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发展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在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路径变得多元化,新闻内容提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加便捷,这些无形中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整体效率,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给受众带来更多选择的机会。
1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1.1新闻传播方式多元化
传统新闻信息传播路径主要有报纸、电视和广播等,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给新闻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手段和路径。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新闻客户端等载体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使新闻的传播变得多元化。
1.2新闻传播内容更丰富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不仅给受众带来了丰富的时事热点等内容,也可以为新闻内容的展现形式提供路径,如新闻内容可以利用视频和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传播,使新闻内容的呈现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这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还缓解了传统新闻阅读带来的视觉障碍[1]。
1.3新闻传播的范围更广泛
在新媒体视域下,受众可以对其他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内容进行转发和评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到新闻热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新闻的传播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信息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受众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资源。随着新闻传播媒介和载体的不断増加,新闻的传播范围也逐渐变得更加广泛[2]。
2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所面临的问题
2.1新闻价值降低
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受众逐渐成为新闻内容的发布者和制作者,导致信息的传播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声音,有消极的、积极的、负面的、正面的等等。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新闻制作单位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把关,导致新闻内容信息不够全面,给新闻制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挑战[3]。不仅如此,在新闻发布的评论区也出现了不同的场景,有不符合现实生活状况的,也有与新闻内容相对立的,甚至还会出现不符合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言论,这导致新闻的价值直线下降,而新媒体的参与也逐渐成为一些人散播不当情绪的载体,严重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判断。
2.2侵权现象
现阶段,新闻传播虽然在新媒体背景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侵权情况。如用户在使用微信“摇一摇”时,就可以获取周边用户的信息,这对于被摇中用户来说,属于一种侵犯权限行为;微信支付作为一种交易软件,需要用户绑定银行卡和身份证等信息才能使用,这样微信支付平台管理后台就会留存用户个人的相关关键信息。如果该支付平台出现“被攻击”等情况时,那么用户的个人信息将会被泄露。
2.3新闻信息泛滥
新媒体视域下,普通用户成为“新闻发布者”,普通用户“发布”的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新闻审核程序,且内容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制作手段低下,导致新媒体中出现虚假新闻。同时传播的内容十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真实新闻信息的获取。
3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有效策略
3.1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视域下,新闻信息传播须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融合。新闻制作单位在媒体融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解决好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在保证新闻信息量完整的同时,加快新闻传播的整体速度,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二是要解决好传统媒体传播效率。传统媒体由于传播局限性比较大,新闻传播的整体效率较低,新闻制作单位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增加新闻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从根本上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三是结合传统媒体具有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等特点,利用平台资源,打造媒体的真实价值和黏性。如传统新闻栏目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专属账号,通过内容的权威性在新媒体平台上树立形象,发布每期新闻内容。这既保证了账号的真实性,又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内容的传播。
3.2国家出台相关法律制度
新媒体的使用,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新媒体的监督监管。如用户利用新媒体制作和传播谣言,发布危害社会和谐和安全的言行,对新闻内容过度解读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网络监管部门是难以得到解决,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以约束和治理。相关部门在制订政策时,要把知识产权作为重点,通过新闻发布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新闻发布者所发表的新闻内容予以版权保护,防止用户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或者使用不当、不合规平台窃取新闻内容等。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保证新媒体健康发展,为新闻传播营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
