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仅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在互联网普及化背景下,高校内部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成为了高校学生发表言论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借助网络技术传播的快速性和无界性,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得到扩大。将传统网络舆情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计划强化高校引导舆情的能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氛围是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舆情;高校

0引言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手机、计算机等设备的普及,丰富了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使网络舆情的影响了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由于网络舆情就是对热点话题进行意见集合,这导致舆情的传播能力存在一定未知道性和不规范性。大学生作为国家接班人与建设者,网络舆情的非理性话题,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应当及时意识到网络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为学生处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1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及特点

1.1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

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环境下,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关注信息产生的一种反应,秉持着情绪、态度,而高校网络舆情则是网络舆情的一种新概念,同时也属于社会舆情,网络舆情主要通过微信、微博、抖音、QQ等社交软件进行传播。高校网络舆情,是在高校范围圈内出现的突发重大事件或者影响力较大的事件,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对发生事件产生看法,对其进行讨论和交流。

1.2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在高校发生重大事件后,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和交流,会进一步引发舆论的传播和发酵,从而引起众多网民的集体关注,网络舆情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2.1网络舆情具有多样化和复杂的特点;1.2.2网络舆情对学生情绪感染性强;1.2.3网络舆论具有可控制性和可引导性;1.2.4网络舆情自由、交流灵活;1.2.5网络舆情具有较强隐蔽性;1.2.6网络舆情具有及时性,且互动突出。

2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

2.1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不成熟

校园网络的普及,构成了高校开放的网络交流格局,同时也打造了互动网络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网络舆情形成于高校网站、微博、网络论坛、朋友圈、抖音等网络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载体得到了不断的创新、改进,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民主的社交平台。对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提供了支持,高校中,有部分的学生都会在网络上发表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甚至部分学生会主动参与到事件中,这样的情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校的学生敢于发声、思想独立,因此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因为部分学生思想不成熟,阅历不够丰富,极易被舆论所误导,从而出现错误的做法以及想法,甚至学生冲动的做法会进一步扩大舆论的发酵。高校网络舆情形成如图1所示.

2.2网络舆情监管体系不完善

信息网络具有宣传互溶、资源互通的性质,因此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部分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控制网络舆情,既从上至下的管理方式,其中上传下达是高校做主要的管理方式。在高校二级管理体系下,高校管理媒介林立,为各自管理、各自宣传的状态。高校舆情管理的专业机构少,在舆情管理过程中,主要将管理责任划分给几个人,缺乏统一负责人,舆情管理体系主体明确。

3信息技术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影响

高校构建网络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交流、积极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及交际空间,但这也为学生表达思想以及监管舆情提供了良好平台,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信息网络中存在的非理性舆论以及虚假信息会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

3.1信息技术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交流和表达思想以及高校监管网络舆论的平台,使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身的爱国思想以及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信息技术,网络舆情之间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思想碰撞,且可以及时纠正学生产生的错误思想。同时网络平台中的积极和正面的舆论思想可以对学生意识形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帮助形成独立意识,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会轻易被网络舆论所影响。

3.2信息技术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产生的消极影响网络平台是开放性平台,包含的信息比较复杂,而且网络信息具有匿名保密性,部分网友会在网络平台上发表非理性舆论和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判断能力。据调查数据显示,高校网络舆论发部分都偏向于感性话题,所以这些网络舆论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导致学生理性认知与网络舆论产生偏差。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平台虽然为人民群众带来了自由发表言论的交流平台,但话语霸权主义仍然存在,若形成后将会出现垄断性舆论导向,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此外,网络中存在的大量虚假信息,也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从而影响学生对价值的判断。

4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策略

4.1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监管系统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该包括对网络舆情进行提取、筛选、分析、网络舆情选择、负面网络舆情预警等机制。借助大数据监测技术,构建管理网络舆情信息数据库,通过设置舆情关键词,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和管理,将管理系统监测到的舆论事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提高管理舆情监测能力和管理能力。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特点,构建高效舆情检测体系。切实做好网络舆情监测、有效引导、快速反应,提高网络舆情防范预警作用,将信息技术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4.2建立网络舆情应急机制

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快速引导和干预网络舆情,将舆情安全不同标准分类,如紧急、一般紧急、特别紧急。每个级别的舆情都应制定不同的针对性策略,并根据舆情的经济情况调动资源和力量对舆情进行及时引导,解决和化解舆情,有效利用校园资源,降低舆情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构建舆情应急机制,在发生重点舆情时,高校也能够积极应对、正确处理。在处理舆情时,也能够根据制定的应对方案,在最短时间内容控制舆情的发展方向,而这也是构建舆情应急机制的主要目的。

