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论文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论文8篇

第一篇: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协调发展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而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所在。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崭新办学模式,在育人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特色。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将高校党建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校园文化

高校党建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的学生往往思想活跃,接触国外文化的机会较多,在思想上易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所以在该学生群体中着力探索新的途径,实现二者互动协调发展,对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有着深远意义。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二者互动协调发展是完善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协调发展,可以使党建工作以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模式内化到其生活中。这就需要党建工作不断搭建新的平台,其中最接近学生生活的莫过于校园文化。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学生与国外文化接触较多,易受西方某些不良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党建工作的引导和方向盘作用更加凸显。二者互动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保证。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有效促进党建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协调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外事活动和交往,建设和谐校园以及营造稳定愉快的育人环境的理念更应当根植心中,机构党组织应当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1.高校党建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者

首先,高校党建创新必须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之中,更要利用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宣传党的相关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严守思想阵地。其次,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文化和思想的渗透,以此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培育出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健康向上人格特征的优秀人才。

2.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创新的重要载体和阵地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文化传承和灵魂体现,它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师生的生活之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党组织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和阵地,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建创新工作与时代和中外时事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校园课外文化活动让学生正确并且充分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起源和不同特点,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实现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协调发展的途径

1.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感染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虽然外教课、语言课比重较大,但是《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政治理论课依然是必修课。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课程来向学生宣传党的各项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办学特点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中西方文化特色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培养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高校的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有效载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思想活跃,参与学生会及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往往更高,而且部分学生会选择出国学习,所以更加珍惜在学生会及社团中锻炼自己的机会。合作办学机构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为学生会和社团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和创造力,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党建创新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抢占网络阵地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由于需要在国外合作校的网站上注册课程,查阅资料以及上传作业等,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率往往更高。这使得西方的许多不良价值观念也有可能随之渗透。合作办学机构应当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建设党建工作宣传网站和交流平台,向学生宣传党的基础理论,对于国外合作校的相关网站要给予高度关注,如果发现敏感性或非正面内容要及时与合作校进行沟通,尽快进行删除和修改。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党建创新的引导才能保证方向正确,党建创新需要校园文化这一载体才能更有实效性地开展工作。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方向盘,要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自觉抵御西方不良思想的冲击,通过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党建创新的科学进行和校园文化的底蕴积累。

参考文献:

[1]郑支农.论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31).

[2]韩喜平,徐景一.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3]赵春波,李辅敏,曾易.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4]蒙晓红.民办高校党建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发展的路径探索[J].高校管理,2013(9).

作者:宋筱隽 单位:辽宁大学

第二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档案有效发挥思考

摘要:高校档案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历史见证,是学校历史发展与进程的见证,更是一座精神食粮的宝库。本文从对档案的研究入手,阐述高校档案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以及高校档案馆如何更好地为学校建设服务。

关键词:有效发挥;高校档案;校园文化;作用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的内涵

1.高校档案的作用

档案是指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它包括以下基本内容:收集、整理、编目、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

2.高校档案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高校的发展是以强大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作支撑的,正是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构成了高校的文化积淀与精髓。

二、高校档案是塑造校园文化的基础

1.高校档案的专业性作用

首先,高校档案是历史真实面貌的再现,因而档案专业属性是独有的;其次,高校档案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研究对象、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再次,高校档案是由特定的部门管理,是按一定的管理流程运作的;最后,高校档案的保存是由专人负责。

2.高校档案的服务功能

高校档案不同于其他工作形式,它具有强大的服务特性。它既记载着学校历史、教学活动、文化事件等真实情况,又起到一座储藏室的作用,为学校的各项制度、法规的建设提供依据保障。

三、高校档案对校园文化建设应起的作用

档案的属性在于它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政治性、信息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因此,如何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从下表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双方发挥作用的属性范畴,从而认清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起的作用。

1.职责使命

高校档案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给师生以使命感、责任感。学校的发展就是师生奋进的动力,有效利用这笔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2.承担重任

高校档案还要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把握前瞻动态提供有效依据,尤其在档案资源、档案建设、档案开发、档案应用等方面应进行有效更新,使高校档案能高效、准确、到位地为学校发展服务。简而言之,采取多种形式,将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管理、科研等服务,使高校档案的功能实现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化的目标。

四、高校档案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高校档案如何对校园文化产生强大影响,通过改革创新,以推进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有待于我们去探讨。

1.开辟了认知校园文化的窗口

高校档案本身就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应该发挥其必要的作用,使其为各界所认知,使“死”的档案变得更加鲜活。

2.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其文化传承也不尽相同;但是高校档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档案的价值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明显而又独具特色的档案校园文化。这种文化所营造的氛围是任何形式都不可替代的。

3.为学校学术研究提供支撑

高校档案在挖掘、发展、研究与弘扬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内容。总之,高校档案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活跃校园文化、树立学校品牌、改变师生风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邬雪军.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档案与建设,2003,(6):27-28.

