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与推行,当前,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启发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直以来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较为欠缺的。师生活动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活动的有效性也是判断课堂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意味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行主动学习。因此,我们应当直面当前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积极探求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师生互动
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知识性与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迫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与教学课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比较少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沉闷性,实际上这也是高中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对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与信息得到很好的交流,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师生互动是课堂有效进行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教师在课堂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良好师生互动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引领逐步地深入课堂。因此,提升师生活动的有效性是提升课堂效率,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标下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有难度的理科课程。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对物理会产生畏难心理,变得不愿意学习,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沉闷。事实上,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状况十分普遍,即部分学生对物理十分感兴趣,喜爱学习物理,在课堂中也基本上是这一部分的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互动,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则对物理毫无兴趣,在课堂上往往容易走神,与教师之间毫无互动,或者完全跟不上教师的互动内容。从高中物理本身的课程特点来看,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式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思维模式,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师生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师生互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过程。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进行师生互动就是通过问题,或者讲解的形式启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的过程。师生互动最为主要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及时跟随教师的讲解进入主动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在于通过问题的回答或者习题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对于知识的了解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调整教学的进度,教学的讲解方式以及教学的侧重点。因此,师生互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高中物理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高中物理课堂中师生互动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高中阶段一般学习教学紧张,教学进度也非常紧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教学进度的安排在课堂中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往往也是顾及那些学习积极分子,对于学习上本身存在困难的学生关注较少,因此,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不强。第二,教学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2]。教师对于师生互动的理解较为简单,认为只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因此在实践的时候也较为粗糙,甚至是会造成部分的学生对于师生互动的环节产生畏惧心理,更加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第三,未及时掌握师生互动的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师生互动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整。但是部分的教师仅仅只是把师生互动当成一种程式化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机械地执行,未能及时地根据师生互动中所反应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调整,导致师生互动仅仅只是成为了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工具,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三、高中物理课堂中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从目前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师生互动所存在的问题看,教师还需要根据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师生互动的目的,在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来进行提升。
(一)运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
师生互动的形式非常多样,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教学方法中都需要运用到师生互动。在此基础上,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师生互动只是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简单沟通形式,而是要抓住师生互动的本质,选择教学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3]。从教学方法来看,分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以及课题型的教学法等都需要融入非常多样的师生互动形式,同样,这些教学法的实行也赋予师生互动更加丰富的情境以及更加丰富的形式。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的第三单元《相互作用》这个章节的教学当中,教师针对“重力”和“摩擦力”的讲解就可以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互动形式。在“重力”这个章节的内容讲解中,注重的是让学生从体验中感受重力。因此,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的方式,在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中进行。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提出问题导入,请同学们预测一个10 kg重的铅球和一个10 kg重的塑料球从10 m的高空落下,哪一个最先落地。之后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教授的内容导向教学内容。在整个课堂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逐步理解重力与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重力的计算公式。最后,在学生了解基础的课堂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习题的方式,请学生根据重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对于问题反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了解状况。另一方面,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师生互动过程,在这样的启发与思考,总结与引导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教学内容。在摩擦力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要深入一些,除了让学生理解摩擦力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摩擦力及摩擦系数。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播放影片,请学生回答在影片中的摩擦力的具体体现。通过影片再现生活情境,能够为沉闷的教学课堂注入活力,同时也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在课堂上的观察力通过训练之后也能够逐步让学生开启观察生活的双眼,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的习惯。从这两个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别会运用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而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会让课堂更加的精彩纷呈,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的兴趣,跟随教师逐步地深入课堂,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二)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设置科学的互动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直接进行信息与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思想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的前提,积极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对学生的情感进行重视,是否对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课堂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以填鸭式与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质疑与探究的机会,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问答的形式。在新课标推进中,教师要不断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心理需求进行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互动的环节进行科学的设置,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进行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问答环节与操作环节,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节中进行学习。
(三)了解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师生互动形式
师生互动的形式多样,其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从教师角度来看,一方面需要便于教师进行操作与掌控,另一方面还需要能够有效地服务教学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最为主要的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在不同班级里,学生的性别、人数以及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选择师生互动形式是最为主要的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课堂,旨在提升教学效果[4]。因此,教师在选择师生互动形式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解程度,但是也不能过分迁就学生的喜好,避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本末倒置,失去师生互动的效果,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例如,教师在教授“力的合成”这个知识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理现象,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应当相对简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启发学生的观察,让学生能够主动认识到这个物理现象,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实践了解到不同状况下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定学生将一个桌子搬运到指定地点,之后再要求两位学生共同合作搬动桌子,然后请学生总结,在两次搬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力是否相同。根据班级的学生构成,教师可以设计类似的活动。例如,针对男生的群体,可以用拔河的方式,或者搬运物体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力,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而在针对女生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就可以运用稍微简便的方式,或者可以让女生合作形成合力的形式来让学生体验合力与分力。可以说在生活中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可以设计非常多样的活动以及非常丰富的师生互动形式,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按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喜好以及日常的实际生活进行设计,切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四)充分利用物理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关联紧密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现象,因此,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也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的师生互动才能够真正地启发学生的兴趣,确定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物理这门课程的学科特性所决定的,在物理课程的安排中,本身实验课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5]。在很多状况下,都需要借助物理实验来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同时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以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过去实验课程往往会受限于场地,教材等条件,因此,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必拘泥于刻板的实验形式,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时候,通过简单的实物演示,情境展示等形式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述“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这个内容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形成部分学生主导讨论的现象,并且学生的重心会放在书面的演算上。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践设计实验,选取物体进行实践演练,让学生根据实际物体所处的状体以及受力状况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共点力进行解题,同时画出受力分析图。教师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题目进行一定的变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教师在选取物体的时候,最好是选取随手可得的物体进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演示。在教材中许多生活实际案例以及知识拓展,都是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实际练习。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影片的形式请学生进行观察,或者运用模型来演示圆周运动,如运用汽车模型来演示汽车所进行的圆周运动。在实物演示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辅以动画或者图画的形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的重要形式。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应当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师生互动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波.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高中物理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究[J].高考,2021(9):75-76.
[2]胡少希.主动参与促进发展:刍议课堂讨论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0(S1):57.
[3]孙玉.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构建有效课堂的策略[J].高考,2020(33):83.
[4]冉林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61.
[5]张树杰.谈高中物理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9):81.
作者:郭媛霞 马麒麟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