4.3建立网络舆情引导

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爆发式增长,各种信息混乱在一起推动给用户。面对这些纷杂的信息,需要有一个互联网的“意见领袖”出来,为高校的网络舆情做出良好的引导,互联网“意见领袖”对社会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按照教育的统一要求,建立专职辅导员,辅导员要与学生干部互相配合,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员队伍,同时组建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还要设立高校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需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流行文化,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新闻发言人可以是学校宣传骨干、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他们在成为新闻发言人之前,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之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工作内容是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走向,通过对外发言和信息发布对错误的舆情及时辟谣,阻止网络舆情的恶意传播和进一步扩大,让广大师生能够不被错误舆情引导。

4.4增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的舆情引导,除了政府和高校的努力之外,大学生自身也要增强自我素质培养。首先,高校要为大学生开设网络伦理道德教育课程,通过网络上的典型事例,对网络2022年4月1日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大学生能够认清网络谣言的危害,同时,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于那些错误或者不实的信息要坚决抵制,坚持“不传谣、不信谣”的理念。其次,要提升大学生辨别信息价值的能力,大学生的价值观基本已经形成,但是,仍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对社会媒体信息的价值判断,不会因为媒体的错误信息而失去自己的判断。高校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引导,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对网络舆情保持谨慎的态度。

5应用信息技术加强高校舆情引导

我国高校舆情具有鲜明的特点:舆情内容多元化、形式快速化、主体集中化、传播渠道多样化,这就加强了高校舆情引导的难度。如果还是采用传统人工手段干预,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对舆情进行监控。

5.1高校网络舆情分析模型的提出

信息技术为高校舆情监控提供了支撑,将舆情的引导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要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舆情信息进行处理,建立高效舆情分析模型,让舆情监控更加简单,方便。高效的舆情模型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预警和信息发布。该模型能够有效分析舆情发展和变化,从而进行科学预判。

5.2高效网络舆情分析模型工作原理

信息采集是高校舆情分析模块的基础。该模块会对各个渠道的信息进行自动采集,然后统一到网络存储系统中。再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加工、整理、从而形成舆情信息库。通过信息的采集,可以深入剖析舆情数据,从而进行预测警示,最后将分析结果推送给用户。

5.3舆情信息采集

高校舆情信息采集主要为以下几类信息:5.3.1主流媒体网站;5.3.2校内网站;5.3.3社交类网站;5.3.4即时类通讯工具。这些信息也是大学生经常浏览和使用的,因此,从这些途径提取出来的信息更加有用和精准,舆情分析模型将这些信息保存到信息库中,可以保持信息的更新速度。

5.4舆情信息处理

当舆情信息采集完成后,就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比如,提取关键字、建立搜索引擎、去除重复信息、数据清理、分区存储等。对于新闻评论,可以过滤掉无关的信息,只保留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和评论人以及评论内容等。对于论坛和微博信息,只需要记录信息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等。通过对信息的分类,预处理,就可以为舆情分析提供基础。

5.5舆情数据分析

舆情数据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对舆情的判断,从而为网络舆情的引导奠定基础。舆情数据分析要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通过统计图表对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舆情数据分析分为:主题聚类分析、主题关注度分析、热度分析、焦点分析、拐点分析、关联分析、趋势分析、话题度分析、舆情源头追溯、舆情受众分析。

5.6舆情预警

在对舆情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的基础上,要通过发展趋势和关联分析进行预测预警,对于突发敏感舆情信息要及时预警,让舆情引导由被动变主动。首先,要对舆情的走势进行预测,分析出舆情发展的方向,从而及时对舆情进行导向。其次,舆情报警。要根据采集信息中的关键词,进行本地搜索,如果出现关键词,就要及时发送信息给舆情管理人员。最后,有害信息屏蔽。要对有害信息及时过滤屏蔽,对舆情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

6关键技术在高校网络舆情分析模型中的应用

在高校网络舆情分析模型中,关键技术为网络舆情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舆情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设定URL集合自动采集舆情信息,还可以自动设定主题目标进行自动采集。静态数据可以使用路径分析技术;动态数据采用用户访问日志等形式去采集关联技术。信息处理层对舆情信息通过网页文本信息进行抽取,再对文本进行分词和索引处理,在对文本进行过滤,最后利用聚类技术对文本进行聚类整合,为舆情主题做好分析准备。

7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对社会、高校、学生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下,网络舆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高校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提供了高要求,为满足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工作的需求,高校应当坚持与学生文本的理念,创新和完善网络舆情监管能力和引导能力,推动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兴.新媒体视野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12(v.4):92-93.

[2]冯云平.自媒体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v.29;No.169(03):49-50.

[3]徐夕淋.试论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J].2021(2019-13):27-28.

[4]段洪涛,于子淼.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引导方法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000(009):79-83.

作者:张瀛予 周珂玮 王晶 蔡志利 杨璐璐 徐郑欣 单位:天津仁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