3.3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融人,利用新媒体诈骗的事件越来越多。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用户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好自身财产和权益保护。首先,用户利用网络获取新闻信息时,要注意浏览的网站或者网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用户自身的信息是否有保护功能。同时,用户可以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等的学习力度,通过学习加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对浏览的网站进行科学辨认,避免不必要事件的发生。其次,学会甄别新媒体资源提供的各种信息,不要轻易地泄露个人重要信息,避免诈骗事件的发生。最后,用户可以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或者是防护诈骗信息的应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如我国新出台的“国家反诈骗中心”APP,该软件可以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保障,也可以对用户手机接收的信息进行辨认,可以起到警示和监督的作用。
3.4提供便利的新闻资讯平台
手机已经成为受众浏览新闻内容的主要载体之一。在进行新闻传播时,新闻发布者可以通过受众所处的地点,推送当地的新闻内容,让受众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处地区的新闻事件,还可以通过用户浏览不同类型新闻的阅读次数和时长,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此外,相关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资源建立新的新闻资讯平台,给受众带来更多新闻浏览的途径,从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和质量[3]。例如,《新闻联播》《新闻早班车》《新闻晨报》等入驻微信公众平台,新闻节目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实现快速的传播,这样不仅达到新闻信息传播的目的,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受众带来阅读视听的便捷通道。
4结束语
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方式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间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要做好新闻的传播工作必须要做好两者之间的融合。新闻内容信息要充分结合新媒体下新闻传播的特点,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新闻传播策略,使内容更加贴近受众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磊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发展篇2
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型媒体[1]。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促进新媒体的类型层出不穷。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覆盖、智能终端设备普及的今天,新媒体技术既成为新媒体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传统媒体升级变革的鞭策力。传统媒体曾凭借其在新闻发现、编辑与传播过程中拥有的极大优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然而,基于新媒体技术出现的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新闻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人必须认真辩证地分析与解读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的内在逻辑,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结合新媒体的特征与新闻传播规律,创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路径,继续发挥新闻媒体的职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资讯。
1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产生的积极影响
1.1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能提升竞争力
新媒体技术使新媒体具有新闻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与受众互动便捷高效的优势[3]。与之相比,传统媒体则具有受众范围广、权威性高、系统性强的优势。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与传统媒体“合体”,可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扬长避短,相互促进。具体来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既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平台优势、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庞大、专业的内容采集、采编队伍,有助于新媒体快速发展。比如,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旗下《星沙时报》坚持“移动优先”发展战略,主动顺应全媒体融合趋势,三成人员巩固报纸阵地、七成人员做活新媒体,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主动打造新的媒体平台,创新新闻呈现方式,重构新型内容与用户关系,既“千人千面”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实现媒体的社会价值的同时占领了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由此可见,新闻传播机构必须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二为一,把握受众需求,力求树立可信度更高的新闻品牌,构建信息量更大的新闻承载平台,生产时效性更强的新闻热点内容,为新闻传播插上“双翅膀”。
1.2新媒体首发优势填补传统媒体短板
传统媒体的新闻播报节目版块固定、播报时间固定、播报渠道也相对固定,时事新闻以天为单位进行更新,热点新闻的首发常受到时间、渠道与节目版块的束缚。新媒体技术使新媒体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4],热点新闻出现后,就能迅速在各类新闻机构的新媒体平台上播出,极大满足了现代受众群体对新闻时效性提出的要求。比如,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新媒体凭借技术优势,在快速跟抢新闻播报上远远领先于传统媒体,冬奥会金牌颁发以下午4点为界,多数都市报、早报等传统媒体往往来不及等赛果,无法实现新闻及时性。这对传统媒体来说形成了压迫感,但却是网络媒体在播报大赛时的优势所在。由此可见,除了突出性的新闻事件以外,对于一些重大新闻的跟踪报道,新媒体凭借其“随时随地”可传播的绝对优势,将受众群体关注的、期盼的新闻第一时间发布到平台之上,发挥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新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
1.3新媒体交互性促进新闻报道语态转变
