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篇)

第一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通识教育的途径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加强非课堂教育从而促进课堂教育。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教育。课堂教育和非课堂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各种载体上,才能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

关键词:通识教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一、通识教育与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养形成并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大学校园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一代代师生的传承、积累、沉淀和创造,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的具体表现的总和,主要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方针、教学模式、校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加强非课堂教育从而促进课堂教育。

(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非专业性的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的教育。通识教育开放性地吸收接纳社会中各个领域的知识,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实践成果,例如:把通识课和相关素质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有的高校设立相关专业等,这些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通识教育毕竟和专业教育不同,其教育成果不能够完全依赖课堂教学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三)通识教育校园文化

通过以往的实践和研究,我们了解到学生的自学、学校的相关通识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都是学校进行通识教育的主要方式,并且这几种方式之间也相互影响着,形成一个相互缠绕的整体,共同对学生的通识教育产生作用。但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种环境当中,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要比单纯的教学更加深远,在通识教育中校园文化常常作为隐形的课堂出现,进一步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只有把课堂教育和非课堂的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促进通识教育理念的实现。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把通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载体上,这样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就能切实体会并学习到它。而校园文化活动相对于其他教育方式来说,其本身独具的吸引力、感染力也让学生对通识教育的理念更容易接受。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的途径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院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等,这些往往是通过学校的一系列育人工作、制度执行和各种文化活动展现出来,使学校师生在校园生活中逐渐理解、接受并形成,使师生价值观向校园文化所倡导的方向同步,从而达到在精神层面对全校师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一)通过不断优化办学理念加强通识教育

学校的办学理念更是这种精神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是能够体现出整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办学理念的含义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体上分为几种:在哲学上是指教育精神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它反映一个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也有研究认为办学理念是一种可以指导师生行为规范并对行为起到积极导向作用的一种精神准则。而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不同在于,既要教导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应用知识,甚至更注重实践能力。每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学生一定是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所以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大体都包含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学校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既保留高职院校共有办学理念又突出自己院校的特色,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样就可以通过办学理念和通识教育的相互促进,使两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得以发展。

(二)通过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加强通识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物质载体就是校园的物质文化,校园里的各种建筑物、花草树木、雕塑景观、图书音像设备和资料等都是物质文化的一种,这些往往能够从侧面体现出学校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观念。每个学校的这种环境各具特色形式不一,使每个学校的风格得以突出显现,通过直观可见的事物帮助每个进入校园的人理解学校的深层次精神内涵。而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工作一线的技术人才,并继承和发扬大国工匠的传统精神,所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继承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学习外的其他校园生活中,要能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环境中吸取这种精神营养。这样也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通识教育,可以与时俱进紧扣社会背景地进行真实性、新鲜性、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教育。

(三)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通识教育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如果只通过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这时就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挥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活动同课堂教学相比,更能够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师生的热情,可以充分发挥老师的特长也能更深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可以引领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显现出学校的特色,也反过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校园文化与师生融合到一起相互支持相互提高。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认真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将通识教育的知识渗透到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样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潜移默化地把学院的精神理念根植到学生的内心,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当校园文化活动一年年形成传承,成为学院的品牌时,这种荣誉感和归属感将更加强烈。

(四)通过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通识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两个群体: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文化思想的传播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校园文化的接受一方,教师与学生的这种教与受的互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体系。在学校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毕业离开,也会有新生的加入,学生是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而教师是一种职业,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工作于学校,相较于教师来说学生在学院内生活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学院文化中属于相对稳定的一方。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学生的思想相对于教师来说没有那么成熟,易发生变化,比较容易受到相对稳定的另一方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观、人生观、治学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在通识教育课堂上,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把通识知识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高文化素养的教师在无形中把通识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自己一言一行中的能力更强,在与学生相处时更容易润物细无声地把通识教育的理念传达给学生,避免了说教方式产生的反弹情绪,使学生接受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卢立波,刘金花.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艺术教育,2014,(06).

[2]侯莎莎.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通识教育为视角[J].教育新纶,2009,(11).

[3]杨真.基于通识教育视角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报,2014,(09).

