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浅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浅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浅述

【摘要】这是一篇关于当代文化研究的概述性文章,让读者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

【关键词】西方文化;流派;后殖民主义

1.背景

受后现代主义的广泛影响,过去三十年左右,西方文化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领域从传统的高品位的经典文化研究转向对大众文化的研究。研究方法从欣赏型的分析转向对文化现象深层的权利关系的解构。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该学科呈现了门类众多、成果新颖丰硕等特点,在人文社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按照Lentricchia&Mclaughlin所列出的条目,我们可以将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归为以下范畴:文化,文学史,性别研究,种族,意识形态,大众文化,多样性,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阶级等等。虽然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复杂场面,我们还是可以将这些研究大致归结为以下几大领域:后殖民研究,性别/女性研究,弱势阶层研究。本文尝试对这些主要流派进行简要介绍。

2.主要流派

2.1后殖民主义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后殖民研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继1967年发表奠基性作品《黑皮肤,白面具》之后,法农又于1990年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地球上苦难的人们》。心理医生出身的法农对欧洲殖民历史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物质特别是精神上的苦难进行了无情的控诉,指出种族不平等的殖民主义罪恶渊源:“黑人并非自认为自卑,实则被压服到自卑”。此后,1978年,美籍巴勒斯坦裔学者赛义德发表了其最著名的《东方主义》一书,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研究,深刻揭露了欧洲对东方特别是近现代欧洲对东方尤其是对阿拉伯世界的歪曲性的荒唐的建构,该书从理论和方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以欧洲为自我中心、以欧洲之外的世界为他者并由此发展的形形色色的白人至上的欧洲中心论成为文化研究学者们揭露和批判的对象。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脉络。1993年赛义德又发表了《文化与帝国主义》,他指出,文化帝国主义对欧洲本体文化和其它文化都无益处,因为“每一种文化根本上都是(多种文化)的融合。”Shohat&Stam(1994)更是直接以《反思欧洲中心论》为题,对西方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和批判。后殖民研究大多借鉴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理论对殖民文化现象进行深层次解构。HomiBhabha指出,殖民话语旨在以种族的不同将被殖民者诠释为“他者(‘Other’)”,目的是为殖民者的武力征服提供依据。另外,罗伯特.扬、贝尔.胡克斯等从种族等方面入手,批判西方白人至上的殖民主义毒瘤,后者总结美国当今社会特征,称美国为“白人至上的资本主义父权制”社会。斯皮瓦克就话语权展开研究,在文化研究普遍针对欧洲殖民者用文化、文学、文献等方面的作品肆意歪曲他者、美化自身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实际上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本身就是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弱势群体和民族根本不具备话语权。后殖民研究起始于对欧洲殖民历史的研究,其后引发了对殖民历史广泛深入的检讨。首先,资本主义殖民行为不仅仅是在军事、主权、经济等实体形式上对被殖民地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其在文化等意识形态上造成的影响深远持久,所形成的白人至上的惯性思维逻辑根植于殖民宗主国与被殖民地社会文化心理,需要学者自觉地、长期地检视才能厘清,而肃清这种余毒恐怕还需要相当长时间艰苦不懈的努力。其次,正如罗伯特.杨揭示并谴责的那样,资本本身具有掠夺性的殖民欲望,这种本性型的欲望是不会主动消亡的,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其高级阶段—帝国主义,西方对大多数曾沦为列强的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国家和民族的统治和控制并没有根除,相反,通过资本和文化的手段对后者的控制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三,强大的西方滥用武力和经济手段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对资本和高新技术的垄断,只要处于极端强势的一方认为必要,殖民历史还会重演—事实上。后殖民研究是当代文化研究各流派中成果最多、理论最完善、影响最为深远的学科分支。尤其是将福柯的社会权力理论结合起来,解构国际秩序,分析特定社会阶级与层级之间权力关系,研究文学文化文本,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2.2性别/女性研究