[2]朱为鸿.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作者:李春琦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研究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国重要的任务,其体现了党对执政相关事宜的重视和新认识。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培养人才、创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大力发挥其作用。本文通过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叙述,以我国舞龙舞狮的文化特征作为出发点,再结合厦门工学院的舞龙舞狮运动发展情况,着重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舞龙舞狮;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一、我国舞龙舞狮历史的由来

我国的舞龙舞狮运动是民族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历代相传的古老传统。

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的内涵

我国的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伴随着学校而产生。总之,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现实,无论学生是否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会以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化形式而存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人内心的和谐,是一种以内和外顺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的教育手段,而且它是以校园风格为和谐教育组合的元素,具有全面发展、协调、整体优化的教育气氛,并且根据学生的特征而不断改变。而教育发展是学校整体效应的宗旨,同时也是学校发展教育的推动力,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中国的舞龙舞狮传统文化特征

龙是中华民族比较古老的图腾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祖先所想表达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的信仰,所以这也是中国人被称之为“龙的传人”的原因。龙与我国的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狮子在我国称之为“百兽之王”,早期的时候虽然不是在中国发生,但是中国确实有许多关于狮子的文化,狮的造型在中国可以说随处可见,中国百姓对狮子的图腾也是极为崇敬。几千年来,龙和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不仅展现出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理念,还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面对狮和龙的造型时,心中都会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寻根之情。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同时也象征着我国是一个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家庭。狮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勇猛和刚强,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不仅富有浓厚的东方气息,也代表着我国民族的气量。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民族代表性;而且民族气息浓重,传统性较强,属于促进时展的民间体育项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长久也是最能反映出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和意义的运动项目之一。

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现状

在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学习舞龙舞狮运动的学生就有数千万,目前,我国有多所体育院校都专门开展了舞龙舞狮的运动项目,专门培养舞龙舞狮方面的人才。而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也会作为学校内部或是几个高校联合举行大型的比赛时比赛项目。与此同时,随着全国性的大学生舞龙舞狮竞赛的不断开展,高校现在开设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舞龙舞狮比赛教学课程,同时已经成立有专门的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还有每年的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尽管舞龙舞狮运动在高校中的活跃兴起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是由于发展的速度较快,目前形势喜人。除此之外,各个院校积极参加与联合表演,还发扬了中国舞龙舞狮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运动水准日益提升,并且实力差距也在慢慢缩小。近些年来,高校学生参加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舞龙舞狮运动比赛也获得了一些奖项,这不仅让我们见识到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独特魅力,也看到高校舞龙舞狮运动项目的美好发展前景。高校举办舞龙舞狮项目具有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纵深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能从这项运动中培养出舞龙舞狮的专业人才,从而为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伟良.试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及其范畴——武术学体系刍议[J].体育科学,1993,(2).

[2]习云泰.中华搏击术:武术散手稿粹[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

[3]魏峰.截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

作者:杨江伟 单位:厦门工学院体育中心

第四篇:新疆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建设内在部分发生了转移,高校文化在“文化化人”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功效。本文从新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入手,剖析了新疆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提出了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办法。

关键词:新疆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

当今社会,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团结和创新的来源。[1]校园担负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教育和培育国家人才两项重任,其中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要紧。[2]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展示,也是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汇聚了大学的校训和宗旨,提高了大学的精神素养和水平,同时也引领着广大青年发愤图强,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样本基本情况

这次的调研抽查是在非随机配额抽样方法和高校随机访问方法的配合下进行的。调研的目标包括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五所大学的学生。一共发放调研问卷5000份,最终收回4700份。调研中分为四个层次:大专学生、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人数分别占总调研人数的2.8%,91.2%,5.5%和0.5%;男性占三成多,女性占近七成;汉族占一半以上,维吾尔族占近三成,哈萨克族、回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各占一成不到;城市学生占近六成,农村学生占四成左右;在新疆出生的学生占七成以上,不到三成的学生是其他地区的。