作者:于潇谭 雨来 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笔者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以构建多元、和谐、育人且具品牌特色以及存内涵发展为一体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为目标,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的对策,以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文化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

一、高职院校文化融合视角下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以文化融合的理念、融合的目标、融合的内容、融合的载体以及融合的模式为基础,探索一条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是亟待相关部门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以校园文化建设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职学校要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文化融合的辐射发挥引领和启迪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学校扎实开展多文化融合、多层次渗透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此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高职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及优势

1.高校师生的自身特点为文化融合奠定基础。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高校师生,他们自身的特点为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高职院校,师生年轻而富有活力,开放而富有思想,在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渗入高职校园环境的背景下,面对大数据时代,他们不排斥、不抵制,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收并蓄,能站在较高的文化维度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和完善提升自己。

2.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平台。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了稳固的平台。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环境。笔者所指的环境既是指高职校园的物质环境,也指校园精神环境、生态环境和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结合。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免费对外开放,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和学习考察,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了稳固的平台,让文化融合成为一种可能。

3.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载体。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平台机制,打造新的文化阵地。大学校园社团活动丰富、人文关怀浓郁,生态文化和谐、课程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实现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社团活动是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它有着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以及娱乐身心的功能。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企业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将在校园杂糅共生,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文化融合视角下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

1.交流积淀、融通互补,创新校园文化融合的着力点。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不同的职业院校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培养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校企文化、社团文化等的建设中也都凝聚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学生受到的职业文化熏陶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高职的课程建设中,专业建设是根据企业、行业及岗位的不同,因材施教,培养工学结合、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可以说,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是围绕自身专业优势,凭借品牌立校的,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与校之间可以多沟通交流、实现融通互补,抓住校校文化融合的着力点,丰富文化融合的内涵,创新文化融合的途径。

2.求同存异、互信共赢,创新校企文化融合的契合点。无论是从文化塑造人、引领人与培养人的功能出发,还是从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基本形态来说,校企文化是紧密联系,和谐相融的。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应按照求同存异、互信共赢以及互补共生的文化融合模式,从双方愿景、合作内容等角度出发,构建“校企共导、主亚共融、核心共创”的文化渗透融合的路径,达到两种文化相互结合、促进文化融合,实现协同发展的目的。

3.共生互融、传承创新,创新校地文化融合的闪光点。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辅相成,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积淀,同时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高校师生对于地域文化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依托区域优势,深挖地方丰富的传统文化,主动吸纳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与地域文化共生互融,同时更应利用自身文化塑造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传承创新,努力打造校地文化的闪光点,如地方丰富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文化底蕴可以打造校园文化新阵地,深入滋养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侯波,辛香玲,高志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

[2]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宏强.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2(7).

[4]郭沙.多元文化主体冲突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重构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7).

[5]杨燕.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0(11).

作者:沈小红 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分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分析

摘要:新媒体的崛起,不仅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也悄悄改变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本文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媒体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

1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媒介形态。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就先后公布了“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这三个重要的国家规划中,都把发展新媒体列入科技创新的重点。如今,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使用群体庞大,终端相当普及,不知不觉中,整个社会已经迎来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是着重发展大学生职业技能的院校,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更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可能孤立于社会单独存在,高职院校应尽早正视新媒体,正视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及时转变理念,培养他们的新媒体素质,构建新媒体时代下的品牌校园文化。

2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它既要有一般校园文化的特征,又因与企业合作,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高职个性,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既包括物化形态的内容,又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有较强凝聚力,能把师生的共同利益、理想、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意志。例如笔者所在的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生态省建设,由董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工作站和学院教师工作站等四个层次组成的“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四共建”和“四共同”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科技开发、项目对接、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更新、学生实习就业和员工培训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

3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的高职文化总体较好,能以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线,通过制度、管理、社团、教学、科研等为主要工作,形成特有校园文化氛围,并在学术思想、办学举措及师生员工身上具有的普遍性意义的行为、气质和观念等方面呈现出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3.1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

