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阅读和写作文,始终是学校语文课程中两项十分关键而密不可分的内容。对于小学来说是学校语文课程的起始阶段,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启蒙阶段。怎样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读和写的有效融合,在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的同时候又能良好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当前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现实意义十分重要。文章剖析当前中国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并对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怎样更好地实现读写融合作比较合理的论述,并希望对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读写融合教育理念的推行,发挥一定的积极影响。
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概念
在中国新一轮教育课程变革的重大背景下,现今教育领域中语文写作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小学阶段,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及语文思维能力,才能具备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而读写结合,则是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换而言之,是两者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共同体,而并非把阅读、作文等教学内容单纯地割裂起来,而是实行分块教学活动。对老师们而言,可能更利于开展全新的教学尝试,使课堂变得更为科学合理、秩序、体系化。
2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要点分析
2.1借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
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看,第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就表明,大量的阅读经验对作文来说十分关键,读中思考、读后再练习写,因此,能够看出,读写之所以能够结合,其原因在于写作的根基就是阅读,只有阅读了足够多的书籍,吸取他人的思想及语文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提升之后,就代表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对文章掌握能力越高。在学校语文课本中主要选用的是中国古典散文,且大都适合于朗诵,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思维,通过对文章创作脉络的把握,学会在作文中对篇章总体结构的布局,并通过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学习怎样使用汉语正确地表述学生自身的情感。第二,作文也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写作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词汇积累,不断培养正确的写作思路以及逻辑思维,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大量的文章阅读,从他人的成功作品当中吸取成功的写作经验,因此,读写结合是必然的教学途径。
2.2以单元为块,进行读写结合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人教版语文课本还是部编版语文课本,均是以单元的形式来进行课程内容的划分,将不同的语文知识点与课本内容按照共同的单元来划分成一个个单元。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老师应当为学生们讲解一下每一个单元的中心,例如,某个单元的内容均是神话故事,或某个单元的内容均是诗词。那么,教师就应当围绕着单元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知识普及,同时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本当中的内容,并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且,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在自己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综上所述,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延伸,其核心仍然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度探究与学习。
2.3拓宽阅读面,进行读写练习
小学阶段是学生实现感知世界、建立认知框架的最重要基础阶段,深入阅读才可以为作文奠定扎实得基础。虽然学校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众多教育大师细心筛选得出的经典之作,但是一本薄薄地的教材,却远远无法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建设内容,而且学生在书中学到的东西也是极其局限的。如上文所述,学生阅读面的宽狭,将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的提升程度。所以,老师们不要只是局限于一些简单的课文而对学生展开读写能力培养。老师们要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努力扩大学生的读书面积,增加学生读书数量,并合理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地积累新的知识,不断得到新的感受,不断掌握新的技能,这才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获得提升,也才能真正地将读和写做到更充分的融合。
3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构建方案
语文课学习是指一种学生必须经过长时间、不断坚持练习才能获得成绩的过程,或者说语文课学习是指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的语文课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始终要重视学生有关语文知识的积累,并将培养的读书能力当作最重要,并把语文素质当作主要目的,唯有如此,学生们哪怕在将来某一日脱离校园,其关于语文课的学业也并没有随着学校条件的变更而终止,学生的读书活动能够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而学生的作文也能够持续地得以提高,并持续地得到成长。
3.1通过专项训练提高教师的学科素质
教育管理部门要为老师进行读写结合课程的专项训练,不但要包括读写结合课程基础知识,还要包括教学实践层面的训练。只有基础知识的训练会使老师感到无法上手,即使掌握理论知识也可能会知之不能,只有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经验,再加以实际教学经验的传授,真正培养老师的读写结合课程设计、执行、评估的能力。3.1.1对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论知识培训国家基础教育部门需要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标准化课程的培训工作,为老师创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认识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估设计的重要性,为建设读写结合标准化、高效的教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石。教学主管部门还可以委派与读写结合有关的研究专家学者,为一线语文老师系统地普及读写结合教学理论。同时教育管理部门还可为老师们提供一些网络平台培训资料,从而开辟更多元化的师资培养途径。3.1.2对读写结合教学的操作技能培训老师们的读写结合课程评估环节也相对单薄,真正可以自如设计并进行评估的老师不多。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系统地开展阅读结合目标撰写、教学方法革新、以适当的教育方式方法使用等的专项训练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具体的专业技能能力,把在教育改革前沿已成熟的阅读结合经验和先进教育范例,通过技能训练传授给新老师。
3.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规范的读写结合教学