2.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近60%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持肯定态度。校园文化是个空洞的定义,必须使用具象化事物才能被表达;但是校园文化的表达又非常多,比如谈论专业知识的环境、校园管理的规范、学校风气和教学风格、建筑物的风格和文化氛围,比例分别是55.9%,48.3%,68.7%,33.7%和49.3%。此外,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氛围和教学风格是校园文化的内在需求,而探讨专业知识的学术氛围是外部体现。学校精神、学生风气和教学风格在漫长的教学进程中逐渐形成,它能潜在地对师生起到深远作用。对于校园中的风气营造,人们觉得效果非常理想的占23.6%,效果稍有欠缺的占35.7%,效果平平的为31%,效果不甚理想的为7%,效果极差的占2.7%。其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学生对提升校园文化表现出支持和好感。但需要正视的是,依旧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对于校园文化的改善工作普通平常;此外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学生反对,这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2)校园广播和网络是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校园任务要成功地完成,就必须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合作,要求尽早把校园消息传递给师生。对于学生来说,愿意校方使用宣传栏来传达消息的人数占到四成以上,使用校园广播的占近六成,使用校园网络的占近五成,使用校方出版的读物的占到近三成,经由班级通知的占到三成以上,另外还有一成左右的学生愿意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信息。以上数据表明,传播校园文化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

(3)校园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为学生。校园文化就如精神合力,概念中包括教师、学生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梦想、行为准则等,可以使人产生强烈共鸣,相互团结。这种力量来自校园精神,它是全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和达成共识的价值理念,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针对“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谁”这一问题,觉得是学校领导的人有近三成,觉得是教师的有四成以上,觉得是赞助商的有两成以上。简单来说,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先是学生,其次是教师,与学校教学部门的关系不大。

(4)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助于文化观念和文化环境的营造,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精神。调查显示,校园文化以“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来展现的,有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到学校进行参观、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社区活动、组织大学生交流学习等,学生认同度的比例分别为39.1%、69.4%、53.2%和40.8%。此外,18.9%的学生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针对“学生在业余时间如何进行安排”这一问题,26.6%的受访者表示主要用于学习,32.4%表示参与社会实践和29.5%表示参加娱乐休闲,11.6%的人参与其他活动。所以说,新疆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主要参加社会实践和娱乐休闲,其他文化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二、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

(1)提高新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高校的校园文化占据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很大部分,它能直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它是改造和调节活动及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校园文化能够引领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并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知识和实践做人统一合并,以达到既有能力又有道德人格的大学生。

(2)增强新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党的教育政策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对过去的理论进行了整改。本文通过构建高校校园文化,制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潜在地引领学生进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作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手段。

2.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1)建设新疆、稳定边疆的需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是新疆现代化建设和稳定边防的要求。就现在而言,新疆的28所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的各类高校,使学生能够树立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可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文化观,是为新疆将来的经济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建设,提供有效的精神文化保障。

(2)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校园是否和谐健康,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因此,要加强文化水平,坚持完成教育和科学事业,培养和发扬民族时代精神,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坚实后盾。只有让整个学校都构成核心价值观,营造相对应的道德水准和舆论环境,才能顺利领导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下的和谐校园。

三、加强新疆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

1.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实效性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新闻媒体在影响社会、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团结民众等作用中起到越来越大的效用。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宣传,就要坚持认定正确的舆论方向,增强掌控舆论的能力。坚持宣传团结安定,积极传递正能量。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造革新为内在的时代要求,推动集体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意识形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动成为当代社会的美好风气。

2.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构建校园文化是一项繁杂而重要的系统任务,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它是各种原因相互产生关系并且进行作用的一种具体活动过程,只有构建出平稳的运作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可以起到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保证在每一个阶段都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分析,认知他们的心理想法,要求实行人性化制度,确定和实施的系统应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持续调整,通过建设管理系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有计划的,通过设想和实施到校园文化的工作中。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努力形成开拓创新的学风