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信息丰富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QQ、微博、微信、易班等交流工具,可以实现点对点、点对面等形式,实现公开或私人的交流。但有些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看宣传栏才能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中表现出的多元化的价值观、消极负面的信息,以致有些不法分子通过新媒体向学生、反国家的言论、传播煽动性的集会信息,学校都还不知道,这对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产生极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2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汽车、手机由于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相比150年前的,现在简直酷毙了!然而,上课模式却依然与150年前的教室场景几乎无异!这不禁让人汗颜!究其原因?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时,坚持相对落后办学理念,对搞建筑、修道路、建广场、栽花植树很“积极”,舍得花钱;而对于买设备、买软件、为教职工培训这些,则强调“节约”办学。校园总体缺乏规划,由少数管理层决定,忽略师生的总体需求,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与学校的办学特色挂钩,只强调眼前可用的技术,刻意省略文化修养方面知识,不注重学生身心的长远发展。曾经接触过一个退休的老师傅,在跟他的交流中,发现他虽然工龄超过35年,退休时拿全额工资,但仍旧满嘴抱怨,觉得当时应该念高中,考大学,而不该学技能,早早出来工作。追问过后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师傅当初学的是美术字书写,有技能证书的那种,写了十几年黑体、宋体大字,可以说技术如火纯青!可后来电脑普及,他的工作很多都可以由电脑取代,而他的电脑技术却不怎么见长,慢慢就不用了这项专长了。之后,这位老师傅去培训了摄影,传统摄影里的光影、冲洗照片,也都一一学会了,在单位干了几年宣传,数码相机又普及了,他表示电子的东西搞不懂,也不想学了,慢慢地,摄影这项专长又被闲置了。最后,退休的时候,还感叹了句,“我这辈子被科学技术给废了!”这句话让我伤心,要知道,高职教育是面向个人生计的教育,如果每个高职生,毕业后只是了解或掌握一些落后的技术、陈旧的知识,只抱着一堆无法自我更新的思想,那他们如何面对之后漫长的人生?何以适应时刻变化的社会?3.3精神文化快餐化新媒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手机,尤其是带有上网功能和拍摄功能以后,它让校园的精神文化快餐化现象更加突出。手机拍照后直接通过互联网传播;有问题网络找答案;想玩游戏,手机直接下载app;想购物,足不出户就有人送货上门了!……这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校园里放眼尽是低头族,甚至有人将现代人玩手机与清末的抽鸦片进行组图对比,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当网络从应用工具变为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时,学生不再沉浸于书山文海中,而是游走在网络世界里,纸质的书籍几乎无人问津,报纸快成文物了。因为手机刷微博、微信方便,对大段、长篇的文字不爱理睬;大量图片信息,有一点或是没有文字说明,这种信息往往是不真实、不准确和碎片化的,有时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以致有学生问“雷峰塔是我们国家专门为雷锋造的吗?”这种低级的问题。网络文化中这种快餐式、随意性、不系统的信息,就如同没什么营养的快餐,对心智还不健全的大学生影响很不好,不利于学生成熟心智的养成。

4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征,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4.1加强和改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在现代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还将保持快速的增长,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努力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笔者所在学院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渗入到各项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积极为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创造条件;其次,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建立了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谈心制度、工作博客制度、家访制度、特殊学生群体个人档案制度,再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易班网络等平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再次,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语轩”,利用网络、电话、广播等媒介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依托学生社团“心连新”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周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安居杯”文明宿舍、每周国旗下讲话等常规性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4.2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功能

(1)教学管理信息化。第一,尽量实现无纸化办公。建设学校的OA办公系统,办公文件通过系统传阅,节省文书的收发时间、缩短领导间的流转时间,降低办公成本,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第二,完善教学科研系统。新媒体介入高校教学,丰富了高校的教学形式,借助网络精品课程,从单纯的、局限的课堂教学,发展为“一对多”或“多对一”或“多对多”的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借助网络聊天平台、论坛等,从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发展为依靠专业特色,学生参与制作、反馈,甚至实时互动的教学平台。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易班,它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易班从2007年8月诞生到现在,在交大、复旦、厦门大学等高校中试点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学校可以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管理学生,论坛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其中的“易”课堂还涵盖了许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大类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各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课程的课件、教学视频等都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共享,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拓展学生人文素养方面课程的自主学习。此外,在OA办公系统中,设立科研子页面,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等繁琐的程序,在网络中规范化、高效化完成,促进校园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2)教学模式多样化。高职教育的特点是职业化,办好高职教育的关键是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办高职教育,才不会与社会脱节,才能做到毕业生学有所用,学院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长期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持。高职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有大家已经熟知的全日制三年高职生、二年与中专接轨的高职生,可以有远程、函授等成人教育,还可以有校企合作的短期培训人员,如“现代学徒制”和“二元制”人才培养。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将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通过新媒体推送、共享给企业。企业将生产流程、工艺通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3)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新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书本上有的,网络上也能搜索到,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要熏陶文化,更要注重可操作性的、实用性的技能教学。这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形成了一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

