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使大学生能够在多元化思想冲击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推动其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的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综合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丰富。本文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创设良好环境、课程融入、多元化教学、互联网与新媒体运用、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涵,为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思政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新时期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作用愈加重要,也成为高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重点强调,为思政教育改革指明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展开至今,已然取得了较好成果,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暴露出一定问题。比如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多样、教育方法不够多元、教育手段没有与时俱进、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可程度偏低等,这些问题均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大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一)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大幅提升,但这并不等同于精神世界的丰富[1]。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却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空虚感和焦虑感日益增强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断层,从而令大学生无所适从。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价值多元化现象凸显,为提升大学生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已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在教育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有效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关于优秀道德品质的内容,涵盖爱国、诚信、乐善、好学等方面,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从这一角度来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推动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完成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更好发展。

(三)扩充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包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就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其价值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可程度、增强教育效果,势必要在调整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就能够满足高校思政教育中对多种教育资源的需求,实现教育内容的丰富。

(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文化自信”进行了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这告诉人们,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寻找精神力量,通过文化教育增强受教育者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升华文化自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3]。通过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正确认识、理解、掌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未来文化,基本了解文化历史全貌,以此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这种思想上的升华能够推动大学生群体行为上的转变,促使其自觉承担起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责任,延续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一)创设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环境高校的校园环境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展开高校思政教育时,应当着重为学生创设更加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环境,保证为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当整合校内的宣传资源,包括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统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以校园新闻媒体为例,可以要求校报、校园新媒体平台定期撰写、刊登有关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文章或专题,包括传统节日来历与习俗、爱国主义、诗词歌赋等,鼓励有兴趣、有才能的学生撰稿(开展校内征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联合校内所有宣传媒体,定期完成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的全媒体宣传,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元素融合,增强传播力度,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展开提供更好支持。

(二)在课程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其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以此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具体来说,需要相关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加入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历史故事、传统习俗、传统美德等。例如,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相关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儒家文化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内容,发挥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展开思政理论的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同主题(存在关联性)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活跃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有机融入。

(三)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为了切实满足现阶段的教育要求,必须要落实思政教育改革[5]。笔者认为,相关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此达到增强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认可的程度。例如,可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展开模块化教学方式,联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课程划分为爱国主义、道德品质、人生与价值观、理想等模块,进行专题性教学。以爱国主义模块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岳飞精忠报国”“苏武牧羊”“正气英雄文天祥”“陈天华遥寄血书”等爱国主义故事与英雄事迹。也可以组织学生在专题教学期间,利用课堂起始阶段的10分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提前搜集的有关爱国主义人物的事迹与资料(课前分享与演讲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促使大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四)充分发挥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作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冲击,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向其提出挑战。同时,互联网与新媒体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更多途径,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更加便捷。对于高校来说,要进行微博、微信公众平台、B站官方账号、抖音账号等新媒体社交平台的账号申请,定期在其中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此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例如:可以在端午节期间,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有关屈原的生平事迹,着重突显其爱国的品质;同时,在微博中发起“屈原,我想对你说”的话题(超话),组织学生发送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并配上想对屈原说的话(或是屈原的作品);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中纪念屈原、赛龙舟、包粽子等相关视频(也可以学校展开的相关活动视频)。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并为学生营造更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要实时关注网络平台中热点事件、学生的思想波动,及时展开舆论引导,培养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升级。

(五)开展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精力充足、活力四射,因此并不喜欢传统的大学授课方式和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致使高校思政教育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也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方法,在实际教育中展开多样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展开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在每年的清明节,在当地的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展开扫墓活动,追忆革命战士、烈士、牺牲者,实现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的教育;组织学生在重阳节前往当地的敬老院,照顾老人、陪伴老人、进行文艺演出等,完成敬老教育,等等。还可以展开多种拓展性的思政教育活动,如在九一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前后参观相应纪念馆或是展开纪念活动等。还可以在平时的晚自习或者晚点名过程中依托学生党员,开展爱国主义、经典文化知识竞答、音视频观看等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另外,高校思政教育的展开还要充分发挥出高校特有社团资源的优势,与书法类、音乐类、文学类、文艺类等社团进行合作,支持汉服社团、茶道社团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创建与发展,依托多种社团活动的展开,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进一步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可行性,也有着重要价值。通过创设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环境、在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作用、开展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帅.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分析[J].科技风,2020(9):72.

[2]人民网.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举行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07-02].

[3]求是网.杨落娃.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EB/OL].[2019-11-11].

[4]高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1):149+151.

[5]刘霞,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价值及融合思路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81):243-244.

作者:苗纯娇 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