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议西方文化的东方转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山多平原少,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发展,仅能生产一些橄榄、葡萄,远远无法满足人类自身需要,所以,只能借助这里发达的航路展开对外贸易、捕鱼、海上掠夺。
可见,古希腊无法发展农耕文明,亚细亚生产方式在西方行不通;东方也不能发展海上贸易,产生西方文明。
但是,全球化的今天,这两条东西方文明的平行线却有了交叉,有了向彼此靠拢的向心力,即走向融合。笔者认为呈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交通等资源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经快速变小,文明内部个体之间的交流加剧,导致两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用孟德斯鸠、拉采尔等学者们提出来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也能解释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这一客观现实存在上,东西方趋同。无论是东方的北京、孟买,还是西方的伦敦、纽约,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城市”,在这个“城市”中,没有了当海盗与种地的区别,也因为空调、加湿器等现代化科技,缩短了地球纬度热带和寒带的距离,模糊了海洋与内陆的界限。即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东方和西方有了相似的环境背景因素,所以其文化呈现靠拢趋势。再加上具有文化言说话语权的学者们大部分生活于城市中,更缩小了视角差异。
近些年,在这两条平行线彼此靠拢的过程中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如叶舒宪先生所讲的“东方转向”。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
其一,文化或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若去掉外力因素,它原本正常的轨迹就应该是相互靠拢的,然而“,西学东渐”之风似乎刮了很久,从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已然变成了大家都适应的自然风。而“东学西渐”随着东方主义慢慢散开,从“没有”到“存在”就容易被大家重视。所以在当下社会中显示出鲜明的所谓“东方转向”。
其二,即使在当下这种时空维度下,其实东西方文明靠拢趋势也是双向的,只是西方转向已形成一种惯性而易被忽视,但东方社会中西化因素却普遍而易被忽视,环顾我们四周,有多少人在用iphone?如果说这个太物质,再看看我们每天见面打招呼,有谁还用鞠躬作揖,全都改用握手拥抱,然而,仔细想想,握手拥抱是西方传统的社交礼仪,而中国文化的传统礼节应该是几乎被大家遗忘在古书角落中的鞠躬作揖。
其三,与其说“西方文化自身精神危机无法靠自身力量来治疗,需借助于非西方文化的解毒作用”,笔者认为不如说成“人类现代文化自身精神危机无法靠自身力量来治疗,需要寻求新的文明的解毒作用”。因为一方面,需要寻求帮助的不只是西方文化,还包括现代东方文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掀起的寻根文学思潮也看到了这一点,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民族文化,现在显现出来的文化弊端似乎比西方文化危机更甚;另一方面,现在提倡的孔子学说、儒家道理,也非孔孟当时之本意,而是立足于现代社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可用之因素,重新整合,形成一种现代新文明方式。其实,新的世纪,新的时代,无论西方向东方传统借鉴,还是东方向西方现代学习,都需要积极探寻一种在当今后现代社会中具有历史合理性的新文化,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打着复兴传统的旗帜,发展的是适合新时代社会、思想的新思潮。(本文作者:丁晓敏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