4.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1)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学校要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如笔者所在学院,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每年举办一届科技文化艺术节,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各项活动。2013年结合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活动,以“甲子风华•学子赞歌”为主题,创建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2014年以“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主题、2015年以“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为主题、2016年以“筑梦青春•逐梦人生”为主题,每次活动都学校通过广播台、宣传栏、横幅、网站、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扩大影响面,调动广大同学的参与热情,激励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2)依托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要充分发挥校园内宣传部门的宣传教育功能,还要提高校园内每一位师生的新媒体文化素养,树立现代开放的宣传理念,从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高度来建构高职校园文化。学生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该充分利用社团,依托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可以将社团分为院级社团和系级社团,进行分级管理。在校党委的指挥下,有校团委引领,每一个部门、社团,整体提高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素养。如借助快速发展的手机拍摄功能丰富校园活动形式。如定期举办摄影比赛,鼓励大学生进行校园风景摄影、人文摄影、地区人文摄影、校园微电影的拍摄等艺术创作。定期举办多媒体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赛、校园年度“青春榜样”等,然后依托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投票,助推校园文化甚至地方文化的构建。例如,笔者所在高校从2014年起,每年开展“青春榜样”评选,每年评选出10位“青春榜样”,实现榜样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身边的榜样,通过新媒体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提升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3)依托专业服务社会,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众所周知,美好的环境可以给人一种心理暗示,使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美的热爱,进而自觉保护环境、抵制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逐渐形成自律和他律意识,使人能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不单人受环境影响,校园文化亦然。建构和谐、健康、气正、风清、繁荣的高职校园文化单靠学校自身是不够的,它与社区、社会这样的大环境紧密相关。学校应以“倡导志愿精神、发挥专业特色、服务社会大众”为宗旨,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带动社区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号召大学生们在学校所在社区中,积极参加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还可以参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活动,用图片、视频等载体教会大家一些实用技能;或者用专业技能支持社区教育工作,为社区建设和大型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在开展志愿活动时,可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个性化、即时化和传播路径多样化的优势,让学生化身小记者,传播正能量!在社会服务中,打造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必然产物,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更是融合了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它是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有导向功能。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建需要从管理层面提高认识,重视新媒体,提高媒体素养,搭建新媒体平台;再从教师、学生层面进行改革,健全新媒体的教育教学功能,丰富教学模式;之后从校园文化活动着手,提高师生的新媒体素质;最后依托企业、社区、社会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扩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田松君.论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及其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29-31.

[2]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6):100-103.

[3]张建红.图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透视[J].新闻研究导刊,2014(6):157-169.

[4]李名梁.发展职业教育亟待破解多重困境[J].当代职业教育,2016(10).

作者:张建红 洪福兴 余荣 卓成榕 黄东星 李霞 邹小燕 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个概念,提出之后受到了高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政策的提出,更是直接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在校园文化受到推行的环境下,也开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以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摸索中逐步成熟,在尝试中逐步稳定,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未能考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虽然如此,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发展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只有找到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才真正有可能完成,高职院校的核心文化以及学习分为才能形成。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定位存在偏差

合理科学的校园文化定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尤为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对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成果。以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直接套用其它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就直接“借鉴”了其它高校的校园文化定位。这样的定位方式,通常不能体现出高职院校本身的特色,特别是有些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其专业性很强,本身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可以由足够的特色体现,但因为直接照搬,这些文化特色自然也就被忽视了。此外,这些文化定位对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而言,也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就是形成校园核心凝聚力,引导学生和教师朝着同一正确方向发展,但由于校园文化本身与本校园脱节,那么这样的作用自然也就无法发挥。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定位存在偏差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局限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当包含硬文化和软文化两部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也对应有硬文化建设和软文化建设两个部分。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所以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课外文艺活动的开展或者课内文化活动班会等,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在校园内建立其固定的校园文化,让学生短期内硬性记住校园文化,但却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深入价值以及真正的意义,也即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软文化建设。软文化建设应当是通过日常校园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影响学生,通过细节渗透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认可校园文化、践行校园文化,进而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总之,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范围局限在了硬文化建设中,也是其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准确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

