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摘要:身心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正面、负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生;身心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中学教育观念上,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理念,一切以应试为目的,学生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出人头地。在教育思想上,忽视人的个体性存在、自由性存在、创造性存在,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要求。在教育方法上,采用物质引诱、棍棒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和身体教育。在现实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如何搞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这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调研对象以西京学院在籍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2013、2014、2015、2016级学生,共计发出调查问卷820份,回收问卷796份,通过整理,确认有效问卷789份,占调查问卷总数的97.3%,其中理工类学生问卷395份(一年级120级份,二年级110份,三年级100份、四年级65份)、文科类学生394份(一年级119份,二年级109份,三年级98份、四年级68份),男生389人、女生400人。(二)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在查阅、分析、研究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学术论文基础上,分析了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探索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2.实地调研法。笔者设计了“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问卷”,以西京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820份,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访谈法。通过对学生随机访谈,听取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对自身影响的看法,收集和梳理有用信息,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影响的举措。

二、校园文化与身心健康

(一)校园文化概念

随着历史的变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文化的概念不断由“狭义”向“广义”方向拓展。蔡桂珍提出“狭义”的高校校园文化即“第二课堂说”“艺术活动说”及“校园精神说”。“广义”的校园文化提出了“物质”“精神”“制度”“智能”“规范”“行为”文化等多要素说。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应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基本要素构成。

(二)身心健康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向欣在其论文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因素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主要影响作用,持这一观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4.93%;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持这一观点的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2.07%。由此可见,在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自由、健全的人格发展,这无疑是文化育人的最好结果。

(三)校园文化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学生身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反,学生身上折射出来的文化气质,是大学精神在学生身上内化于思,外化于行的结果,它会激励和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四)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正面影响的分析

1.参加社团活动,能发挥学生特长。“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自身,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色,其目的或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而其最终目标则在于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涵盖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通常包括人文论坛、科技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国际大学生文化交流节及航模社、辩论协会等多种社团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2.关注时政,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大学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先进文化引领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在问卷调查中,理工类学生不关注时政比例为71.5%,比文科学生不关注时政67.3%要高,大学生对娱乐新闻关注高达82.7%。仅有28.9%的学生能经常通过互联网络关注时政动态,这些学生认为关注时政动态,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3.校园物质环境,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明素养。在问卷调查中,有78.2%的学生认为校园硬件环境优美,能给大家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奋发向上。校园亭台楼榭、古树参天、道路幽静、绿草茵茵、石雕字画……这都是大学文化的积淀,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大学生身处其镜,愉悦心身,言行都会受到感染。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文明素养。4.校园社团文化,能使学生施展才能和发挥个性。“大学生要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在问卷调查中,有52.6%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有54.1%的学生能彰显个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创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育人氛围,能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个性自由。

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分析

(一)校园活动太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在问卷调查中,有31.5%的同学认为校园活动太多,影响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时间。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一部分学生的心声,特别是我校在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后,有的学生都不能完成自己专业的学习任务,还要频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有的学生专业课开始出现挂科现象。(二)校园活动质量不高,学生疲于应付在问卷调查中,有46.5%的同学认为校园活动质量不高,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参加活动只是为了拿取综合素质考核学分。笔者与学生随机访谈中,有学生反映学生社团举办的活动和教师举办的讲座质量不高,学生无兴趣,收获不大。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为师生员工创建精神家园,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在笔者工作的学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一是提出“三个一切”的办学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二是校长、辅导员向学生公布电话,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三是开设校长接待日,每月举行一次,学生可以在校方官网上进行提前预约参加校长接待日;四是开展教职工素质拓展活动,在校教职工基本上都参加了学校种花、拔草、搬桌椅、下地沟拉电缆等素质拓展活动,培养了教职工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二)搞好第二课堂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个性,培养锻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第二课堂文化建设:一是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计入学分。二是进行书院制改革,将院系负责学生教学与书院负责学生第二课堂文化建设分开。三是开展“对口协议教育”,辅导员根据学生兴趣、特长、性格特征、学业成绩等情况签订“辅导员与学生对口协议”教育手册。辅导员根据学生制定的短、中、长预期目标进行跟踪、促进学生进步成长。(三)精减活动,提高质量针对我校校园活动较多,而且质量不高的问题,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特别是涉及学生学分问题,一定要慎重考虑,凡是涉及学分的活动,都应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制定监督考核机制。

五、结束语

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学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建立健全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共同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格,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文化育人.大学之道[M].人民出版社,2015.

[2]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向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4]肖立新.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实践与思考.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作者:何权红 李艳梅 单位:西京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