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课改下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运用

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政策不断深入的今天,原有的班级管理形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创新班级管理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将以现代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为例,以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为主要依据,从小组建立以及小组管理两方面探讨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构建高效课堂等方面提供一些具有实质性的教学价值。

一、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

(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政策着重强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观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全面发展。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常常表现得过于主导,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转变以往的师生角色,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能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让学生从被动的服从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使教师从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一个师生平等、和谐共处的课堂教学氛围。除此之外,小组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以往教学无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弊端,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人为镜,改善自己的不足,从而使教学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知识互补的教学目的。

(三)能够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感悟和理解

比起传统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模式更加关注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合作和交流中主动发现和探索,这种与同龄人沟通和交流的形式比起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要更加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并在自主探索中感知学习的本质和魅力。

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方略

(一)注重小组的建立

首先,要均衡分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深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情况,严格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学习原则,可将每个小组成员控制在6~8名,小组结构可为222或242,即两个优等生,两个或四个中等生,2个学困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其次,要明确组内分工,在合理划分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选拔学、监督组长以及计分组长等职务,明确每个学生在组内的学习工作,并在组内建立起帮扶对子;再次,设立规则,班主任要与学生的科任教师形成教学合力,让学科教师协助班主任共同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规则,并让学生投票表决,促使学生形成小组个人表现与小组考核评价挂钩的连带规则意识;最后,评价奖惩,教师要每周或每月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对于优秀小组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免除班级卫生打扫一周、减少作业量等,对于表现一般的小组教师可采取扣分制度等,以此来激励学生进步。

(二)重视小组管理

小组管理是决定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班主任在执行小组合作模式班级管理制度时,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思想动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班主任可在开展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工作之前,通过班级的主题班会召集全班学生开展组间比赛,如拔河等,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促使学生对小组产生归属感,提高小组的凝聚力。然后再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对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比,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班级干部的培养工作,可让外向、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班级干部,让学生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让班级干部带领各个小组共同前进和发展,从而在分担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课堂教学效益和班级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课堂教学效果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模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小组合作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项冬艳.小组合作方式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10):114-115.

作者:吕彩荣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