学生风气是组成校园精神文明的重点部分,在构建校园文化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努力才能营造革新创造的新学习氛围,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的目的和需求中。大致的校园学术氛围主要指的就是学生风气,这是大学的精神和宗旨,是校园能够称之为高等学府的关键。学风是一种典雅的气氛,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它使人越来越受到共鸣和同感。坚持增强学风建设,尊重教师和爱好学习应成为学校学生的共同要求和自我约束,培养自强不息、自律自戒的理念,提升认识自我的能力,增强自我监督和控制的能力,努力强化创新意识,养成创造思维,扩展新的理想,形成好的习惯,坚持全面健康的发展。此外,应该加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比例,制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要正确处理好娱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加强娱乐性文化的同时要着重突出创新的表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坚持确立培育创造型人才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不是娱乐,而是在娱乐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学习认知意识的建立。积极组织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的活动,活动方式和活动要素上积极创新,使学生从知识的营养中学到知识和思维的形成。

4.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项目化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有效地参与活动主题,发现文化活动中的错误观念和心态要马上让学生改正,有效利用自身优点,正面主动地为学生活动的主题提供词汇和思路。另外,作为和学生有着紧密联系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作为一个优秀领导组织和监管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有创造性地引导和设计学生活动的主题、方法和程序,开展某一项活动的愿望和激情,是校园文化长远发展的要务,激励和鼓动学生自主制订活动的计划、目标和方案,引领学生从想法到实施,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制定了良好轨道。当学生遭受到困惑时给他们正面的引导,保证学生在受到阻碍时不会产生害怕的情绪,为大学生确定新的方向,开拓新的思路,树立新的目标,把学校文化活动的主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有趣。研究新疆高等学府在新的社会状况下,建设的校园文化软实力,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对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做深入探讨,找出解决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二要坚持拥护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三要继承发扬民族和时代精神,四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纲要,全面渗入到建立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新疆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祥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高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

作者:蒋烨清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第五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的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冲击的平台。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使其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充满挑战。为舞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努力构建途径:善于形成合力、善于分析研判、善于主动发声、善于优化管理,使高校校园成为激发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阵地。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校园文化;机遇;挑战;途径

新媒体,是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形态,是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总称。随着历史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赋予新媒体的概念也会日渐变化。新媒体承载着新的文化,它的不断涌现和渗透,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新媒体不断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校园文化显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开放性及主体性。但也存在着多元化、虚拟性的弊端。由此可见,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带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正确分析当前形势,探讨如何善用新媒体以构建主流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1.1资源的丰富性

新媒体扩宽了大学文化的容量,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与内涵。得益于当今发达的网络传播技术,前所未有的巨量知识与数据被挖掘、汇总及传播,相比于过去单一枯燥的知识,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贯彻古今、包罗万象[1],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不可胜数的资源。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它借以多样的载体如网络电视、手机媒体等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新媒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施加了肥沃的养分,不仅承担了挖掘、汇总及传播主流文化的重担,也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空间的开放性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前,高校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是存在于社会边缘的象牙塔。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消弭了高校文化与社会之间的藩篱。使高校学生即使身处校内,也可尽晓天下所有事,吸收主流思想舆论,感受先进文化理念。同时高校文化成果可以借以新媒体迅速、广泛的传播,这便有力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文化与社会之间搭建起有效的桥梁,不仅拓宽了知识的层面,开放了思想的空间,更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推向了更高的平台。

1.3活动的主体性

新媒体充分发挥了用户的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消息单项、受众被动吸收的模式。使原本单一作为受众的群体,在与外界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时,能随时消息、观点与主张,实现了由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者和传播者的身份转变。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评议社会热点,进行跟帖反思;他们也常常发起爱心捐助行动,声讨社会丑陋现象,大学生已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这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性,不仅使得文化传播的效果愈加显著,更夯实了活动主体间交流与协作的基础,利于校园文化激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2.1多元文化的冲击

新媒体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无屏障。也因此,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一个文化因素,在它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把它移植于另一个社会体内,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2]西方腐朽的文化思潮正通过新媒体不断的渗透和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暴力、色情、享乐、拜金的颓废观念直击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他们易于被糟粕所同化。因此,抵制不良文化的入侵,对于我们而言刻不容缓。