(一)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上面我们提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多的“效仿”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导致其校园文化建设定位存在偏差,因此,解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步就是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办学专业选择、办学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比如有些高职院校更注重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人才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更注重理发、烹饪等生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有些高职院校则在挖掘机、电工等工业操作型人才培养中独具优势,而这些特色也恰好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方向。比如第一类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围绕“与时代接轨”、“更新、更好”等直接与现代技术挂钩的主题展开,这既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型,同时也有利于校园人才的培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保证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校园文化建设,就需要学校真正认清自身办学的优劣势,教师能够与校园整体发展的思路相一致。

(二)打破现有校园文化建设,由硬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硬文化建设和软文化建设结合的建设模式

硬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中的必要环节,但不能成为全部环节,在今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更需要硬文化与软文化的结合,全面建设校园文化。目前高职院校的硬文化建设已基本趋于成熟,但是软文化建设还在起步阶段,甚至没有起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的过程中,除了一般的班会、文娱活动、社团活动等常规活动外,还要注重一些“小”活动,比如从教师做起,践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与教师接触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校园文化,比如校园内部可以增设宣传栏,在宣传栏中宣传校园文化,再比如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在校园网页或者校园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校园文化内容或者校园文化周边信息,以此加深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而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完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更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逐步完成。能够正确看待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科学解决方法,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5,12.

[2]吴海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7.

作者:李航

第五篇: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高职院校的教育方针也发生着变化,高职院校中图书馆的地位以及作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试就高职院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与网络资源为学生在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尊重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信息作用,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重大教育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的创造离不开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高职院校的精神风貌与办学水平,在校园文化中能得到完美体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其他高校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以及素质教育的培养,注重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生产前线的技术型人才。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在院校的大力开展,给了学生更多施展才华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对于摆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凡的意义。

二、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两者的关系

高职院校图书馆中汇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信息,是拥有良好学习氛围和文化气息浓厚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在院校的发展建设中衍生出的图书馆文化,对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及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有导向性的作用。图书馆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突出的地位决定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水平。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不断熏陶着学生的情操,会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聚一种正能量,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传递出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做铺垫。因此,教师以及校领导应当重视并且尊重图书馆文化的地位,将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发掘出来,为培养全面型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科技时代的到来,也推动了图书馆事业文化的发展,图书馆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后勤保障”,与校园文化的这种微妙关系,也决定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行息息相关,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伴随着学生学习和成长。

三、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全面推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价值定位是首要任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深刻揭示了书籍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图书馆里囊括了国内外先进的专业学术书籍和珍贵的信息资源,是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不仅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成为学生模拟参加社会实践的“据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开发思维和锻炼实践能力,完善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庞大,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智囊”,馆藏的多样性,为校园文化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资源,能满足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建设。庞大的“信息网”是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催化剂”,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在全院校实施与进行。图书馆杰出的信息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网络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中的重要内容,应当充分挖掘网络资源的潜力。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庞大的信息量离不开一个关键部分———电子阅览室的成功创建,它的引入扩展了信息的“领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加工、整理,建立资源的分类索引,实现国内外各种专业权威技能的最新信息充分开发与利用,科学健康的信息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图书馆文化表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扩大院校规模的重要因素。积极探索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图书馆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能帮助院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给校园文化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撑。总之,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支撑,在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重视图书馆的发展建设,给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的交流平台,积极倡导高职校领导以及教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祖国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希,彭一中.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

[2]刘亚丽.浅谈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作者:刘慧芳 刘富才 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职校园文化与学生学习兴趣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现已进入到了深挖内涵的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对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行为处事风格,对于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阶段,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普通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相对落后,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1.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整体规划校园文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想要实现这一体系的建设,需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进行科学、系统地安排,并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才能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建设。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这一工作的规划显得非常随意,没有结合本校自身的特点,甚至照搬其他学校的经验。2.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很多高职院校前身都是中职升级改制而成,或多所学校联合组建,历史短暂无底蕴。为了扩大招生,更愿意花更大的精力和财力进行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通过新建教学楼、扩建校园,购买先进的、昂贵的教学设备来为学校打广告,这使得校园文化的建设只注重表面功夫,缺乏核心思想的支撑。3.校园文化活动流于表面,缺乏精神文化的指导由于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少高职院校认为学校的工作核心应该只是抓教学质量,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把校园文化娱乐化。有时为了完成教育管理部门布置的任务,发照片,推简报,仓促地组织一些校园活动,技术型和学习型活动很少或几乎没有,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也降低了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其实多年之后,毕业生对母校的回忆和思考,多在精神文化层面对其的影响,专业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4.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过单一,缺乏高职校园特色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在办学特色上更着重于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不同学校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然而,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时,不少高职院校忽视了这一特色,校园文化千篇一律,缺乏院校自身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

