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展评课堂中的倾听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展评课堂中的倾听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展评课堂中的倾听

摘要:展评课堂是基于“展评学习法”与“合作小组”延伸的新型课堂模式。有效地摆脱了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网络旅行”为例,从"热闹"的信息技术展评课堂切入,思考展评课堂中“倾听”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有效实施“倾听”。

关键词:信息技术;展评课堂;合作倾听

一、缘起:“热闹”的展评课堂

展评学习法中的教学片断实录:八年级上第八课“网络旅行”师: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合作探究”模块中的旅行线路进行规划,切记你们是一个团队出游,要多方面听取队友的意见课堂画面:左右同桌稍做交流后,各自低头动手操作,时而再交流、走动……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详细介绍你们小组决定的最优路线,体现出选择的“优”处话音未落,课堂画面:某些小组多人举手,而某些小组左右互看后无人举手……生1回答:我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决定是先坐168路到湾楼公寓再转16路……生2补答:坐3路转16路,168车太少了……生3回答:大叶池上车就可以了,16路车,不用换车……生4补答:大叶池很远要走很多路……师:“安静一下,我们来看看某小组是怎么走的”课堂画面:低头,自顾自操作……从以上课堂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节生生对话极为频繁,很是热闹的课堂,学生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愿意听的发言”进行跟进回答,而屏蔽那些“不想听”的发言。“合作小组+展评”学习法构成了全新的展评课堂,这种热闹的课堂,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高潮。然而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课堂“热闹”的背后,却让人产生了“孤寂”。那些被主动忽视或被动掩盖的回答,那些回答时没有过程的答案,都让学生在学习的路上产生“孤独感”,究其原因还是学习者缺乏一颗倾听的心。没听清楚前者的疑问,没读懂前者的观点,那些互相交错的“热闹”回答,在认真倾听者的面前显得空洞无力。

二、思考:展评课堂中“倾听”

"倾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所谓“倾听”就是静静地、耐心地、仔细地听,而不是匆忙给出结论性判断。倾听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它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倾听显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同时折射的是教师虚怀若谷的诚挚。在倾听时,多数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倾听不是孤立的,要伴之以观察、思考、讨论、选择、设计等其他各种教育方式和行为;倾听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它包括教师倾听学生、学生倾听教师、学生倾听学生;倾听的对象不仅仅是人,还应包括倾听文本与环境所表达和传送的信息;在倾听之后教育决策转换的时间和方式应是多样的,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隔时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甚至倾听以后并不一定要马上作出决策,而可以适当进行信息等待与回馈。

三、实践:谱一张课堂“倾听”的网

"倾听"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而不是别人在讲时,学生只是静坐,毫无思维,脑海中一片空白。有了目标,学生自然会静下心来认真听。这样有学周刊LEARNINGWEEKLY教学动态目的地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仅要把别人的话听清楚、听明白,还要进行简要的转述。

(一)坦诚相见,完整接纳

教师倾听学生,学生倾听教师,学生倾听学生,三种倾听关系要求“师与生”“生与生”彼此之间应发自内心地欢迎和接纳。接纳体现的是一种平等与尊重,即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尊重。在这样的平等氛围中,倾听就会转化为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无言的默契。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我们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作为学生则应该给同学更多鼓励,耐心地听取那些不是很连贯,不是很完美的表述并给以帮助,使其更加完善。

(二)知无不言,“不懂”直言

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学生中的两极分化也较为严重,而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优秀资源共享”,让“知”者“擅”言,让“不懂”者敢于直言,是“倾听”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知者擅言,要求学优生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不是自己懂就够了,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知”,让资源得以共享,也能让“知者”通过表达重审自己操作中的不足,或从表述中获得新的观点。“不懂”者则更要敢于直言自己的不懂,俗话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从上面的课堂实录中我们也发现,在发言的大都是懂的学生,而那些“失败的发言”往往是被忽略的,可那才是大多不懂者真正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些失败的,幼稚的发言却是莫大勇气的凝聚。

(三)"望、闻、问、切",适时调控

在信息技术展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个成员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我们要把“望、闻、问、切”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望”同学的表情、行为和操作,“闻”同学的发言,“问”同学思维的缘由,同时结合思考、判断、甄别等方式,去寻找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与存在的瑕疵。教师则可通过“望、闻、问、切”找寻最佳“切”入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领,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输出,而是具有很强动态生成的课堂。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倾听”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和语言,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理解的程度。一旦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偏差,不只是由教师直接加以纠正,可通过合作小组内部引领,组间引领相互探究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国平.展评学习法:勤业中学的课堂密码[C].江苏教育研究

[3]姚明远.教学中的“倾听”感悟[J].教育教学论坛,2011(6).

作者:赵鉴岚 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