校园是老师教学能力生长和发挥的沃土,老师的发展离不开校园的帮助,校园有义务对老师的培养与发展负责。教师课程设计、实践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学科发展的最关键的内容,学院有必要为老师创造一块沃土,为老师高效进行读写结合课程提供养料。3.2.1学校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教研活动学校可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专家进校、教师集中备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读写结合教育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增进学校之间的协作沟通,并不断地对读写结合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操经验开展研究,以达到学校教育研究教学的常态化。学校的领导班子要带头成立读写结合教学科研组,集中研讨读写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备课、研课、磨课,探讨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和模式,使读写结合课堂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为科学,从而提高老师的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提高学校整体教育管理水平。同时学校还可邀请一些在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方面取得成就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员来学校开设讲座,针对教师研课、磨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作出针对性的指点,为老师提供最新的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改变老师的传统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理念,让老师在读写结合的课程设计、执行、评估、反思等过程中,对读写结合课程认识得更深入、掌握得更精准。3.2.2加强读写结合教学的管理老师没有精神和时间潜心研究课堂设计,平时的读写结合课堂的目标设定和执行、评估环节都没有规定严格,学校不但要给老师的教学课出力,而且要对平时的老师读写结合课堂加以管理和支持,积极改善读写结合课堂的状况,让有效的读写结合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和老师学科发展具有连续性、常态化的意义和成效。由学校领导组成读写结合课堂课题组,确定对老师日常读写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严格规定老师的课堂设计,定期检查老师的读写结合课堂设计、进行读写结合课堂评比活动,并适时给读写结合课堂设计规范严格、课堂教学成效好的老师相应奖品,带动其他老师主动效仿,认真、规范地开展读写结合课堂。
3.3鼓励终身自学,以培育教师积极钻研的能力精神
老师是教育改革的决定性动力,是课堂的推动者,是直接影响阅读紧密结合课堂的关键因素。老师们一般面对阅读紧密结合课堂较为随意,阅读紧密结合课堂目标明确不清、教学模式方法过时、不适应,教学方法老套,课堂评价淡化,导致阅读紧密结合课堂的实施成效不尽如人意。老师必须自觉提升自身的阅读紧密结合课堂素质,自觉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在阅读紧密结合课堂实施中累积课堂经历,提升阅读紧密结合课堂的品质。老师的成熟不仅需要课堂经历的积累,还需要持续的反省,也是有反省才有发展。所以,老师们在知识面前要时时保有谦逊严谨的心态,自觉培养终生学习的意志,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素质,在遇到新型教育观点时,虚心学习、潜心研究,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与反思过程中,进行经验的增长。
3.4设计清晰准确的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老师对学生所取得的学习结果以及整体教学行为的具体描述,是教师所有教学工作实施的依据。而读写结合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包括阅读与作文的课程,要更高效、精准地进行课堂教学工作,就要求老师必须把读写结合课程目标叙述得更为清晰、规范,才能更好地位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从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部分的教学案例仍存在读写结合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描述不清的问题,而在读写结合方式与教学流程可操作性方面,有部分的教学案例操作性一般或不足。这代表老师对读写结合的课程目标设定仍较为随意或不够精心设计。标准的教学活动目标包括活动主体、行为名词、行为要求、体现程度。在读写方面结合教学活动目标,表述得还不够具体、清晰。主要是欠缺行动要求与体现程度。在编写认知和能力目标时,老师要在教学目标中首先要确定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要使用不同程度的性行为名词描述学生在练习之后,最终实现的性行为程度。过程和方法也要在教学活动目标中清晰确切地加以设计,尽可能呈现出学生所掌握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有感情地诵读、区分角色诵读、联系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等。而在教学活动目标呈现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意在反映小学语文课的工具性的特征,以训练学生语文实际写作的运用能力。3.4.1使用多样适切的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方法。其一,老师要对教材正确掌握。老师要透彻地研读教材,运用单元主题和单元要素、课后思考题等教学内容,准确抓住课文教学特色和教学重难点。同时老师也要广泛运用网络平台、图书文献,进一步发掘、充实教育资源,在获取与掌握教育资源的同时,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剖析,正确掌握教学内容,并选用可以突出教学内容特色、适当减轻教学难点的教学内容。其二,提高学生对学情的认识。由于我国小学阶段的学生意识是向具体化形象阶段过渡,学生思维中对具体化形象的依赖性仍相当大,注意力发展仍不健全,没有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负面影响较大,他们在课堂中更加的容易被新奇、多变的事情所诱惑,从而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性逐渐减少。3.4.2先说后写,充分表达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字表现的最适宜时期,老师可以把握这一重要阶段,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首先运用口头语言充分地表现、分享与沟通,然后逐步转换为书面语言,最后实现读写融合练笔。在学生完成书面表述之前,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展开探究与互动,先疏通学生语句逻辑,再实现全班共享。老师们还指导学生运用标准的书面写作。通过口语表达,学生之间摩擦出思想火花,在训练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书面表达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学生落笔困难的问题。3.4.3联系生活,真实表达。写作素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老师要根据课文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而老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基础就是认识学校,关心学生的校内日常生活,多和学生聊天、互动,从而认识学生校外现实生活的丰富经验。在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时,学生针对读写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琐碎事情,并搜集写作的生活素材。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练习,学生自然就会关注生命,洞察生命,并不断地思索,因此,在《落花生》一课教材中,读写结合点就是:“利用借物喻人的表现方式,将身上有着落花生一般品质的人或物加以描述。”课程中,老师给出多个情景照片,指导学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历,找到与自己日常生活、观察经历相匹配的生活素材,轻松地把日常生活经历和表达方式结合,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自己对事件、人物的思想与观点。
3.5明确评判准则,增强评判针对性,充实评判主体
在读写结合课程中,给学生建立一种清楚、具体的评判准则至关重要。一种明晰具体的书写评判准则,不但可以在每个学生刚落笔写作的时间内给每个学生提供明晰具体的写作条件,让每个学生写作的目标、效率提高,从而达到不跑题、不遗漏基本知识点,还可以在对每个学生的创作评判时,把评判的权力下放给每个学生,在分组互比、同桌互相评比等中,每个学生都有据可依,自己也就可以对每个学生各自创作内容做出合理、客观、有效的评判。
4结论
文章所研究的读写结合课程,特指在学校语文课程中以锻炼语文教学教育基本功、锻炼学生阅读才能为主要目标,根据课标、课本、学生学情等,以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方式与技能作为阅读融合重点,并以模仿书写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片段型作文练习的一种读写结合课程形式,旨在使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取得实效,培养学生的在阅读方面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提高学生思想、个性和人格等方面语文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
作者:王冰 单位:甘肃省宕昌县韩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