1.创建高职校园文化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创建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2.构建学习型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时,应强调“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回归教育”的目的,有意识地融入专业知识,发挥校园文化载体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在组织校园活动时,加强技术型、学习型活动的举办,如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举办学术交流大会、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技术含量,并将这些活动与院校的奖励评优制度挂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提升人文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非常必要。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着重对文化品位的提升,从校园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同时,在相应的校园活动中,要突出对学生道德素质和审美情操的教育,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4.加强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围绕其办学特色进行展开。针对其职业教育的特点,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开设与学校教学专业相关的企业文化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同时聘请成功的企业家到院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提升对学习的兴趣。5.建立健全校园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约束学生行为、实现正常教学工作的必要手段,因此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规章制度必需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突出院校的办学特色;健全监督制度,实现校务公开,为校园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制度建立实现“人性化”,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3:188-189.

作者:张泳涛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第七篇: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

摘要:校园文化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有助于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而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学生、感召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本文第一部分从三个不同方面说明了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缺失,第三部分分析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日常行为;制度文化

校园文化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优秀教学理念、校园精神的建设和宣传,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自信心、责任心,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1.社团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随着高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团文化也逐渐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团文化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影响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到目前为止,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并成为一股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日常行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注重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积极意义。社团文化的出现将分散的学生力量集中起来,将校园文化的教育内涵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2.体育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体育运动是很多高职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体育文化也是最为接近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文化形式之一。高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大多都比较青睐体育活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体格,锻炼学生的体魄,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悟性,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以规章制度及道德标准为依托,提高自身的公平公正以及友爱团结的意识,有助于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3.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随着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主导。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冲击的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不良网络信息等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的构建,充分发挥网络对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失。校园制度不是一种单纯的制度体系,同时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旨在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故而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制度的建立中忽视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也有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社团文化建设等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时候这些制度并未落到实处,成为一纸空谈。2.缺乏对校园环境文化影响的重视。高职学生身处校园及社会这两处大环境中,其日常行为习惯深受校园环境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与之而来的是校园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养成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现今学生较为热衷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新闻充斥着校园的网络,逐渐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除此之外,一些西方思想也试图利用网络这个大环境影响高职学生的道德理念、行为观念,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造成了恶劣影响。3.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较弱。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加之西方开放思想的不断渗入,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也需要其有较强的责任心,正视社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使高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给传递学生信息中存在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使学生无法根据最新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同时,高职院校未能对进入高校的信息进行合理控制,导致学生无法对所掌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使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经常失误。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缺乏创新,商业色彩现象严重,使校园文化丢失了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实施策略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良好校园制度文化的构建一方面在于规章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在于规章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发展特点,以国家法律法规、道德标准为基础,建立出切实可行校园规章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制度体系的宣传,使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准确的认知,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带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宣传与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提升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决心,以维护校园制度文化为荣,使校园制度文化逐渐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2.注重高职院校的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随着高职院校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应注重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学习及生活氛围。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将校园网络变为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应加强校园环境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然环境的建设,将学校建筑及校园景观进行巧妙设计,将学校的教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强化自然环境的教育意义。人文环境是通过有形的文化及无形的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例如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学校教育理念,加强校园校风建设等,无形中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3.注重校园文化重点内容的建设。首先,应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适度地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控制,使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一种优越感,尤其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应明确党的先进性,对不良文化进行抵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其次,注重网络文化的建设,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保证学生对社会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对自身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玮莉.论高校学生行为与健康[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2]赵元,丁敏娜.高校学生行为文化问题和对策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3,(11).

[3]金燕.建好校园环境塑好学生行为[J].中国冶金教育,2012,(02).

[4]曹建.互联网对高校学生行为的影响[J].科技广场,2012,(12).

