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设计高效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英语素养,是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工作经验,从更新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积极性未能得到有效激发,课堂上教学方法陈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更新教学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意识是行动的先驱。长期以来,高中英语课堂存在教学产出效益不佳,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消极现象。究其根源,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保守而僵硬,教学思路一成不变,以“教”为主,以师为主,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凸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教师为学生们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为学生们指点迷津,帮助学生们提升自我,自然是无可厚非。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尝试扮演学生们学习路上的组织者、合作者及陪伴者的角色,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灌输,以启发而不是硬性要求的思路开展教学工作。少教多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主动面对困难,学会独立地解决问题,成为“学习者”,这才能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更新教学思想。其一,以生为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思路上需立足于学生群体,围绕学生群体,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应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善于设计教学问题吸引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通过彼此关联的问题链条,驱动学生们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则可以将问题“还”给学生们。教师应尊重学生,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等,给予全面的关注,认真聆听和及时反馈。切忌以己度人,不打断学生表达,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课堂互动体验。以生为本不是放任自流,高效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们互为一体,而当学生们对学习主题表现得足够活跃时,教师应学会适当退后和及时沉默,以便于课堂上生出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其二,因材施教。手掌伸出,十指不齐。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个班集体内部,学生们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个体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课程,在日常学习中十分主动,不需要教师反复叮嘱,便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一些成绩更好的学生,则严格要求自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并能够随时反省自我,课上课下随时查漏补缺。与之对应,有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够主动,且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随意性极强,依赖心也较重,这样的学习状态下,英语学习效率自然不如前者。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思路上应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让学生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学习随意散漫的学生,侧重锻炼他们的学习自理能力,让学生们学会规划学习,有序开展学习。针对不爱动脑思考的学生,可实施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不得不动脑思考等等。
二、丰富教学内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学内容越丰富,越多元,课堂越充满活力,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越高,教学效果越好。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有的教师授课时主要以教材文本为线索,而对于其他内容则鲜有提及。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对象,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教材不应也不能是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全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反复阅读教材文本,甚至能够做到流畅背诵。然而,在考试时,这类学生的英语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学习视角狭窄,不能有效地增长见闻,学生们的英语学习难以实现量的积累,这就导致学习过程中的灵活性大打折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应以教材为起点,广泛联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拓展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学为用之,将英语知识实践于生活中,有利于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并扩展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空间。其一,生活元素。生活是无声的教师。英语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T恤上的英语单词,电脑中收藏的英文歌曲,学生们喜爱的英语电影,电子游戏中出现的情境对话等等,不一而足。高中英语课堂上,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解语法知识,要求学生们记忆单词时,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学习的逆向性。此时,如果一味加大教学强度,教学过程自然单调乏味,教学结果不够理想。与其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逃离”课堂,不如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切入,从情感上、兴趣上、认知上调动学生们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际、社会活动等各个角度融入生活元素,唤醒学生们的生活记忆,让学生们成为生活中的观察者和有心人,集思广益,从生活的大课堂中发现英语,接触英语。生活元素的融入不拘一格,一个词汇,一句网络流行语,一首歌曲,一种商品,都能成为课堂上的点睛之笔,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的可爱之处。其二,西方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高中英语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教师需有意识引入西方文化,彰显英语课堂的人文气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英语课堂上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们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以文化知识丰富英语课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让学生们多角度、多方面体会英语的魅力。与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相似,西方文化也有着可圈可点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西方文化的融入,如政治、地形、气候、物产、饮食、社交、战争、艺术、建筑、音乐、习俗等等,无一不是教学中的闪光点。当学生们因为记忆英语单词而感到心烦意乱时,为学生们讲述单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便于学生们理解,加深印象,还可以拓展出其他历史事迹、现象、人物等等,以点带面,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三、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应创新教学方法,以保障“教”“学”信息的对称性。创新教学方法,出发点众多,比如说,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从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征出发,调节教学方法以匹配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高中学生活泼好动,热情洋溢,具备无限的学习潜力,记忆力良好,思维敏捷。与此同时,学生们贪玩,学习的柔韧性不足,抗挫能力较差。因此,教学方法需灵活多变,避免程序式的重复。又如,围绕教学主题,按照教学主题的属性、难易程度、体量大小等,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主题,可实施分层教学法;对于实践性突出的教学主题,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等。再如,从学生们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也即是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四个维度加以创新。整体来说,创新教学方法因出发点不同,创新的方向和深度各有不同。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应重视以下几点。其一,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将教学、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学实践表明,游戏教学法对延长学生们学习注意力时间,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及合作能力大有裨益。英语教学中,游戏教学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一提到游戏,即便是不喜欢英语学习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并能够在其中做到全程投入,一丝不苟。游戏教学法实质是兼容性很强、覆盖面很广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都程度不一地涉及游戏成分。将学习与娱乐统一起来,让英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任何学生都会喜欢上英语学习。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也可以师生之间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学法在时间上的设置也较为灵活,课堂导入时的5分钟,师生互动中的10分钟,课堂留白时的5分钟,都可以实施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中,需要使用到某些教学用具或生活中的物品,可组织学生们搜集整理,确保游戏教学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其二,多媒体教学。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高中英语课堂上,实施多媒体教学,便于搭乘互联网高速列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多媒体教学含有多层次的分支,而每一个分支都能独立成项。比如说,为更好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微课为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中心明确的特点,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指向性强,非常适合学生们的课后学习。又如,为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刺激学生们的视觉、听觉感官,随之而导出问题,促进学生们围绕问题而展开合作,在分享、交流、互助中共同攻克难点。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快速切换教学主题,让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快速而准确地标注重点,可达到提纲挈领的良好效果。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重视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作为教学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也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永峰.新课程视野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J].校园英语,2019(44).
[2]魏根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
[3]张欣欣.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生英语,2019(12).
[4]罗慧娜.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校园英语,2019(24).
[5]黄永梅.基于新课改下的高质量高中英语课堂构建策略[J].校园英语,2019(29).
作者:盖怀民 单位:甘肃省泾川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