2.2沉迷虚拟的危机

新媒体的虚拟性也存在弊端,大学生过于沉溺其中,长此以往容易使其产生心理障碍与人际交往危机。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度严重缺乏,大学生多以匿名的方式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交流。一方面虚拟的空间人际交往在时间和经济成本上具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分众效应,大学生更易发掘与自身兴趣爱好匹配的群体,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归属需求得以满足。而沉迷于虚拟空间的大学生,他们过于倚重虚拟的世界,逐渐地形成脱离实际、闭塞孤僻的心理,导致现实的人际交往弱化,性格上常表现为落寞、焦虑、自闭等。这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构成了威胁,极大地戕害了高校校园文化。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构建途径

3.1要善于形成合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未单一体现为此消彼长的线性发展,更多的是一种相辅相成、彼此共存的状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两者在内容及传播效果上互补性依然明显,且各有千秋。传统媒体具有导向鲜明、公信力强等特点;新媒体具有自主性、时效性、交互性等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基础作用,在充分开发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将其与新媒体和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双向互动与配合,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构建高校校园文化。

3.2要善于分析研判

新媒体上存在的多元化思想与文化常常针锋相对,网络舆论也不一定是社会主流声音。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务必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合理运用新媒体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明辨是非、有效引导的能力。对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思想意识和形态,要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并有力反击。坚决抵制校园文化向偏激、极端的方向发展。增强对拜金主义、虚无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抵制能力。

3.3要善于主动发声

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担负起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思想的使命。我们要借以新媒体,善于发声,主动打造一些校园精品项目,在校园内积极唱响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思想的引领。充分发挥网络的导向性、政治性、亲和性,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使之行之有效为校园文化建设而服务[3]。促使高校引导、开拓、践行先进文化。

3.4要善于优化管理

要做好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必须坚持发展与管理同步实施,以宽容兼并的态度有效管理新媒体。务必将新媒体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开展相关课程,使大学生紧跟时代节拍,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新媒体。同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要健全新媒体的信息监管机制,实时监看、管控,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新媒体宣传队伍,规范校园文化信息,打造良好的新媒体舆论生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更为清醒的面对新形势、抓好新契机、战胜新挑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顺应新媒体发展大势,做到新媒体思想理念到哪里,我们的触角就伸到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哪里。引领导向、凝心聚力,使高校校园成为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吕戎.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辽宁教育研究,2003(8):85-87.

[2]陈湘舸,吴太贵.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7):228-231.

[3]唐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3):104-105.

作者:黄芳芳 钱芳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第六篇:校园文化建设与地方高校舆论引导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高校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在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舆论引导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要积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文化建设,通过校园多样化的媒体形态和引导方式,加强舆论引导,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和谐建设;地方高校;舆论引导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伴随着社会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媒体的不断创新发展,舆论生态早已和大众生活密不可分。地方高校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方式,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和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时刻关注社会舆论动态,积极展开舆论引导,着力建设稳定、有序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舆论引导

(一)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建设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师生和员工树立起“人和校兴”、“和谐协调”的观念意识,[1]要提高师生凝聚力,共同为了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为学校的创新教育改革献计献策,做出自身最大的贡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逐步建立起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这是促进高校整体和谐发展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师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促进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2]

(二)高校舆论引导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师生对于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确保和谐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质量,高校必须做好信息的筛选管理工作,为师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要坚守正面的舆论宣传阵地,维护好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促进国家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营造出和谐的舆论环境,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发展人才。舆论引导在高校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做好舆论导向的把关作用,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多数受众主动获取实用的新闻。”[3]舆论引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要围绕大学生欲知、应知而未知的热点问题展开,舆论作为信息需求的“风向标”,直接反映了社情和民意,高校通过校园舆论现象,[4]可以充分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舆论引导,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化信息,帮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高校要利用校园媒介,第一时间让师生了解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及其出台的文化背景等,这样有利于发挥解惑释疑的作用,提供师生发表自身意见和想法的渠道,最终得到师生对舆论引导的认同,在解惑释疑中完成引导。

二、地方高校舆论引导的原则与方法

(一)舆论引导的原则

首先,要遵循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统领高校校园的舆论引导工作,确保高校校报舆论引导的科学性、正确性。舆论引导的根本取向在于以积极的、建设性的舆论为建设和谐校园服务。其次,要遵循主体性原则,提高引导实效。要以师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师生的特点,避免舆论引导工作缺乏针对性。高校在舆论宣传引导过程中要牢牢掌握主动权,[5]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不散播不良文化信息,要提高校园新闻宣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最后,坚持协同发展。积极创建出和谐的校园舆论氛围,促进多样化文化的融合,促进高校舆论引导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舆论引导的方法

