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声乐西方文化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声乐西方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声乐西方文化论文

一、科技发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影响

科技进步使得录音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当下任何音声、音乐表演图像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剪接、复制甚至再造处理。曾有学者就此评论说:“在民间音乐艺术之中,人人都有所作为;在民间音乐艺术之中,没有看客的地位。而如今所谓的大众媒介,却把大多数人都变成了看客、听客而无所谓。这实在是科学进步的悲哀”。事实上的确如此,对科学的崇尚使得大家不约而同地对声乐表演艺术及教学采取同一审美标准,并用其来规范声乐作品,使之逐渐变成了模式化的产品。当现实中的民族声乐表演被模式化地一味效仿某一位歌唱家、教学方式一味地模仿某位大师的时候,说明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退化和懒惰。科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使人们享受到了梦想实现的快乐,但与此同时也使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开始麻木和随波逐流。不得不说,科技发展在对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产生积极推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这样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民族声乐文化现象反思

中国民族声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无法脱离科技发展而独立存在,究其根本,艺术本身的创作是一个将不同文化融会在一起探索未知的过程,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中也包含了科技文化。回顾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声乐界中西合并的“土洋结合”和中西冲突的“土洋之争”为当时的声乐艺术营造出了活跃的气氛,为后来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一大批声乐艺术家及教育家不断涌现,不仅实现了中西文化成功结合的艺术创作模板,还促成了音乐学派以及新式民族声乐教学法的产生。西方文化的融入和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声乐界的艺术家及教育家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模式,往往过于感性和主观,而西方文化中的西洋声乐艺术则是理性中充满感性。因此将西洋声乐体系中声乐生理学、声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艺术研究成果与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相结合将对我国民族声乐中的歌唱体系和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探究人类文化的本质无非两大特点:一是创造性,二是继承性,两种之间的差别在于价值选择不同。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总是从自身需求和兴趣爱好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价值观进行选择。

因此,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初期西方文化及科技的引入,究其根本是我们自己的需要。而引入之后在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偶有冲突,却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排斥。这种自然而然的结合在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蓬勃发展之后,使得我国音乐学者将西方文化科技作为西方文明的一部分被接受。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繁衍基础上学习西方音乐,受其影响产生新的音乐形式;另一种是在传入的西方音乐原型基础上,经我国艺术家再创造而产生的另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反观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历程,我们不禁陷入深深的反思: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思路始终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却又不断围绕西方声乐艺术,彼此相互融合补充,进而形成了当下多样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不论唱法、风格、教学还是观念。从四十年代的中西文化结合到今日成熟的多元化发展,我国音乐创作一步步吸纳着西方音乐元素,在多种观点相争,多种唱法相融的条件下,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在“双文化”框架下进行着繁衍和传承。可是如何处理民族声乐中中西两种唱法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始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多年来,我国民族声乐无论演唱实践还是理论教学都无法摆脱中国传统与西洋文化彼此之间的冲突、沟通、吸纳、融合、补充这样的核心问题。审视当下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发展,学院派与原生派之间依旧争论不休。可以预见,传统的声乐文化正在被现今无处不在的现代化文明所掩盖,声乐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正在逐渐消失,而这正说明了科技飞速发展对声乐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可是,无论如何,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是意义重大且必须进行下去的。因此,我国民族声乐文化要想继续繁荣发展下去,就必须突破原有的审美定势,以全新的思维和文化选择来迎接未来。

作者:马兴智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