有利于培育人才、发掘人才。激发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引领校风、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学生党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也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党员档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

“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1]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人类的方方面面都与文化联系,大学生党员档案亦具备文化属性。首先属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等。大学生党员档案是大学生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取向共产主义信仰,承认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合理性,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指向的反映存照,档案记载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态度、对党的认知,以及对党的情感。其次属于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是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即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文化。大学生党员在成长过程中,听党课,接受党的教育,增强了党性认识,阶段性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思想上不断成熟,接受群众监督、组织审查,坚守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形成了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自由、和谐国家而奋斗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是知识的掌握者,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大学生党员档案记录了他们思想成长的历程和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求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2],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物质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显性文化,如地理位置、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精神文化是师生长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的总和,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等;行为文化是师生在教学、人际交往中形成的行为习惯定式,包括师生行为、生活模式、社团活动等;制度文化是学校为保障教学任务完成制定的规章制度总和,包括校规校纪等。无论物质文化建设,还是精神文化的积淀、形成,以及校园文化的文明程度无不记载着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活动轨迹,这些活动轨迹自然地也就记载在他们的档案中。大学生党员档案作为校园先进文化的载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发展。因此,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内在要求。

二、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党员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档过程不但强化了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而且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履职能力,促使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主力军。因此,建好大学生党员档案非常必要。

(一)规范大学生党员档案的原则

“建立和健全学生党员档案资源,丰富学生党员档案内容,创新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以学生党员档案资源为基础和载体来教育好和实现好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要而紧迫。”[3]大学生党员档案构建是组织发展的基本流程,更是培育文化建设人才的重要手段。构建大学生党员档案应以培养文化建设人才为目的,以科学手段建立健全档案内容。一是材料要真实。档案是培育人才、荐举人才的依据,真实可靠的材料是党员档案的生命,更是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障。档案管理者要抱着对党负责的态度,认真核对、调查,抵制虚假材料,保证每位学生党员入党材料的真实性。二是材料要完整。大学生党员档案是大学生政治生命的履历表和身份证明。每一份材料都记录着大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行为表现,反映着大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中逐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情况,是大学生党员在大学阶段的历史存照。档案管理者要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确保入党材料完整无缺。三是材料要实用。构建档案的目的在于实用。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前提下,传统的纸质档案难以满足学生党员档案的实用功效,构建大学生党员档案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使其动态化、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理论学习、团体活动等方面信息得到及时准确反映,以提高党员档案的实用功效。

(二)规范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措施

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是提高党员政治素养、能力素质的前提,学生积极分子达到一定的政治觉悟才能入党,建档过程正是培育政治觉悟的过程,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对党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一是严把入党资料关。从入党申请书到志愿书,思想汇报到转正申请,以及奖惩情况、座谈会记录等都要反复甄别,去伪存真,防止抄袭、假冒,力求入党材料的真实完整,保证档案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以提高大学生对党性的认知。二是变静为动,信息化管理。随着大学生党员的递增,档案也在不断递增,而大学生党员档案流动快、去向广,纸质柜藏的方式难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应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建立学生党员档案数据库,进行信息化管理,变纸质档案为电子档案,使学生党员档案在一定范围内互动,及时为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荐举人才。三是电子留存,长久管理。大学生党员是每一届学生精英,他们的智慧对后学者和校园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而档案记载是宝贵财富。纸质管理的档案资料随着学生毕业调档,档空料缺,不利于保持档案的完整;建立电子档案长期保管留存,有利于继往开来,保持完整性,开发利用。四是专职专人管理。由于学生档案没有专人管理,对学生党员档案的管理没有统一部署,有的是学生部门管理,有的是院系党支部管理,有的是组织部管理。由于人员的流动性,管理的混乱,使得学生党员档案易漏易失,价值难以体现。学生党员档案的管理是一系统工程,学校党委应统一部署,培训专管人员,管理学生党员档案,确保学生党员档案的完整性,以利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三)开发大学生党员档案信息资源,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价值的最终体现就是提供有效的利用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是其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4]党员档案有一定的机密性,但管理人员不能因为其机密而深藏,应解放思想,开发信息资源,将人才荐举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党员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第一,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开发信息资源。微博、微信便利、快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收集、传递平台。这个平台扩展了信息量,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输送学生党员信息,学校党组织、团体等可以随时获得信息。随着一届一届大学生的毕业,各年级校学生会主席及社会实践、团体、诗社等学生干部随时或缺,通过这个平台,获得在校学生党员信息,通过考察,挑选出适合学生工作的学生干部,及时补充学生组织,壮大学生组织队伍,引领学风建设。第二,利用网络资源共享开发信息资源。对学生党员档案信息进行网络数字化管理,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将学生党员信息按网络标准和程序进行编制,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中,实现校园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及时传递,使学生组织的干部选拔、社会实践活动、评优评奖等及时得到所需信息,同时为学生党员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张学昌等认为,应统筹推进“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教务管理、学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络资源”共享[5]。网络资源共享是新形势下开发学生党员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档案信息资源活起来,体现学生党员档案的价值。