1.高校宣传部门的舆论信息把关作用。学校的新闻宣传部门要审时度势,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于海量的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筛选管理,要积极丰富信息的宣传方式与渠道,为广大师生分享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对于负面及不良信息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过滤或删除,避免让过激的言论充斥于校园网络,影响校园正确的舆论场。[6]总体而言,要保证舆论发展方向朝着积极的价值观和文化形态发展。

2.多种渠道进行舆论宣传。高校要通过组织各种舆论教育活动、新闻媒体宣传以及人际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这样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全体师生对于信息的需求,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理解正确的舆论方向。此外,高校要将不同的外来文化进行科学的整理融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促进高校校园和谐稳定发展。

三、坚持正确舆论引导建设和谐校园

(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三进工作。要努力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明确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和方向,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到学科教学当中,从而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全力推动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创新

伴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师生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整体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以及多方面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校要充分了解师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合理地选择教育形式和内容,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品牌,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要努力创新舆论媒体宣传方式,整合完善媒体平台,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奠定坚实的校园文化交流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三大和谐校园

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三大目标分别是人与人的和谐、事业发展的和谐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首先是人与人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始终以人为本,要让全体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朝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奋斗;其次是事业发展的目标,高校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目标主要体现在综合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上,高校要努力加大对人才培育的投资力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注重创新学科的研究发展,要从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促进高校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互进;最后是人与环境的和谐,高校要注重学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高校要处理好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双方的和谐发展,培育影响深远的大学精神。

(四)坚持舆论引导方向与引导艺术协调发展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究高超的引导艺术,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不可或缺、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既要强调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又要讲究高超的舆论引导艺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受众为导向,改进新闻报道,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舆论引导的内容既要“不同凡响”,又要“雅俗共赏”。地方高校在舆论引导上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校的宣传部门要加强学校的思想舆论阵地建设,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方针,准确、生动地贯穿到校园媒体的各种形态中去,加大对典型事件的报道力度。积极宣传学校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成就,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如推行立德树人的学校典型、救助贫困生的典型、勤勉敬业的教师典型,关心和重视教育的干部典型等。在舆论引导上强化宣传效果,丰富宣传方式和内容,突出舆论宣传的工作重点,新闻事实越多,影响面越广,深层穿透力越强,其宣传价值也就越高,越容易引起全校师生的关注,为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

综上所述,正确的舆论导向是高校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要建立起和谐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出舆论的导向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有效的舆论信息,引导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媒介素养。高校要加强校园的舆论阵地建设,尤其要重视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完善交流与沟通平台,大力宣传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丰富宣传手段,整合各种传媒资源,共同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贵渝.把握师生思想脉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A].中国高校校报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3):36-39.

[2]肖永忠,邹永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作用[J].江西教育,2012(08):42-45.

[3]周爱群,胡翼青.受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7.

[4]张广鑫,于振元.校园政治舆论引导与营造路径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125-128.

[5]吕剑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84-88.

[6]米小丹.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宣传舆论领导权和主动权[N].广东宣传,2004-9-15.

[7]大卫•里斯曼(美).孤独的人群[M].朱虹,等,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82-86.

作者:张波 郑静 徐晓宗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第七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文化的影响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悄悄进入微时代,网络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在高校中存在,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网络带给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网络时代中我们应如何很好的了解并使用网络,令我们的校园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更加“纯净”、更加实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微时代;网络文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新阶段。高校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在进入微时代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如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利用网络文化促进和提高其文化内涵及层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比起普通人更快,接触方面更宽,信息来源更广泛。正确地运用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介,引导大学生健康高效地使用好、发挥好其作用,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校园文化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是推进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制度文化是必须注重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须与社会环境相吻合,不能违背各项法律法规。校园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是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既可以是组织者,也可以是参与者。

