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特色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特色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特色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实践

摘要:以企业和学校为依托,通过深度挖掘学院和企业丝绸文化资源,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建设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本文阐述了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理念、建设目标与定位,创意园的规划、校企共同管理的运营模式及开展的服务项目,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为主要功能,建设富有地方特色高职丝绸文化创意园。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的建立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形象,营造文化的艺术氛围,传承了丝绸文化,推动了学院发展。

关键词: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1丝绸文化创意园建设理念

挖掘自身优势建设特色丝绸文化创意园。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座落于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之路”源头之一的淄博市周村区。学院前身为山东省丝绸学校,曾开设有桑蚕、织丝、制丝、纺织、染整和服装等与丝绸生产链相关专业,培养近万名技能型人才,传播了丝绸优秀文化,为山东丝绸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围绕“丝绸”做足文章,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逐步形成了以“丝绸”文化为主线,以培育源于丝绸的“一桑一蚕”无私奉献精神、“一梭一丝”时尚工匠精神和“一带一路”开放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精神。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因学校1960建校而得名,是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响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淄政发〔2018〕17号)《关于加快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淄发〔2019〕15号)(规划建设丝绸等主题工业旅游小镇)为了促进丝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学院专业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与淄博海润丝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丝绸文化创意园以企业和学校为依托,深度挖掘学院和企业丝绸文化资源,将学院闲置的校办工厂——丝织车间及废弃的锅炉房,在保留老建筑的基础上升级改建而成的。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的建立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形象,营造文化的艺术氛围,传承了丝绸文化,推动了学院发展。

2丝绸文化创意园的建设目标与定位

丝绸文化创意园通过校企深度融合,集双方资源,利用闲置历史建筑建设的文化创意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将齐鲁丝绸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文化理念、文化精神提炼出来,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文化产品、作品和商品,形成系列丝绸文创产品,实现文化创意与产业的对接,与市场对接,为客户提供现代、高端的设计产品和服务。既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又能最终形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学院人才培养产业化新机制、模式。最终形成文化产业与历史建筑保护、文化创意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丝绸文化创意园主要开展艺术设计、丝绸文化创意设计、丝绸产品图案设计等研究和相关丝绸文创产品开发。包括创意、创新、创业三大主题区域,在功能上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丝绸文化传播、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孵化、文化创意于一体,将成为创意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经济服务、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主要研究领域:第一,丝绸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定期举办展览、教育、丝绸文化交流等活动;第二,丝绸文化创新,文化产品的开发靠文化与价值观的挖掘,创新挖掘丝绸产品的文化功能;第三,丝绸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将中国传统文化加载到传统丝绸产品中,使其成为独特的文创礼品;第四,互联网创业平台。利用企业丝绸微商城,销售丝绸文化创意产品和师生设计的丝绸文化创意产品;第五,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

3丝绸文化创意园的规划

高校文化创意园不同于社会商业文创园区,其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文化传播和经济服务,因此必须在建设规划上与之相呼应[1]。丝绸文化创意园整体建筑包括三部分:国际时尚设计学院、丝绸馆和创业空间。国际时尚设计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引进美国帕森斯学院“工作室+大师+平台”三位一体与“理念+能力+创新”多维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花型设计工作室、高订重工工作室、私人订制工作室,工作室聘请技能大师作为带头人,探索出一条技能大师工作室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丝绸馆以展示丝绸文化为主线,将齐文化、周村的丝绸历史和发展融入其中,通过定期举办不同的展览让大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创业空间包括咖啡吧、商品展示区、电商直播间,聘请有多年企业经验的作为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创业项目保驾护航,让有前景的项目落地生根、健康发展。

4丝绸文化创意园的运营模式

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的运营模式为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企业化管理,双方协商成立“平台”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统筹各项事宜。学院负责园区的主体管理,负责协调及配合企业相关活动地实施,负责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负责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论坛规划及实施,并负责与平台相关的生活业态等服务管理对接。企业负责园区运营,负责园区内工作室的管理、园区外聘专家的规划实施及园区的综合配套商业业态管理,同时负责园区内商业论坛、走秀、新品等活动的策划及实施。根据合作协议,淄博於陵丝绸文化有限公司进驻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该公司在园区的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经营优势,工作室的产品与市场无缝对接。(1)比方共同制定丝绸文化创意园的规章管理制度。学院负责人主要负责园区的教学安排,企业方主要负责丝绸馆和创业空间的运营管理。(2)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不定期创意设计主题,师生设计作品一经采用,支付学生设计费或支付教师知识产权转让费。(3)园区资金管理。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企业为园区改建的主要投资方。

51960丝绸文化创意园开展的服务内容

(1)以丝绸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为基础,打造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技能大赛、“双创”和社会服务等项目。(2)打造文化赛事的平台。利用双方师资及实训资源,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合作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及相关行业大赛,进一步提升赛事指导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设计创新能力。(3)打造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利用企业与市场接轨的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时尚设计“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等,培养设计创新人才。(4)每年组织一系列的展览、高端文化论坛等活动。园区将围绕涉及推动区域文创产业发展的热点主题,每年组织高端论坛活动,举行一系列的文化展览。集双方资源,设计、生产和销售一系列区域丝绸文创产品。(5)搭建创意产业交流、展示、贸易的平台,充分利用传媒工具,加大区域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多样的相关活动,提升区域的知名度。(6)创意园区定期举办“就业、创业、创新、展示”对接会,每年组织在校生参加见习活动,牵头联系见习企业,向学院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及留学深造咨询等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创业基地。

6丝绸文化创意园的功能

6.1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发扬光大的背景下,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文化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源泉[2]。依托丝绸文化创意园,积极开展丝绸文化遗存收集整理工作。这些珍贵的特色资源真实地反映了丝绸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与学院的历史沿革融为一体,为开展丝绸文化特色活动提供了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料和地域特色资源。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参观丝绸文化创意园,感受丝绸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丝绸文化情感。以丝绸文化创意园为平台,组织非遗进校园一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展示,让广大学生和社会群众在感知、体验中了解周村本地的历史文化,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在不同文化元素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通过非遗进校园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6.2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等学校借力创意产业园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即以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学校与园区共育创业型设计人才[3]。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丝绸文化创意园的核心任务。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丝绸文化要依赖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托丝绸文化创意园,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纺织品设计专业(时尚设计方向)、合作共建服装与服饰设计(时尚定制方向)、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利用双方师资及实训资源,合作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合作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及相关行业大赛,进一步教学提升赛事指导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创意创新能力。合作开发时尚设计“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材,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首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在师资、技术、实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培养的创新型人才会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丝绸文化创意园以大师工作室为培养学生的平台,采取“工作室+项目+产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丝绸文化创意园以丝绸文化为载体,以文化创意为理念,集聚设计制作、科研创新、展示交易、旅游休闲、情景购物、青少年素质教育、互动体验等功能为一体,为学院和社会培养文化创意型设计人才服务。

6.3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为学校内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主要为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团队提供实训、孵化的物理空间、基本条件、监管指导、培训咨询等相关公益性服务,引导和带动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有多年的企业从业经历,在指导学生创业项目时,对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能针对性地指导。企划案的撰写,融资渠道、产品推广等方面能给予系统性的指导。创业空间通过政策扶持、管理规范、引进资源、创业培训、财税服务等周到而全面的服务,促进优质项目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恬.高校文化创意园平台建设及运行模式思考[J].知识经济,2019(14).

[2]朱光好.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途径[J].中国报业,2011(04X).

[3]吕艳飞,田经,张文嘉.基于创意产业园的高校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

作者:贾长兰 单位: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