三、规范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

规范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可以促使大学生党员加强自身修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形成生活自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更充分地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作用。

(一)大学生党员档案造就校园文化建设生力军

大学生发展为党员过组织生活,是他们新生活的开端,要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创新性,既需要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更需要外部机制的监督和激励。规范档案管理的过程是外部监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听党课情况、思想汇报、群众评议、组织审核等材料的规范填写,促使学生党员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共产党员能在学习和工作中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大学生党员档案建档、管理过程是培育人才和造就人才的过程。第一,造就了大批的学生干部。大学生积极分子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后,无形中会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勤奋努力、积极进取;在生活中,注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关心他人,服务他人。这样,他们既提高了自身素质,又锻炼了领导能力。从在校的学生会和班委看,经笔者调查,校学生会主席、班长、团支书大多是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些干部不但自己勤奋好学、成绩优秀,而且还能主动助人。周末文化广场大多是学生会干部组织,舞台的搭建、人员的组织、节目的排练,离不开他们的谋略和策划。学生党员在学校为学生干部,代表学生的利益;到社会会成为行政干部,代表群众的利益。从校友会信息得知,往届学生党员走上领导岗位的为数不少,有董事长、厂长,还有书记、校长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代表一方,引领一方,发展一方,成为一方发展先进文化的代表。第二,造就了大批学习骨干。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档案的填写过程中受党性的熏陶,明白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更明确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靠知识、靠科学,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只有不断探索、求知,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贡献力量。规范档案有激发学生党员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大多学生党员勤奋努力、成绩优秀,有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有各种知识竞赛、演讲、试讲获奖者,也有年度总评校级三好学生和省级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党员在校是学习骨干,走出校门有的则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二)激发学生党员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受党的教育,接受群众监督、审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校园先进文化代表广大师生利益,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开发学生党员档案信息,能够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校园先进文化建设。

第一,引领校风。

校风是校园文化之魂,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党员有比较坚定的理想信念,责任和服务意识,他们利用广播、网络、黑板报、集会等形式,为党的核心价值观代言,鼓励大学生努力进取,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勤奋学习。大学生党员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其行为举止会影响到一个班,甚至影响到全校,对良好校风的形成具有引领作用。大学生党员受党的培训,能够坚持组织原则,正确分析各种复杂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抵制网络、社会带来的消极文化,营造校园舆论环境,为校园主流文化及非主流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文化鼓与呼。

第二,引领学风。

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关系着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大学生党员敏锐、智慧、先进,走在时代的前列。开发党员档案信息,激发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促使其树立远大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刻苦钻研文化知识,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引领同学发奋进取。据笔者观察,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寒冬腊月,自习室、图书馆都有大学生党员刻苦学习的身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学习精神鼓励着周围的同学发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勤奋,对校园学风建设有一定的鼓动性和号召力量。

第三,引领校园和谐。

大学生党员是从大学生群体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与人交往中,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弱点,缓解内心冲突,以愉悦的心情对待交往者,使人际关系达到和谐。在学习中,能够开发自己的智力,明确学习方向,对需要帮助的同学发挥学习中的桥梁作用。在生活中,学生党员能为他人着想,善于帮助他人,许多学生党员经常为困难同学慷慨解囊。大学生党员能够设身处地为同学着想,他们的处事方式有一定魅力,能促进大学生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关怀,引领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

总之,规范大学生党员档案建设和管理,开发大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实现大学生党员档案的利用价值,能激发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思想进步,学习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先进性,传承着大学精神、引领着校风建设,顺应着时代文化潮流,发展着校园先进文化,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文化建设队伍。档案管理人员要以激发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目的,在建档的同时,规范管理大学生党员档案,提高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东方文化知识讲座[M].合肥:黄山书社,1988:2.

[2]石建梅.浅谈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业务纵横,2013(4):17-19.

[3]戈丽薇.探究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的构建、管理与重要作用[J].前沿,2014(Z4):40-41.

[4]檀竹茂,孙华.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4(3):115-117.

[5]张学昌,张春和.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3(23):26-27.

作者:刘璞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