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语态更活泼、有趣,且富于变化[5]。媒体人在新媒体上进行新闻传播,会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不同的新闻信息源对新闻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原汁源味”进行转发,其新闻语态都符合新媒体的特点。除此之外,新媒体还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受众不仅从新媒体平台上获取到信息,还可以通过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等。2020年《四川观察》记者深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阿布洛哈,对脱贫攻坚进程和成果进行采访报道,直播悬崖村通车,短视频作品《走进阿布洛哈》获得四川省短视频融合创新奖。在表现形态上,该作品语态活泼,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利用视频博客(VideoBlog或VideoLog,简称Vlog)、漫画、手绘等形式增加趣味、增强网感、增进互动。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中,也会对传统媒体所运用的传统式的新闻报道的语态产生影响。传统媒体要把握受众的心理,坚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时代,新闻内容应更注重从民生的视角切入,更重视受众的阅读体验,使每一则新闻既有热度,又有深度,更有温度。
2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有效应用的关键
2.1理清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
新闻传播曾经是传统媒体的“重点戏”,是传统媒体积累受众群体,树立媒体品牌的重要抓手。时至今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理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原则、立场、理念是统一的,其区别主要在于新闻传播的方式、形式,以有受众的体验感等方面。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新闻市场,其目的也并非是与新媒体争夺市场资源,而是为了给自身创造一个更易接触到受众,更符合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渠道、新平台,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体之后,产生“1+1>2”的效应。因此,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工作中,传统媒体一定要摒弃故步自封的自我保护心态,从新闻传播产业发展的时代高度上,将新媒体平台、渠道纳入新闻传播统筹规划中来,对新媒体、传统媒体都进行准确的定位,使新闻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受众的面前。
2.2认清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实质
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基于新媒体技术实现的,但新媒体的优势却不仅仅体现于技术上的优势。如果将新媒体简单地看作是新闻传播的一个新渠道、新平台,单纯地将正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复制、链接到新媒体媒介中进行同步播放,就抹杀了新媒体在内容创作、受众体验以及与受众构建的高黏性关系中的作用。新媒体在新闻内容的传播方面是电视媒体、报纸媒体的有效补充,但由于不同类型的新媒体的新闻呈现方式不同,受众群体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新媒体上传播的新闻内容必须进行二次创编,使其“接地气”,才能“有人气”。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既要观其表,发挥其长处,又要思其里,挖掘其潜能,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环境与需求,将新媒体当成新闻传播创新的平台,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富有实效。
2.3新媒体思维和组织结构的转变
传统媒体被认为是没有互联网基因的媒体,意味着传统媒体的业务流程、业绩考核、操作环节等都没有渗透高度灵活的互联网特性。因此,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传统媒体擅长并坚守的新闻传播领域,就必须更新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思维模式,促进组织结构的转变。对于电视媒体而言,黄金时段是宝贵的资源,不仅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更会影响到电视媒体的收益。但是在新媒体时代,黄金时段正在贬值,现代人加快、加紧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了黄金时段商业价值的消退。新媒体的互动、自选特征使人们更倾向于能够将部分新闻获取权掌控于自身手里的“黄金节目”中。因此,传统媒体应主动优化组织结构,再次利用其具有的资源优势,走在新闻传播领域变革的前列,继续引领新闻行业走向更好的未来。
3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的创新路径
3.1打造新媒体的新闻产品品牌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了8款增幅超行业均值的百万级自有App产品,“央视频”“云听”和“央视文艺”下载量增幅均在50%以上;拥有超200个百万级以上粉丝/季度累计阅读量的头肩部账号矩阵,其中“央视新闻”在微博、微信、抖音平台粉丝量/季度累计阅读量均破亿,“央视”特色的新媒体品牌持续“出圈”。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只有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才能发挥其在新闻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要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中,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效应,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就应该汲取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打造具有新媒体特色,融合传统媒体资源的新闻产品品牌。媒体人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新媒体的实质,在信息生产、加工、反馈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从而寻找到适合创建新产品、传播产品、运营与发展新产品的可靠渠道。首先,传统媒体应该实现战略升级。理顺与各个合作平台的合作关系,对原有的节目进行二次开发,基于已经掌握的受众用户数据,对优势资源进行二次升级,发挥自身在新闻传播领域内的领导力,进一步强化内容优势,基于新媒体为用户提供“私人定制”的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与自我传播力,改善受众的信息接收体验,使受众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特殊新闻需求得到满足。其次,传统媒体应该基于新媒体技术实现内容的深度传播与精准推送。新媒体具有传播方向多维化、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效能显著化、传播机制互动化等特征。打造新媒体品牌,必须充分体现上述几大特点,并且鲜明地强化上述几个特征,使其在新媒体时代,特征变优势,优势成品牌,走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扩大用户规模,增加用户黏性。再次,创建新媒体品牌,必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实现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转型升级。制度建设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稳定性、有效性的特点。媒体要鼓励从业人员主动探索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规律与特点,激发工作热情,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发稿标准、流程、考核指标等,形成适用于新媒体的工作绩效管理体系,使新媒体得到人力支持,继而获得技术支持,从而促进生产流程的升级优化,打造出新媒体界的新闻品牌。
