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西方文化差异浅析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地理因素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语言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外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适应。本文从文化与语言的相关性入手,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研究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教育的启示,并提出了跨文化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启示

1文化与语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国的传统文化倍受世界瞩目。同时,伴随着国际化沟通与交往程度和范围的扩展,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本质上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要学好英语离不开对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了解。掌握英语国家文化特征,对于明晰中外文化差异,深化文化交流[1]与传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开展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滋养语言并使其发展的土壤。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的语言应用和发展扩展了文化的内涵;同时,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语言的应用和发展。受地理、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其语言和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语言学家ClaireKramsch曾指出,“语言是在文化环境,也就是交际的内在和外在环境中学到的。”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则包括思想、道德、科技、文艺、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同时,文化因素的构成是复杂多样的,这是由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所[2]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语言。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和英语应用环境的制约,我国英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始终未能有效克服英语使用过程中的中国模式,使得“中国式英语”成为中外沟通与交流的障碍。为此,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开展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加深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目的语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尤为重要。

2中西方文化差异性

2.1中西方文化语言差异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语言在文化中对语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致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中西方文化在词语的表达和内涵上的差异极具代表性。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以及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以最受西方广泛欢迎的中国茶叶为例,可以明显地看出文化的差异性。在英语中,茶的基本涵义与汉语是一致的。但两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在表达茶的种类方面,在英国tea一般指的是绿茶,而对于红茶的表述,英文则是blacktea,而非redtea。在关于茶的谚语或者习惯短语中,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如英语中alltheteainChina,仅从字面上难以理解其中的意义,需要充分了解西方茶文化的起源等文化因素。茶叶原产于中国,在引入欧洲之时,仅为少数贵族享用,普通民众是不能享用到茶叶的,喝茶在欧洲社会是上流人士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在这种文化环境中,alltheteainChina表达的是“巨大的财富”之意。这个短语常被用于口语否定句NotforalltheteainChina,表示“给我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我也不做某事”。

2.2中西方文化行为差异

中西方文化行为在对茶叶的接受和使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茶叶按照发酵与否分为发酵茶和非发酵茶两种,绿茶属于非发酵茶,由于未经过发酵,绿茶保留了茶叶的天然成分,味美新鲜、甘之若饴,深受喜爱。而在英国,红茶受到偏爱,这是由英国的地理环境和远洋运输等因素造成的。在茶叶的饮用方式上,中国人青睐清饮,而欧美国家常有混饮的习惯。另外,在茶叶的使用上,中国具有独特的文化寓意。如在民间婚礼中,聘礼中茶叶等被称为下茶,寓意着像茶树繁衍一样子孙满堂。婚礼中,晚辈向长辈献茶、亲朋向新婚者献茶金,也是这种文化的体现。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茶文化中缺少了这样的文化内涵,但是却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和茶舞会文化,这是欧美国家对闲适生活方式的追求和灵活的人际交流方式的体现。在欧美下午茶和茶舞会文化背景下,有一个突出的例子是“ateahound”,英语中hound专指沉溺于某事,但是“ateahound”仅从字面上以母语语义理解是茶迷者,事实上这种理解忽略了欧美文化上的差异性。在欧美国家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由于下午茶和茶舞会广受欢迎,因此通过饮茶实现人际交流具有普遍性。而沉溺于茶事活动的人往往被人理解为热衷于在交际场合追逐年轻貌美女性的花花公子。引申的含义与原意大相径庭,只有结合欧美独特的茶交际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

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启示

美国学者Larry等人将跨文化交际定义为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特征,任何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国家和民族都需要顺应这种新变化。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培养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英语教学因其与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教育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望成为跨文化教育最强大的平[3]台。3.1提高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意识英语教学一直以来与文化的传播息息相关,在教师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始终无法回避。因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就必然是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产生联系。尽管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语言环境各不相同,文化教学的理念千差万别,但无论是英语母语学习还是二语习得,通过文化的[4]引入促进英语教学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一致的。中西方茶文化都是世界茶文化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借鉴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环境下的不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语语用的感悟。同时,英语教师还需要不断增强跨文化教学意识,尤其注重包括茶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等在内的目的语文化体系和语言系统的研究和理解,通过跨文化知识传授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结构

英语教学应该包括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受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文化教学始终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对于跨文化教学尚没有具体规定和标准,缺少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硬性要求,导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目标[5]不明确,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尚存在发展和提升的空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结构单一,二语习得深深地受到母语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式思维”导致学生“中国式英语”等现象。为此,英语教师需要在构建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结构。在讲授主干英语知识结构时,不仅需要讲解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还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传授相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如在讲授“JourneythroughtheOdysseyYears”(《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一文中,教师需要对荷马史诗及希腊神话、宗教文化等相关文化内涵进行介绍,否则,学生很难较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又如在讲授“ASpendorSave—theStudent’sDilemma”和“AudreyHepburn—Aangleinthisworld”时,教师需要对欧美消费文化、价值观、好莱坞电影文化等内容进行介绍,扩展学生跨文化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创新英语跨文化教学方法

英语语言的学习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但也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这是由英语语言的功能和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所共同决定的。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需要在跨文化教[6]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英语教学与课外英语自主化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研讨、英语演讲、英语晚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和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大众性报刊杂志等,并对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进行适当的点评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7]背景,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另外,在西方重要的节日期间,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节日庆祝、联欢等活动,并邀请外教或外籍人士参与,通过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接触到西方英语表达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扩展学生的英语视野,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文化的反映。英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8]和适应。学好英语离不开对目的语国家社会、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展,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必然趋势。

作者:赵小妹 陈晓倩 单位:蚌埠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