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改下课堂辩论赛教学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是一种实现师生互动与对话的开放空间。语文课堂辩论赛则是一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学习,以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语言文字知识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以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创新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课堂辩论赛的开展可以从顺势引题、提炼辩题、把握方向以及总结收尾这四大方面得以落实。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课堂辩论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的实际发展之需要,也是课程改革深化之体现,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把辩论赛引进初中语文课堂,这是落实新课改的有效途径之一,也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语文课堂辩论赛,即通过辩论促进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能够深挖理解某个观点,从而掌握更加丰富且深刻的知识。其不仅能够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合作力。
一.开展课堂辩论赛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主,且训练形式单一。其忽略了将知识有效融合进语文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积极开展辩论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摆脱过去语文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能够将学生推至主动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强化互动,提高学生理解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辩论赛,可以以课文阅读教学为载体,在学生掌握所学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知识点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堂辩论赛,以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如在教学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时,学生对于文中“父亲”年迈后依然在修建自家台阶的做法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考,教师便可以顺势利导,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年迈的父亲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修建台阶”为辩题进行辩论,让学生针锋相对地论战,将自己的意见和感悟提出来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通过一场简短的课堂辩论赛,学生不仅理解文中“父亲”修建台阶这件小事背后的深刻意义,感受到“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更加懂得自己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和对自己深深的爱意。
(三)注重引领,培养学生思辨力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利用语文课堂构建论辩平台、创造平等的对话空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以及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广泛实践的机会,这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自我锻炼、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进而自主参与到辩题的筛选、资料的搜索、方案的制定和活动的组织开展之中。课堂辩论赛结束后,学生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对辩论的基本素养。由此,学生便自主完成一段思辨能力的练习,课堂辩论赛的整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学习和培养自身思辨力与语文素养的过程。
(四)设置情境,发展学生合作力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课堂辩论赛是一种需要团队协作、群策群力的比赛,对团队整体的配合度要求高。通过课堂辩论赛这一实践情境,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身的闪光点,他们敢于在辩论中质疑不正确的言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对他人的见解进行补充与评价。如在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教师可利用课堂设置辩论情境,以“陈元方的待客行为是否可取”为辩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赛。学生对对方所持的观点进行合理辩驳,不仅要注意听清楚辩方所论证的观点是否严谨,还要考虑到自己团队的整体观点、坚持自己的分论点,同时还要灵活地整理材料和组织观点,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辩方一个强有力的反击。这样一来,学生在一场高度紧张而又激烈的辩论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起自己的整体观和团队合作力。
(五)示范反馈,培养学生创新力
《新课标》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语文课堂辩论赛是充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及进取精神的一种课堂活动。在辩论过程中,组员及对手的思维和表达都可以成为自己模仿学习甚至是辩题例子的对象,同样,教师在课堂辩论赛中的引领与指导及赛后的总结也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辩手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现场的反馈,甚至连在场的师生和辩方的体态与面部表情,都能成为辩手做出迅速判断的基础。整场辩论中师生和生生之间起到了相互的示范反馈作用,学生在不断的模仿—表达—反馈—修正—反馈的螺旋上升式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口语表达技巧得到即时、高效地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语言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学生在进行辩论时,不仅要注意己方的辩词是否合理、清晰,还要听清对方辩词是否严密、准确。为了让己方的发言论证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学生需要在辩论实践中不断地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呈现出一场场精彩的即兴辩论。正是在这一次次不断的质疑与辩驳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开展课堂辩论赛的施策
(一)构建辩论氛围,激发体验
辩论赛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它能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与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气质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开展辩论赛前,应先构建良好的辩论氛围,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参与辩论赛的体验。这样既能践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中,逐渐学会内化“自我辩驳法”策略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短视频:一段为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另一段为和平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两段有明显对比的短视频,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后感,进而促进辩论氛围的构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发学生对自己所处生活时代的思考与感悟。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梁启超先生关于“最苦与最乐”的观点和相关论证,以“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为辩题开展辩论,这样的辩题不仅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思考,还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和对辩题的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对苦与乐的认识,培养自身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二)利用教育机智,顺势引题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蕴藏着优美的语言和精辟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这些经典文章时,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还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育机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例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学生道:“朱自清已是一个成年人,他的父亲却为了给他买橘子而爬月台,难道这不是溺爱吗?”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课堂中其他同学的共鸣和讨论。该问题是发生在课堂真实情境中的,且与所教学的课文内容密切相关。为了能巧妙地回答学生这一问题,并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时教师便可利用教育机智,顺势引出以学生问题相关的辩题,及时组织开展课堂辩论赛,让学生以“这样的爱是不是溺爱,值不值得提倡?”为辩题开展辩论。这样的辩题并没有很艰深,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经过一场激烈辩论,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背影》这一文章的主题,而且还辨清“爱”的方向,更加懂得父爱的伟大。
(三)精心组织策划,提炼辩题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可辩性的辩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学趣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辩论赛时,应在课前精心做好组织策划工作,提炼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辩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教学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一文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炼作者的观点并学习其论证方法,最后在学生了解作者在“怀疑”与“学问”之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怀疑精神”会对自己的生活及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提炼出“人生是否需要怀疑精神?”这一辩题,组织学生针对辩题展开辩论。该辩题既联系学生个人对生活及人生的认识,又具有极强的可辨性,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认识。在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给予指导与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论据表述确切是增强辩论说服力的重要手段,并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怀疑精神”不仅适用于做学问方面,还适用于求学和认识世界上,进而拓宽学生的辩论深度和广度、敏化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自身的审辨思维能力,成为理性开放的未来公民。
(四)适时指导激励,促进辩论
辩题的科学性、吸引度及争议性,是课堂辩论赛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应在组织课堂辩论赛时,提炼恰当又具有趣味性和争辩性的辩题,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适当给予指导与激励,以促进辩论能够顺利展开。例如在教学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二课时前,教师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可以先引导学生课后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来为下节课即将展开的课堂辩论赛做充分的准备,接着在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再组织学生确定辩论赛的正反两方,之后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为辩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课前做好开展课堂辩论赛的准备,便可以找到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与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引用准确且充实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还应进行背景知识链接,引导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思想的深入理解并培养学生正确且积极的价值观。
(五)把握辩论方向,掌控全局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偏题的情况,教师作为课堂辩论赛全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及时、适时地予以纠正。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愚公移山有没有必要”为辩题展开辩论。在刚开始辩论时,学生会先摆出自己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态度立场,为课堂辩论赛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课堂辩论赛进行过程中,反方认为:“愚公要求自己的后代都要移山,这也太家长主义了,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后代,这会让他的后代失去了个人理想的!”而正方反驳道:“你怎么就肯定愚公的要求是让了他的后代失去了个人理想呢?”有了这番正反辩论后,全班同学就愚公的子孙后代进行激烈的辩论。为了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辩论轨道上,教师应顺势抛出文章的意旨———《愚公移山》里传达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种不可磨灭的力量。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在引用论据证明自己观点进行辩论时需要把握好中心论点,这便能使课堂辩论赛起到以导促学、以教辅学的预期效果。
(六)做好收尾总结,画龙点睛
每场课堂辩论赛结束之后,学生的反思与教师的总结都是做好课堂辩论赛收尾工作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及自我总结。教师的收尾和总结工作,包括点评并总结学生在整个课堂辩论赛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与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日后更好地应对课堂辩论赛。当学生对辩论的内容上出现分歧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要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观点。同时,学生也可以总结自己在课堂辩论赛后的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语文课堂辩论赛才能不流于表面,确保实效。
作者:全舒婷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