3.2革新新闻生产流程和机制
新闻基于新媒体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传播是基于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机构的关系管理和数据分析实现的。新闻的制作机制包括创作、传送、编辑和制作[6],任何一则新闻的出炉都需要经历上述流程的各个环节。经过复杂制作、发布的新闻在新闻节目中仅被播报一次,意味着新闻产品仅被消耗一次。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新媒体平台上,新闻产品可以被反复使用与阅读,在完成首次传播后,仍然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二次传播。不同的新媒体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新闻产品的二次开发,二次开发后的新闻产品产生了新意,在传播链条上继续得到延伸。因此,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中,需要进行生产流程和机制的革新。首先,受众关系管理创新。皮尤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自媒体已经成为社交领域的新型媒体。自媒体平台上,一些用户是新闻事件的见证者,他们拍摄并分享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既可以丰富新闻事件的素材,还可以提高新闻事件的曝光度,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体平台既要注意吸引大量的粉丝关注,也要善于从瀚如烟海的用户传播的信息中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或对新闻报道有促进作用的素材、资源。其次,生产流程的创新。传统媒体想要在繁荣发展的传媒行业中竞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构建严谨、高效的全媒体平台。全媒体平台是由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电视节目直播评论平台以及互联网上的其他自媒体平台组成[7],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都成立专项小组,每则新闻在传统媒体发布的同时,相关素材也被会投放给各个专项小组,各个小组根据自己所负责的新媒体平台特点,完成新闻的制作与发布。比如,2017年1月1日上线的四川观察客户端是四川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一款新闻资讯类产品,是加速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媒体力作。随后,四川观察逐步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建立自己的账号,如抖音号、快手号、微博账号、哔哩哔哩账号、微信视频号、百度百家号等,形成了四川观察全媒体IP矩阵。新媒体矩阵不仅主动发布大量资讯新闻短视频,也更重视与粉丝、用户的双向互动,四川观察抖音号开设的“观观爆料箱”小程序就是专门和用户互动的窗口。通过对用户关系的运营和强黏性管理,既丰富了新闻事件的素材,还最大限度增强了互动,从而革新了新闻生产流程,最大化扩大了新闻传播边界,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
3.3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多维度合作
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崛起使传统媒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新媒体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发展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如果要进一步推动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有效应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应该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多个领域展开多维合作。首先,新媒体应该与传统媒体助力新闻业实现“二次发展”。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涌到人们面前,而人们对新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就能有效提高新闻质量,快速、及时、精准地推送与人们需求相符合的新闻与广告,使新闻平台的合作价值进一步增强。比如,2022年6月,四川广播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视台联动推出的《三星堆新发现•揭秘》大直播就是一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多维度合作的有益尝试。仅第三季的三场直播,四川观察App累计观看人数就达80万次,全网阅读量突破1.3亿次。与此同时,新媒体端也与传统电视媒体进行联动,开发了《直击“星”发现》《又见三星堆》《文明之美看东方》等系列新媒体内容产品,包含短视频、VLOG、纪录片等,促使三星堆内容“二次发展”,完美地诠释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助力助推新闻内容发展的模式。其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数据共享。尤其是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得到准确的统计结果,这些数据所隐藏着的社会价值将会给传统媒体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领域,还需要实现跨学科合作,如新闻传播学与统计学、新媒体营销与经济学等,并且要培养大量的跨学科人才,为新媒体的应用提供人才支持。
4结语
