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西方经济学课程群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从理论上讲,组建西方经济学课程群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完善知识体系的需要。在实践中,太原师范学院基于国家标准对课程群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组建了教学团队,创新了教学内容,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对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实现了“点”“面”结合,有利地支撑了新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群;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混合教学;教学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群组建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群是由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和渗透且具有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通过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按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建设,从而获得整体优化,打造学科优势。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学经济学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延伸的课程如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由于任课教师不同,教师授课内容自成体系,但这几门课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完成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压缩必修课、理论课,增加实践课,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必须组建课程群进行教学改革,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完善知识体系的需要在传统的课程安排中,西方经济学为必修课,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为选修课,这导致学生只重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而轻视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的学习,甚至一些学生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使经济学说史、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的学习流于形式。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经济学知识不成体系,对西方经济学原理的背景产生、发展认识不清晰。如果系统安排课程,从整个知识体系出发,学生就会更好地掌握系统知识,而不是“过程”知识。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探索
针对目前西方经济学课程存在的师资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不接地气和课程时数减少等问题,太原师范学院从课程群角度出发,系统地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说史等课程进行了整合,并与山西地方经济相结合,调整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力地支撑了新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一)基于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对课程群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国家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出台,对经济学类本科专业有了基本要求,提出了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背景下,太原师范学院于2018年对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和完善。首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压缩了经济学类理论课的学分比重和教学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学分的比重和教学课时。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群内的课程进行了调整,课时也进行了必要的压缩,调整了新的教学大纲。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知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的课时保持在原来的72学时,而将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说史课程由原来的54学时下调为36学时,同时,增加了为期四周的经济调查实践课程。其次,为了体现课程群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新的教学大纲关注到了课程群课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例如,经济学说史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就要求上承微观经济学课程、下接经济学流派课程;同时,对于宏观经济学建立过程中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及其对于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做出了重点安排。又如,经济调查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把经济学理论和原理细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并基于学生能否灵活应用和掌握该原理或理论给出相应的成绩。实践证明,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提高了课程群课程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理顺西方经济学学科演进的历史和过程,对于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组建教学团队,重组创新教学内容1.课程群团队的组建与教学内容的重组、融合一方面,组建课程群团队。只有进行知识融合,才能删除重复的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协调配置,从而使共享教学资源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单纯熟悉某门课程或精通一门课程的内容,而是要掌握课程群的全部教学内容。为此,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专门组建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群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由教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流派等课程的所有教师组成。团队制定了课程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制度,要求所有成员两年之内必须教授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群包含的所有课程,即所有团队成员教学课程要进行轮换,使所有成员熟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说史等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团队中的每位任课教师对课程群内全部课程都具备主讲教师的能力水平,成为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课程之间平衡、具有较高水平的课程群教学创新团队。教学期间,还定期开展课程群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熟悉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重复、冲突所在,并运用集体的力量,讨论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内容重组融合、教学方式到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群教学现状进行全面改革。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重建、融合。首先编辑出版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教材,重组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学流派课程教学的内容。当前出版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教材基本包含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所有流派,内容繁复,但很少对流派间的理论进行逻辑梳理,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而《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则基于西方经济学流派影响性、理论性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考虑,对于经济学流派的内容做了删减,主要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的七个主流学派。教材尽力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减少公式,让学生了解掌握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的主要思想精髓;对于西方经济学流派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中重复的地方,新教材有选择地进行了删除。这样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发展有清晰脉络可循,且能更好地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以古典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贯穿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的教学。经济学几百年的发展史实际上基于两条历史脉络:一是从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开始到亚当斯密奠定古典经济学基础,直到萨伊提出供给定律,经过边际革命,马歇尔集大成,形成微观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进行了经济学革命,以有效需求代替供给定律,完成宏观经济学架构。李嘉图提出劳动价值学说,马克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一方面基于第二个脉络的发展过程,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背景、理论渊源,教师特别要讲清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传承。另一方面,还需要以第一个发展脉络为线索,贯通古典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历史渊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2.创新、拓展课程群教学内容,注重经济理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首先,团队教学既注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也关注基础知识与理论前沿的融合。团队成员多是从事教学科研多年的资深教师,他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多数承担着山西省社科课题或一些政府横向课题。实践表明,团队成员在教学中经常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典型的研究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使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也有目的地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其次,经济学理论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地方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建设者的任务,因此,教师还应注重实践教学。一是在教学经济学理论时,教师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案例、现状、特点来说明,让学生明白经济学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二是重视数据分析,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比如,在讲到恩格尔系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查阅国家统计数据电子数据,计算国家或地方恩格尔系数近几年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我国、山西省或太原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三是可以邀请地方知名的专家或企业家,开展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让学生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对话,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问题的理解,开拓视野、活跃思路。四是可利用寒暑假及其他小长假进行专题小调研。团队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及自己的科研课题,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调研课题,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工厂、企业、农村,运用学过的经济学理论,针对一些热点或自己感兴趣的经济学问题展开调研,这样既可巩固课堂知识,又可锻炼调查能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革1.基于课程的不同特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西方经济学课程群中的课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关注的重点不同,针对这一状况,团队成员进行了启发式讲解、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改革。启发式讲解重点讲清教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启发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和主要理论的思考;研讨式教学即联系经济学教学内容,结合热点经济现象进行开放性话题研究讨论;案例式教学的改革主要运用于经济学课程与实践结合部分,特别是要围绕重点典型经济学案例展开分析评议;讨论式教学即针对教师提示和教学要点侧重探讨经济学说史与经济学流派有争议的话题。此外,为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团队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到国内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伊利集团、青岛啤酒、天士力药业、康师傅、太原钢铁以及汾酒集团等进行经济调查课程教学之外,还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间进行典型案例教学和实地观摩教学。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团队成员不论年龄、职称,都在积极学习现代网络技术。比如,很多教师自费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当前,团队所有成员都掌握了一门或几门现代教育技术,并相继制作了课程群不同课程的教学视频,部分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内外互动。比如,微观经济学需求法则部分就录制了慕课,课前,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预习,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上,由任课教师进行要点解读,讨论答疑,布置练习题;课后,再采用微信、邮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答课堂学习以及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升了课程群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3.进行适应教学方法改革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伴随课程群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为此,西方经济学课程群教学创新团队从评价主体、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评价体系改革。首先,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团队教师将原来的单纯知识评价转化为评过程、评思路、评方法,重点评感受、评态度、评行为的变化;关注自信心、闪光点、进取精神,重视激励性、鼓励性和反思性评价。这对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理顺职业信念、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均有促进作用。其次,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团队将原来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化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导评以及小组评测相结合,不仅使评价客观公正,也使师生在共同的评议中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第三,采取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团队改革了原来的以单纯闭卷考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向开卷、口试、课堂提问、小作业、单元小测验、小组交流、小组讨论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各种形式,将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各占一定的比例,避免闭卷考核只片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弊端。最后,设计不同考核形式的合理权重。针对学生平时表现、学生评价、测验、考试、实践活动等评价指标,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效果等方面进行科学测评,依据测评结果,科学、合理地给出评价权重,尽可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朱建安,谭岚,周自明.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应用型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99-102.
〔2〕曾宇平,田野,覃朝晖.对经济学课程群中核心课程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2):91-93.
〔3〕赵瑞琴,杨海芬,王建中.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T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2):151-152.
〔4〕郭必裕.对高校课程群建设中课程内容融合与分解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5,(2):66-68.
〔5〕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61-64.
作者:王艳萍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