二、网络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可以使用QQ、微信、飞信等交流工具来传达文件及通知,十分方便和快捷。其次,辅导员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网络空间,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早干预,以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有序进行。同时,在新生入学时,建立新生QQ群、微信群等,这样大家就可以很快熟悉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广大新生同学们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最后,可以通过网络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了解家庭状况,但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建立学校网站、年级网站、家长QQ群、微信群等。通过这些平台,家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及管理。面对全国高校普遍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提升且质量却不能相对等的情况以及中国老龄化问题,各高校均面临着就业压力大的难题。然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在高科技时代、微时代应运而生地出现了淘宝、微商等网络商业经营模式。大学生可以在学习之余,经营自己的网店,即使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可以维持生活。随着经营模式的不断更新及经验的逐渐积累,使这部分微商逐渐成熟。同时,这个群体的不断扩大,也影响着市场经济,推进着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进步。

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网络的普及给高校师生带来的不仅是方便快捷的资讯,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娱乐、消遣等服务平台,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健康,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否定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我们也不能对它所带来的弊端视而不见。“祸福相随,利弊相生”是事物的本质特点,网络当然也不例外。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

在平时的电视新闻中,我们经常会了解到近几年出现了很多青年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发明创造,有各种软件开发人才,也有在校大学生为各行各业网络服务的精英,这些网络高手创造了诸多的网络传奇,这也说明了网络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在闲暇之余,有哪些知识是不会的、陌生的、想要钻研的,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开谜团。而网上的信息更加丰富和全面,信息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正迎合了广大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2.网络文化对学生与外界交流沟通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们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不仅可以校内、校外联络,更可以与世界对话,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增进文化的传播和了解,通过互联网,大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和接纳新的东西,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们提供了个体与世界相通的空间和平台。

3.网络的存在拓宽了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覆盖面

近几年,团中央、各级团组织都建立了自己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平台,各高校也鼓励广大学生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平台的注册,广大青年志愿者们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这也为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练场”,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展现自己、认识自己。既锻炼了青年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又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进程。

(二)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1.青年学生在利用网络上易出现依赖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电脑已经普遍存在,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加上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广大学生可以时时浏览各种网页。网络的普及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如低头族的出现。无论是逛街购物、上课、吃饭,我们在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低头族”的存在。在校园里,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比如课后习题,不会像以往那样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是直接打开网页,搜索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为什么爱学习的学生少了,爱上网的人多了的原因。

2.网络对学生心智水平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众所周知,学生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聊天和玩游戏或者看电影。这个过程就会占用大量的学生读书和学习的时间,甚至很多同学在老师布置的作业方面,也直接在网上查找,直接粘贴复制,改下自己的名字就上交了,也滋生了网上的论文、作业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性和探索性。更有一些学生为了给游戏中的人物购买装备等花去了大量的资金,这些家长给的生活费一旦被占用,就会导致一些心智不佳,自制力差,世界观有偏差的学生产生逃避心理,为了逃避家长的指责和经济的亏空,他们铤而走险,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钱财,增加了学生犯罪的几率和校园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破坏了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精神状态萎靡,情绪低落、疲劳乏力等,近几年,出现了多起学生上网猝死的现象,网络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身体健康。

四、如何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首先,我们要有理性的头脑,清晰的思维,正确分析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正确的信息为我所用。尤其是一些不良媒体经常报道的,没有得到科学认证、官方认证的新闻,一些传播负能量的相关链接,我们应予以杜绝;尤其是对那些危害国家和平统一和稳定的言论与活动,我们要坚决抵制,不仅自己不去查看,更不主动传播,以防止被一些不法组织和团体所利用。其次,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平台,引导大学生关注,及时将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平台上,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并通过互动平台板块,听取来自基层学生们的心声。通过网络平台,对广大学生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们,通过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微信平台”等形式,设立如“说说心里话”“我的心情我做主”“让不良情绪见鬼去吧”等平台,引导学生将自己存在的心理垃圾及时倾倒,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时疏导,保证不会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出现一切安全事故。最后,可以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并建立社团网站,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健康的、积极的团体组织,引导其正确的使用网络;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等。以最大限度增强每位学生心里的正能量,进而逐渐抵消负能量。高校各教育部门充分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让网络教育与校园文化教育互相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良性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完美的结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协调统一,校园处处在教育,教育时时在校园。

五、结语

校园网络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校园传统文化在与网络文化的冲突对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吸收、融合其优秀成分,从而形成网络时代中新的校园文化格局与风貌。我们大学生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虽说人生如戏,但不能游戏人生,正所谓“网络盛风吹校园,万千学子笑开颜。网络甄别需谨慎,为我所用谱新篇。写罢全文心有思,望看文者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04)[2016-01-20]www.cnnic.cn/cnnicztxl/32survey/201307/t20130711_40628.htm

[2]吴唐风.浅议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3013(7).