世界在改变,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新媒体作为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与活力,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能。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弱化趋势十分明显。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构建属于自身的新媒体平台,或者积极地与其他新媒体平台展开深入合作,积极探求新媒体时代能够促进新闻传播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传统媒体在探索新媒体的合作与转型的过程中,新媒体自身也在探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新闻行业应该规划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统一发展战略,形成彼此促进、互为补充的发展模式,继续发挥新闻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陈茜 单位:四川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发展篇3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趋势下,人们彻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社会不同群体对于信息的广泛需求中,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新媒体技术主要依附于互联网,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借助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途径以电子设备为载体向人们传递海量信息,满足人们对于多元化信息掌握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广泛且速度快的优势,本着数字化特征在新时代迅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应用中,必须充分遵循全面性与真实性原则。在新媒体技术盛行的年代,新闻传播行业必须尝试改革创新,改善传统工作属性,积极响应并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新媒体技术概论
1.1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虽然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更为国家事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距今为止在学术界对于新媒体并没有统一的客观性概念[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将信息的传播与接收置于同一空间,既能满足人与人之间的跨空间交流,又能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数据时代的引领下,新媒体是建立在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基础之上的,加之AI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运用,优秀的新媒体平台为每一位用户进行画像,较传统媒体实现了精准化的传播。但是客观分析,媒体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途径,只要社会发展,这种传播信息的途径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如古代传递信息的信鸽,20世纪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21世纪以来,电脑、手机以及智能设备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相较于古代传播信息的信鸽而言,报纸、杂志就是新媒体,此处只是阐述逻辑,信鸽并没有被定义为媒体。而如今互联网技术产出的新媒体,将电视、杂志、报纸、广播变成了传统媒体。由此可见,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一直处于发展的过程,在未来科技不断进步中,如今的新媒体也终将会成为旧媒体。因此,新媒体与旧媒体只是时间上的相对概念。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媒体,是因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各大网络平台推行的社交软件、短视频等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
1.2新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总体可以从下述4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新媒体技术具有动态性。其主要是社会发展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撑,在时代因素的辅助下,新媒体技术顺势登上了社会发展的舞台。同时,其动态性还体现在时间的相对概念上,这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新旧媒体之间的交替更迭趋势,即报纸、杂志相较于古代的信鸽、书信等是新媒体,而电视、广播在报纸、杂志方面可视为新媒体,在数字化时代,电视、广播就被视为与杂志、报纸同等位置的传统媒体。第二,新媒体技术具有高效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信息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同一时间与空间的传递,变得不受任何限制,只要有互联网、通信设备,就可实现传递任何信息。第三,新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首先,新媒体技术不限于使用客户,可以是公司、企业,也可以是个人,任何人都可以是消息的传播者与分享者。其次,信息传播多样性。可以传递国家热点新闻,也可以传播自己的个人生活,范围没有任何限制。最后,新闻形式的多样性。比如:文字、语言、视频、图片等都可以是新闻传递的形式,不再受传统文字局限。第四,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在消息的传播中,用户可以接收新闻媒体消息,新闻媒体也可以接收用户的消息,更可以转载一个有价值的内容。在新媒体技术下,新闻媒体与用户之间可以实现消息交互[2]。
2新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
2.1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新时代背景下,传播信息的效率成为广大用户关注的问题,而新媒体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信息传播效率不断随着用户的需求持续增强,始终将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视为其发展的核心。新媒体提高信息效率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方面:第一,改善了传统用户接受信息的地位,在传统媒体中,用户接受信息需要经过相关媒介,如报纸、电视等,用户难以第一时间直接接触信息。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用户不再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现者,一旦在相关平台发布,用户就可成为信息的首位发布者。第二,以往传统媒体上的被动式接受,改为用户选择性接受,信息吸收效果更积极。在移动客户端平台中,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不再依附于报纸、广播等媒介,极大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除了传播之外,客户端还可以有效互动,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平台[3]。第三,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信息到达更精准,实现差异化传播,为每一位用户定制信息,到达即接受。
2.2提升新闻传播质量
