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文章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等方面,对基于新课改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方式;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对教师的知识素养、行为方式、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能力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国家对教师的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了阶段发展的趋向。因此,各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变得更加优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1.教育学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

最早关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学者,以“教师教育的教学与职业定位”为主题,从“教学就是职业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目标,系统地论述它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创造性地提出“提前准备、入职指导与职业发展”等行动策略。

2.哲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哲学观以教师的“人”性为核心,关注教师现实生活、生存发展的需要,关注教师生命的价值。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通过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其应该重视自身的价值和个性发展。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着重于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人文性,形成教师对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统一的教师观与价值观。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在于实现教师自身的社会价值,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心理学与教师专业发展

心理学作为一门教师必须研究的学科,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教师心理研究或基于教师心理结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二是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理论,主要强调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最大的发展潜能。20世纪,姚继海教授、申继亮教授分别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是教师自信心、自我意识、职业认同、成长动力和自我实现的发展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是自我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获得职业认同和社会尊重。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在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中,国外学者的研究趋向于教师自身的品质,国内学者主要重视教师素质的完整性与社会性以及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有效教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信念。专业信念是指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的从业、乐业、敬业的动机,逐步树立为教育和科学献身的信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在陶冶自身专业情操的同时,使自身的专业意识得到有效加强,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自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教师具备了解学生的能力、课程资源的运用和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等。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是最重要的。在此要求下,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设置教学情境,并以研究者的眼光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审视。与此同时,教师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探究,并总结以往积累的经验,从而使自身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虽然已成为常态,但仍具有重要意义。

1.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要通过师生沟通来实现,这被称为“桥梁效应”。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连接新课程与学生游戏的桥梁的教师,其对新课程理念与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必须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相对来说,我国教师的专业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地区。因此,各学校要从多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有助于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2.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将知识和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许多知识和观念都是从教师身上学到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完全学会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不光要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将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

3.新程课改革的推进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尽快把新课程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教师,新课程改革启动后,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继续加大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但是要注意的是,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单纯以报告或者听课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就很难把新课程改革的知识和理念融入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因此,唯有不断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才能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而完善自己的观念、知识、能力、态度等,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1.实施“DJP”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DJP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内容、初步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讲解和师生的评析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学科活动经验的积累,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评价的教与学活动。DJP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导学结合,以学定教;思启结合,以启促思;讲评结合,以评促化。在DJP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都是在合作的、良性的以及对话的学习环境中逐渐成长的。针对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自身的角色放在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合作者的位置,与学生形成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不但要处理好学案和教材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互相学和自主学两者间的关系,并且要把教师讲和学生练的关系处理好,确保有差异性的学生能与教师的教学保持一致,使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这样,能使教师的调控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提升,更好地驾驭课堂。

2.有效教研,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针对学科教学所出现的教学现象及问题,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再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实施。因此,教研能力是有效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部分。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对个别问题不能解决时,可以与相关教师进行研讨,使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化,并将此类问题进行有效分类,使其以一个微型小课题的方式展现出来。然后,教师再制定出解决措施和研究方案,通过实践尝试、问卷调查、查阅理论书籍、反思提炼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微型课题进行有效研究。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可以将其与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理解相结合,写出多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并发表到各类期刊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培训、社团活动等,研究微型课题。这些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去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提升自己,让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3.制定教师职业规划,加强合作交流

学校制定教师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三年时间为期限,并为中年教师、青年教师以及新教师重新拟定人生目标。这样,让教师依照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规划出自己的目标,能使他们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学校还可以利用年轻教师的成长激励中年教师,防止中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疲倦感,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想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就必须具备开放的教学态度,加强交流合作。除此之外,对校际间和地区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参与其中,获取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创新,以促进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

4.通过不断学习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理论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读报、上培训班等形式,去学习新知识;实践学习是教师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在教师培训中,有的教师能够融合新老教育思想,有的教师则接受不了许多新理论和新思想。所以,学校应运用新课程改革中的理论支柱、目标定位和实施策略等,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就要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有利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知识的提升和快速掌握。一些老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在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年轻的教师可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并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这有利于年轻教师快速掌握理论知识。

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提高师德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于人生价值这一方面,要有勇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要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要做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新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提供专业知识,尤其是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二是提供新理论和新教学模式(如经验积累、研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扩大知识视野,全面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专业素质。

3.重视角色的转变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前,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领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既是教学团队的领导者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时期,教师应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航向的引领者,由教学的主宰者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终身学习者和新课改路上的探索者。这样,会改变部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现状,让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角色转变,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知识转移的平等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培训者。

4.促进相互合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密切合作,以更大的空间、更公平的方式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合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共同钻研,共同提高。

5.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教材并非课程资源的唯一。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课堂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类型有: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包括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去教师和学生以外的所有资源。有效使用课程资源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而由于绝大多数课程资源直接面对课堂教学,所以其能够有效使用的前提就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学生群和教师群、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各种现有的教育资源。

6.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首先是要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要促进信息操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最后是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的整合,逐步改变自身的教学习惯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课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7.学会学习

教育权利把学习作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即理解、生存、学会学习并且去合作学习。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学习,扩大知识面,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8.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诲人不倦的职业态度,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科研水平。因此,教师要将国内外学术成果尤其是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学术思想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把死的课本知识教活,将自己长期研究中形成的感悟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并及时将新知识补充到教学中去。具备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且能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所以,教师应树立科研意识,探索有效的教育科研途径和方法,深入持久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进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科研水平,优化师资结构,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其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而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教师将知识和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是实施“DJP”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效教研,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制定教师职业规划,加强合作交流;通过不断学习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师德,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重视角色的转变,促进相互合作,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会学习,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刘鑫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黄鹤滩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