[5]孔庆茂,王宗支.贯彻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学校秩序[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

作者:张文博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5W要素探析

摘要:校园文化的生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播过程。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一传播学视角,高职校园文化具备“建设主体、建设内容、服务对象、建设载体、基本愿景”等五个传播学要素,从五个要素出发,明确并落实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确保校园文化建设这个传播过程可以精准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主体;内容;对象;载体;效果

高职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制度、环境等文化层面的共生共在,它具有校内资源整合、价值引领、文化传承、行为指向、娱乐师生等重要功能和作用。优秀校园文化的养成都有相似之处,符合文化繁荣和传播的基本规律应当是其共性之一。1948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说(whom)?通过什么渠道(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1]。本文旨在基于拉斯韦尔的5W模式这一传播学视角,科学审视和解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明确的基本问题,提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五大基本要素,以期校园文化建设这个传播过程可以精准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一、谁来建设(who)——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及地位

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在校园中工作、学习、生活的师生综合体,校园文化建设不能靠单个人或单一群体组织来完成,而需要校园共同体的集体参与。明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体的组成和各自主要地位(职责),是解决文化建设的源头问题,至关重要。

(一)院校领导的主导地位

院校领导主管和分管学校各项工作,角色和职能决定了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一校之长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性格魅力等,往往与该校的师生风貌等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相互映射。因此,由院校领导组成的学校领导班子首先应当统一认识,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借助制度顶层设计、校区规划和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设计等软硬件的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向。而后从学校领导班子整体出发,将个人领导行为统一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上,在各自分管工作中,以与顶层设计理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制定标准和规范来约束师生。

(二)师生的主体作用

1.教职员工是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建设力量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任教师通过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过程,来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使命。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教师的师德和师风,以其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风和修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后勤管理队伍为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提供设施设备、教学场所、公共空间等物质保障,通常是最直观感受的物质文化。贴心的设计、丰富的绿化带来的校园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现代、科技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进取的精神。2.学生是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者、创造者和建设者。学生是高职院校中最具活力和生气的群体。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直接受众是广大学生。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文体社团、专业社团、技能竞赛、宿舍美化、节日庆典等活动,不断发挥着自身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学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反馈者、监督者。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因此,不管是在学校制度制定环节,还是在(教育教学)诊断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全面收集来自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评价信息,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和教学管理运行现状的评价和满意程度。

二、建设什么(what)——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

高职校园文化应当是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从形式上看,“建设什么”指向的内容应该包括高职院校在人财物层面,在精气神层面,在师生行为层面以及规章制度层面上的富有一定特质的价值体现。

(一)学校精神和价值理念

包括: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工作部署中的地位和作用,院校领导的关注和精力投入程度,学校是否专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否总结凝练出明确的学校精神,该精神与办学历史和办学目标的结合度如何,学校精神在师生员工中的认可度;是否有学校形象设计和规划,与本校精神、办学特色吻合度如何。

(二)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

包括:学校的内设机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是否设置专门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机构和人员;规章制度建设是否与时俱进,教育教学制度、科研制度、各项行政管理制度和规定是否人性化;有无校园文化建设长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部署是否合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的执行情况。

(三)设施设备和校园环境

包括:是否具有现代化的图书馆,且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资源如何,利用率如何;网络信息化建设程度如何,学校内设机构的网页是否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是否有体现学校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校园整体美感如何,建筑设计、建筑风格与校园整体环境的和谐程度;校报校刊、学校官方网站的媒体影响力,校园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及影响力,宣传栏的数量、效果和师生评价。

(四)校园文化活动

学术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学术报告制度完整性如何,年均国内学术交流次数;年均与校外的文化交流次数,社团活动的特色及影响力,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次数及获奖情况,是否经常举办文体活动以及反响如何,年均各类讲座次数及在师生中的知名度和反响;学校被各大媒体出镜报道的次数。