首先,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上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知尽天下事,为用户掌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其次,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新闻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可以是视角转换,也可以是丰富的视频组合,为用户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加之在音乐的渲染下,用户获取新闻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不再像观看文字消息那种完成任务般的心态。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新闻更能被用户所理解。最后,新媒体技术为新闻传播设定了用户交流平台,用户在观看新闻消息的同时,如出现质疑,可以在网络平台互动,在广大用户的交流中,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新闻内涵。在上述三方面的支撑下,新媒体技术在提升新闻传播质量方面具有较强的辅助性。
2.3增强用户参与感
新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新时代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并快速覆盖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支撑,获取新闻消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对于新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新媒体技术始终将用户的参与感视为核心,如用户可以发布新消息,可以在平台互动评论,这些优势都是新媒体技术得以发展的主要成因。在新媒体时代,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传播的信息广大用户也可以评论、转载等,在整个平台中,用户似乎成为主体一般,在增强用户体验感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热情。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环境中,用户之间并无过多交集,彼此也不认识,这就使得用户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也不会有所忌讳,在轻松的交流氛围中,用户的评价也会更加客观,不会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更是信息、新闻的发布者。
3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中应用问题
3.1影响新闻的严谨性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于信息和新闻的认知或有误区,信息不等同于新闻,相较于信息而言,新闻更具权威性与准确性,信息的真假有待验证,新闻的准确性可以肯定。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夺取市场竞争优势,提升发展效率,也会在发布新闻的同时再三确定其准确性,对于收编的内容严格审视,直到确定毫无问题才能通过相关媒介传递。如此一来,新闻传播的实效性难以保证,这就导致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传播速度有所局限。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用户对于新闻关注度较高,部分用户会借助新闻蹭热度,例如部分用户为了博的关注,在不了解新闻的情况下,通常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解说,而解说也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不会像新闻媒体那样关注新闻的真实性。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用户为了不当得利,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消息,影响大部分用户的网络体验,他们的发布不会去考虑是否影响不同群体,而是以博得人们的关注为主。此外,新媒体技术支撑下,新闻传播行业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现阶段早报晚报、电视新闻等收视率持续下跌,对于传统媒体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而在这一高压环境下,部分传统媒体也在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追求速度快、内容丰富,追求话题热点,以往高度重视的新闻的责任意识有所减退,长此以往,将会进一步恶化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形势。
3.2新闻创新性缺乏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速度上与传播范围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新闻质量方面,不敢完全确定其超越了传统媒体。现阶段,大部分媒体平台在拿到新闻资料的同时,为了确保其发布实效性,很少去对于其中的内容详细分析与筛选,都是在第一时间抢占热搜,博得用户关注度[4]。就算发布的新闻具备真实性,但是在没有经过筛选与整理的情况下就发出,会导致大部分内容之间缺乏足够的逻辑性,新闻的重点也难以突出,在观看中主要依附于用户的主观意识分析,难以在排版中领悟其中的内涵价值。而传统报纸媒体会按照新闻的重要程度排版,也会用字体来区分新闻的重点内容;传统的电视媒体会在每天的7点播报,将新闻整理成不同的小段,在每一小段中对于观众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播放相关视频。同时,互联网新闻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导致大部分媒体平台传播的新闻消息大同小异,在热点事件方面报告几乎相同,新闻来源趋同。同用户在观看中重复刷到相似的内容,也会对新闻传播行业产生怀疑。此外,新媒体技术对于新闻传播行业之间的竞争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愈发激烈的竞争趋势下,新闻传播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可谓是术业有专攻,内部工作也在逐渐精细化、规范化,如PS需要专业人员、视频剪辑、音频加工也有专业的新技术对其进行优化,而专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的各项技术。但是当前部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尚且不足,如部分从业人员在编辑方面、音频制作、内容整理等方面难以满足新闻发布需求,导致新闻报道风格、个性化丧失。
3.3新闻监管体系不完整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新闻传播的时间与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传播范围也在不断加大,这就意味着新闻的覆盖面可以蔓延至全中国。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新闻发布不再有所局限,除了传媒企业之外,公司、个人都可以传播新闻,新闻内容的广泛也是难以想象的。加之承载新闻的平台不受任何限制,如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各大平台都可以发布,这也就预示了新闻的广泛程度,大量的信息使人应接不暇。可见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网络平台的新闻监管体系工作面临困境,工作难度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虽然当前国家对于互联网的监管较为严格,在发表言论、申请账号等方面都要求实名制,避免部分用户将互联网视为法外之地,更为了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出台了具体的法律条款来维护互联网新闻传播环境,但是网络活动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或由于人数的庞大,或由于新闻传播的频率较高,用户推广较多,导致平台在监管中出现部分违法信息难以有效辨认的情况,对于造谣者难以挖掘,同时还缺乏权威的惩罚措施,管理方面过于人性化[5]。由于国家法
