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西方文化交融对音乐发展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探究了中西方文化交融对音乐的促进,谈及了改革开放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对中西方音乐交融的影响,并分析了音乐融合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关键词】改革开放;文化发展;音乐交融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简述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了“”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方针,政治上有了改变,经济开始发展,文化上也不再禁锢人们的思想,逐步开始接受外来事物。音乐,也从以往的服务政治,逐步开始转变,并开始与国际接轨,更加注重反映人的内心情感。当然,这一时期主旋律音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改革开放以后,新的一轮中西方文化交融逐步开始,并持续至今。音乐在这一环境的影响下也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变革
政治的影响,为中西方音乐交融奠定了基础。“”期间,文化思想被禁锢,音乐也大多服务于政治。在政治的影响下“”期间的音乐主要以八大样板戏为主,其中融合西方音乐的交响音乐《沙家浜》是经典的八大样板戏之一;随后也有《(钢琴伴唱)红灯记》这样的作品出现。十年期间,只有十几部作品在社会上流传,极大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这一阶段音乐的发展也基本上是停滞的,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基本为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时期的十年萧条,经济制度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的音乐流派、大家也纷纷来到中国进行音乐宣传,民众也有经济条件参与到音乐会、音乐活动中来,例如帕瓦罗蒂,1986年就来到中国,并到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独唱音乐会,引起轰动;上世纪九十年代,港台歌手火遍大江南北,各类商演不断,音乐类商品相继出现,这也为音乐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文化的促进,文化的各方载体相互促进推动。改革开放后,各类音乐都流入中国,互相碰撞融合,例如80年代中期,摇滚进入中国,并持续影响了中国近20年。在学术方面,西方几十年的音乐学术理论著作也大量流入,中文译著也逐渐出现,推动了学术理论研究的兴起。
三、音乐融合的几个阶段及特征
(一)改革开放初期,逐步打破过去的禁区。这种打破的限制不仅是官方的禁令,还有民间对资本主义音乐的改观及重现认识。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是音乐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经济获得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逐步提升,音乐是让人们形成共鸣的载体。国人逐步学习和了解到西方权威的音乐著作,并且开始深入了解、翻译西方音乐著作,理论上已经先行对音乐进行学习融合,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国家成立艺术教育处,全国各地举办中小学歌咏比赛、校园文艺活动等。培养专业的音乐教师,在编写音乐教育方案学习世界著名的教育方法,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西方的教育思想,在这一阶段对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稳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成熟,受众层面和国家重视程度也更上一层。开办全国中小学歌咏比赛、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文艺汇演等,比赛中更是请国外的音乐人士担任评委。随着人们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的提高,更多的西方音乐会在中国举办,观众们开始懂得“欣赏”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国内涌现出很多流行音乐优秀歌手及作品,邓丽君的很多脍炙人口作品就是日本作曲家作曲,中国作词家填词。西方开放性的思想也让国内的歌曲更直白的表达情感,歌词白话易懂。交际舞的传入一度让歌曲走舞曲风格《舞女泪》、《粉红色的回忆》等。(三)社会的开放和思想的解放,再次推动了文化的融合和音乐的发展。交响乐团的成立,专业音乐团体的不断组建和成立,国内儿童6岁左右就开始音乐的启蒙教育,接受专门的音乐培养。中西方的音乐交流频繁,我国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亚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中西方大学在音乐上的交叉学习开始,国外著名的音乐剧、歌剧开始在全国各地密集巡演,其中音乐剧《猫》红极一时。经过三十年发展,中国音乐也结合自身特点,在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同时不断注入民族元素,西方也是在不断地认识中国,有外国作曲家改变的小提琴版《梁祝》以及各种西洋乐版本的《茉莉花》,这样的融合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同样也看到了我国音乐的进步,逐步迈进世界音乐之林。纵观中国历史,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的发展,甚至大部分时间是服务于政治。改革开放以来,也正是得益于政治的宽松和经济文化上的改革,让音乐在各个领域有了蓬勃的发展机会。新的时期,音乐也将会作为特殊载体,继续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青青等.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M].2003:192-197.
[2]肖新发.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7(1).
[3]荆超.改革开放之路[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1).
[4]李松.“样板戏”的本质、功能与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16(4).
[5]陈媛.时期“样板戏电影”的传播效果[J].剑南文学,2012(9).
[6]贾国庆.浅议王国维中西交融的治学方法——以《人间词话》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9).
作者:李萌 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