后殖民研究与女性研究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基础:二者都是针砭处于社会强权地位者对弱势者的征服和宰制等不平等现象的—前者主要是关于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后者是关于处于主宰地位的男性对女性的。历史上,“在关于女性的想象与构建之中似乎都充斥着男性的欲望和父权的霸道。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时间中,女人的思想、语言、经历、命运以及痛苦与悲伤,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一种阳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真经’所构造的”(毛思慧2000)。然而,自弗吉尼亚.沃尔夫以来,女权主义者对这个“真经”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Donovan提出,女性研究不能脱离文学作品的审美观与道德观,即使对西方文明史上的经典作品如荷马的《奥德赛》等亦应如此,虽然这样会导致对西方经典作品的批判。如果说这种方法的角度是着眼于男性作者的作品的话,另一派别则主要关注女性作家的作品,即从女性本身的角度看待女权问题的方方面面,如Showalter等。更具代表性的是将后殖民研究与女性研究结合起来,如斯皮瓦克、贝尔.胡克斯等。前者着重研究了印度女性的苦难,后者关注着美国黑人女性的现实。她们都具有种族主义和父权中心主义社会下的双重边缘性。如贝尔.胡克斯常常将美国描述为“白人至上的资本主义父权制”。她认为这个术语的几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整体。但是,西方的女性研究容易接受纯女性研究,却看不到白人至上主义的一面,而西方以外的研究者往往又只注重殖民/后殖民方面;同时,男性研究者较容易关注殖民/后殖民而忽视女性研究,而女性研究者则容易注重研究而忽略对殖民/后殖民的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在西方影响很大,通过呼唤女性精神上的彻底解放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有力的支持了女权运动。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大量的女权组织,讨论女性在教育、就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权利问题,甚至组织形形色色的游行,如裸体游行等。

2.3弱势阶层研究

承前所述,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的发展实际上转向了研究文化领域所反映的社会权力关系的作用,尤其是不公正的滥用。后殖民研究主要是从西方如何建构西方外的他者世界,如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和《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通过大量分析西方文学、札记、历史文献来揭露西方构建东方及他者的丑恶史,研究的角度基本上是从强权者方面入手的。女性研究有从男性作品入手的,也有从女性为主体着手的。而弱势阶层研究鲜明地以被宰制者为主体,从他们本身展开研究,让人耳目一新。斯皮瓦克称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女权的解构主义者”,因翻译德里达的《论书写学》而著名。她的文章充满哲理,晦涩难懂。其代表作有“弱势者有话语权吗?”、《关于他者的世界:文化政治文集》等。她的一句名言“我不够博学到跨学科的程度,但是我能打破陈规”既体现了当代文化研究的特点,也代表了她自己的研究风格。斯氏认为,文化研究的政治目的就是要为弱势者提供话语机会,使他们的意志得到表达,进而完全超越欧洲强权式的政治上的解放。

3.文化研究的最新特点

从上面简要的综观中,我们发现,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解构文化作品,分析话语中的权力关系,特别是处于社会权力拥有者对弱势阶层的统治、控制等,也许可以说,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纠正社会权力滥用现象—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现行的,呼唤弱势群体独立人格和意志的培育,即鲁迅所谓的黑夜中的呐喊。总的说来,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首先,研究的基础由经典文学文化作品转向大众文化。影视作品、流行音乐、服饰乃至广告、口号、标语都成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对于读图时代越累越成为文化主要文化形式的当下,这一点尤为重要:随着电影、电视、网络、彩色刊物、报纸、富有创意设计的各种出版物的涌现,白纸黑字的传统文学文化作品难由以往的吸引力。其次,主题为关注弱势者。后殖民研究、女性研究以及弱势阶层研究等都关注着社会权力的不均和滥用,而且两种在所有社会都存在,具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当代文化研究普遍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应像缺乏文明的大自然那样充斥弱肉强食的演进法则。与后现代思潮之系统的、有意识的反思批判意识一样,解构文学文化作品和现象,呈现其背后的社会权利的交织、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呈现意义重大:将其中滥用权力的霸权行径揭示出来,同时也使受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中的弱者及其境遇呈现出来。第三,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具有新马克思主义背景的当代文化研究当然具有浓厚政治色彩。其对社会权力的解构与批判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社会权力的认识,也必然影响到社会实践,况且任何社会权力关系问题本身就是政治性很强的课题。我们可以说,文化研究的政治目标就是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平等—特别是精神或意识形态上的。这一点在西方社会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最后,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由于文化研究的题材(社会文化现象)、方法(解构社会权力)等方面的特点,当今西方文化研究能迅速地对社会敏感的社会现象加以研究。如美国“9.11”事件的第二天,乔姆斯基就在网上发表了关于美国才是世界上头号恐怖主义国家的文章;2003年美英盟军攻打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文化研究者们在网上了大量的文章,深刻批判美英的霸权行径及其舆论媒体歪曲事实,为侵略服务的丑恶面目。

4.结语

人与其它物种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生活在由各种权力关系交织而成的社会中,话语或文化作品正反映着这些社会权力关系。走过传统的以经典文学文化作品为中心的阶段,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注重透析文化现象特别是大众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揭示权力的滥用。综观起来,大致可以分成后殖民研究、女性主义、性别研究、弱势群体研究等流派。运用社会权力分析的方法结构文学文化现象是当代文化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人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一旦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被细致地解构,社会权力分配的不均匀性和滥用等实质性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引起人们的反思、批判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研究会引起人类思想上的新的解放。

参考文献:

[1]“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述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作者:谢琼 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