律以人文本的特点,导致大部分人群钻法律空子,致使不良信息、虚假新闻在网络平台满天飞,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因此新闻监管体系在新媒体时代亟待完善。4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应用
新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化科技的产物,为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为新闻传播行业高效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对于其市场发展提供了导向。新媒体在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中的有效使用促进了新闻传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接下来主要从新闻传播内容与传播方式两方面浅谈新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行业中的优势。
4.1内容
一方面,个人空间与社交网络的融合。在社交网络平台中,不同的个体用户可以分享各路消息,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认识更多的网友,这就意味着个人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是新闻传媒,也可以是诸多的个体用户,在获取新闻消息的同时,广大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转载,这就使得新闻消息可以很快在网络平台流动,并形成良好的循环状态。这些消息一经发出,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互动讨论,任何一个热点话题都可以凝聚众多的用户形成互动,围绕新闻消息发表言论。与此同时,社交网络服务具有权威性,新闻消息可信,不会凭空而来。社交网络服务与微信、微博等相关平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用户在关注或者发表言论时必须实名制,保护广大受众用户的隐私。正因为社交网络服务具备上述一系列优势,致使新时代用户广泛推崇,社交网络服务也随之崛起,推动了新闻传播速度、广泛程度,从而进一步得到发展。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传播应用。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闻传播行业借助信息技术在新时代快速崛起。媒体与网络融合发展优势有4点:第一,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媒体的成本,媒体广告收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网络创收稳定。同时,媒体技术拓展了新闻资源,在技术的优化下使其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这也就意味着媒体技术自身已具备充足的竞争力。第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产品和信息。同一平台、同一信息分类界面,因用户习惯、喜好不同,内容的呈现也是千人千面。第三,新闻消息可以在网络平台相互转载分享,用户相对自由,可以有效避免新闻消息出现被垄断的情况。此外,网络新闻相较于传统媒体具有更多的时代性优势,如消息传播的即时性、用户的互动性等。现阶段,手机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互的主要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的盛行已经预示着新媒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客户端可以在网络平台获取大量的新闻消息,也可以在平台互动讨论。第四,网络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发布视频、音频等,使新闻消息的传播更具丰富性、多元性。这一优势主要依附于流媒体技术、视频解码技术等,在多种技术的融合下促使音频、视频运用于网络中,丰富新闻消息的内容与传播形式的多元化。
4.2传播方式
关于传播方式,可以从下几点解析。
4.2.1应用信息获取技术
新闻传播的前提是发现新闻,而要发现新闻,将其整理出来进一步传播给广大用户,就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采集新闻。早在之前,搜索引擎已经产生,这或是网络技术的产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已经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创新与改善,创新的方向可以将其概述为4个方面:一是查询速度有所创新,比传统更快;二是查询得更加全面,通常称为查重能力;三是查询结果更加准确,提升了新闻的可信度;四是搜索引擎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搜索引擎在这4个方向的创新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捷[6]。
4.2.2实现更大突破
现阶段,手机成为用户的主要交流工具,以手机为主的移动媒体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无线网络传播成为新媒技术的优势,超越了有线网络传播,以手机为首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在移动的情况下获取连接。如此一来,移动媒体的使用不再受范围限制,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新媒体核心技术是IP,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语言、视频、大数据等多元化服务。新阶段,手机可谓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手机浏览新闻消息方便快捷,用户在观看新闻之后可以转载,在转载中也是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途径[7]。
5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主要依附于互联网技术、通信发展等一系列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更为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闻传播行业如何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在时代的进步下不断发展,提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杨玉莹,李聪聪.浅析中华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困境和特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4):82-83.
[2]李晓萌.媒介融合时代如何提高报纸竞争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7):41-42.
[3]伍家岐.基于新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6):61-64.
[4]智慧,陈功.流动时空中主流新闻媒体传播体系的融合与构建[J].当代传播,2022(2):54-57.
[5]逯洁.试论传播视域下移动新媒体新闻App[J].科技传播,2019,11(4):19-20.
[6]理平,俞立根.具体困境与整体困境:媒时代的传播伦理变革与研究转向[J].传媒观察,2022(2):40-47.
作者:王斌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