三、为谁建设(whom)——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

文化育人既是高校人才培育的基本路径,更是高校办学的最终目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或者说服务对象指向的是在校学生。高职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首先研究和分析初中后五年制和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异同点,明确该年龄阶段学生拥有的学情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美国著名的职业管理学家萨柏(DonaldE.Su⁃per)在其生涯发展理论中指出,15岁至24岁这时期的青少年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通过参加学校活动、加入学校社团、开展社会兼职等来探究和明确自身能力、职业倾向,就业选择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这一年龄层发展的任务是:实现职业倾向从抽象到具体,逐渐形成特定的职业偏好[2]。五年制和三年制高职学生整体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在就业能力养成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相关研究也表明,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学生在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水平相当,在学习能力上并无差异[3]。但五年制和三年制学生事实上还存在一定差异:三年制学生入学年龄较五年制学生大三岁,身心发育成熟度、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适应能力、纪律性、自主意识等更高,知识积累、自学和接受能力相对五年制学生更好;但同时,五年制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参与性强,在形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上具优势。

四、建设渠道(whatchannel)——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载体

高职院校师生发展共同体在参与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寻找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着力点,形成有效的校园文化建设渠道,最终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应然层面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校园活动)四个方面内容。

(一)精神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

通过对学校办学历史的回顾和办学经验的总结,提炼育人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谱写校歌,设计制作学校标志和徽章;建设“名校友文化”“名师文化”“名生文化”,逐渐形成富有行业与职业教育特色的精神文化与人文环境氛围。

(二)物质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内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了的文化形态,它既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也包括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还包括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设施的合理布局。

(三)制度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一方面,建立与高职院校办学层次相适应的,体系完整、内容具体、奖惩分明的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依靠既定制度,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各项制度执行的公开性、透明度,加强监督,照章办事,严格执法,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纪必究。

(四)行为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反映

开展坚定师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教育文化活动,养成师生崇学尚技观念的职业技能文化活动,提高师生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艺术文化活动,以及举办提升师生专业水平的专业、学术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多种校园行为文化活动类别。

(五)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应有之义

企业文化在此单列从逻辑上讲并不合适,之所以单列是考虑到校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区别的显著特征。高职院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课程建设中渗透职业人文精神,在校本教材编写中编入合作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典型案例等;组织学生到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学习,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让学生了解从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建设效果(whateffect)——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愿景

立足学校行业属性、区域特点、历史背景等各方面的特点,经过长期坚持、积累和努力,高职校园文化终将实现其基本愿景,形成各自校园文化品格。从文化的动态属性看,我们以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之一是形成和谐校园文化生态系统,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愿景。从文化的静态属性看,我们以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服务师生的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一)建成和谐校园文化生态系统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建成和谐校园生态系统,主要是指高职校园文化是和谐共生的,可以发展创新的,并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能够面对外界的变化和内在的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生态系统校园文化特征的高职院校,其校园运行可以有这样一个内部良性循环过程:在学校形成一个完整而有层次的高职校园文化理念体系,接着该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形成影响,即对学校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进行指导,而后管理实践活动对全体师生的行为形成指导与约束;反之亦然,学校的发展战略、办学举措和师生行为又会为校园文化的理念体系在不同时期条件下的变化提供依据。这个循环,形成了高职校园文化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的过程。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师生素质的提高

促进师生个性的发展、素质的提升是对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的回归,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要能消除教师把职业教育视为非正规教育的错误观念,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学术功底;另一方面,和谐的高职校园文化应当为教师培养敬业、人文、科学的专业精神,良好的个性修养、高尚的道德品格、积极健康的态度,丰富的专业智慧,多样性、自主性、持续性的专业发展,消解职业倦怠和成熟应对压力的健康职业心理等,提供民主、宽松的成长环境。

2.促进学生了解企业文化,重塑工作价值观,养成优良职业素质“目前青年人的职业素质及价值观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守时、诚信、工作的意义方面差距明显”[4]。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或者说建设成效检验指标之一,就是看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否养成了积极、健康、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是否具备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工作价值观是劳动者的价值观在生产、劳动、服务等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正确工作价值观的最基本内涵是要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始终践行“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技艺;其次,表现为通过理论学习、文化熏陶以及顶岗实习逐渐培育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吸收和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能让学生在细节中转变,不自觉中磨砺,在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一定程度实现个人在未来就业领域的思想准备和职业习惯养成,缩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适应时间,这是职业素养的育人价值,让高职教育体现“职”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熊澄宇.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3-37.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9.

[3]王迪,贺佐成.五年制与三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4(4):121-126.

[4]余祖光.职业教育中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与实验[J].江苏教育,2010(30):20-24.

作者:陈盛 俞轶平 裴玮艳 单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