[3]郭维平.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启迪[J].教育探索,2012(6).

作者:张莉莉 王瑞雪 王洪生 单位:佳木斯大学

第八篇: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就是高校本身的精神环境以及文化气氛,它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他是教学水平的基础架构。但是现在国内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身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应号召,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开展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已经变成非常迫切的需要。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而言,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帮助学校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国内高校的教育水平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改革也成为了教育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网络环境下如何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本身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精神财富,实际上也涉及到了物质财富的问题。而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影响。不管学校的办学历史是否悠久,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是否高,都应该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涉及到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办学理念,学校的精神和学习氛围,这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校园文化对改善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整个社会进入良性发展都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对高校而言,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使他们成长为有用的人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更加充满朝气的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国内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很多高校忽视了宣传画本身的价值意义,选择用功利主义的眼光来解决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就是国内的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帮助学生感受到自由,平等,开放,丰富的校园文化。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1.过度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略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建设应该和精神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的,高校应该意识到物质文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目标,它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重视文化建设应该依旧将精神文化当做指导和核心,他们两个应该进行有机的正式组合才能帮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新的水平,这也正是校园文化存在的原因。但是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的校园环境是忽略掉精神文化建设,这就导致国内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出文化建设应该发挥出来的影响和作用,背离了他们最开始所设定的目标和初衷。甚至有一些高校认为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在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分重视发展娱乐手段,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予以评价时,也只是对物质文化建设的成就津津乐道,这将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根本没有办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种过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在国内高校中非常普遍,这是当前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2.校园文化建设局局限在单一领域,没有得到及时的升华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上都是由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的。这就导致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和导向过分强调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的物质层面上,换言之,这样的效能化建设其实本质上只是一种管理方法,它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还有一些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仅仅重视对学生业余活动的管理,这就使得诸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学生管理的水平上。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校园文化建设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国内不少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忽略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背景差异性,并没有真正将师资力量进行合理的分配,建设内容也缺乏针对性,这也限制和影响了校园文化的作用。简而言之,现在国内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很难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

1.改革管理观念,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思想对于行动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发展校园文化创新建设其关键就是解放思想、观念创新。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和自由,学校的管理者应意识到这一特点,从互联网的特点入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对高校学生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是他们接触世界认知生活的主要窗口和平台,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有效渠道,对现有的管理观念予以调整和改革,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深刻反思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往做法的弊端,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主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采用当代大学生欢迎的、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帮助学生规避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做好网络信息的内容筛选工作。当然,利用网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有步骤、有目标、有创新的,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

2.促进精神文化内容创新,提高校园文化的魅力

文化能够帮助人们调整自己的状态,这种调整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同样的道理,文化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世界之间的联系正在加强。高校的大学生们,拥有了更好的渠道去认知这个世界,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复杂,这也导致学生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校作为学术思潮的集散地,其文化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决定未来国家人才的素质和水平。高校内同时存在着积极和消极、阳光和黑暗、高雅和低俗等文化现象,那些消极的、负面的、低俗的文化现象严重阻碍着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推进,这就需要高校提高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对自己的精神文化内核进行创新,最大限度地限制消极文化现象对学生成长的销蚀作用,促进先进文化在学校里的生根发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消除消极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校主流文化的走向,使高校真正成为先进文明的发源地和灵魂成长的摇篮。

3.推进相关制度的创新,提高建设内容的可行性

高校制度建设实际上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世界的偏平化和网络的普及化,不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带动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观念的多元化发展。面对纷繁芜杂的信息和影响,高校必须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认知,帮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批判的精神面对丰富立体的文化。为此,高校要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升级和改良,通过积极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提升学生应对复杂社会生活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用阳光、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四、小结

总的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每一届学生不一样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利用互联网,用更加开放、科学的精神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使校园文化建设能够通过更多的具体措施得以落实,真正走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和影响。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创新建设的时候,应该给予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同样的注意力,使这两种建设能够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能够帮助社会向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对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每一个社会公民的生活品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于成学.论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理论前沿.2013(08):139

[2]张宝弘.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1):87

[3]李冰.论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1):201

作者:贾灵充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