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与中医内科实训课程的整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医内科实训课的开设,能让医学生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是中医内科实践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结合SP病人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践教学,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中医内科实训课教学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学习临床知识的专业性学科。中医内科教学,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调整和优化[1];实训课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建立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但是就中医内科课本知识而言,要想应用于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难度[2],将科技界、产业界的新技术——信息技术推广到教育领域,是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创新。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是中医内科实践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1中医内科实训课的必要性
1.1中医内科实训课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的基础上的,尽管上述课程学生已经学习过,但是面对患者,学生仍不知将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3]。实训课的开设目的,从大的方面说是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具体而言就是为了让医学生都以假定医生的身份经历完整的实践培训,从而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1.2中医内科实训课的要求
目前中医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存在结构分散、不成系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教育薄弱,考核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4]。通过实训课中医学生应该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专业态度基础上,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包括采集、书写病史的能力,体格检查的能力,诊断的能力,制订治疗计划的能力;同时还应有语言表达能力及与患者沟通能力。因此,实训课的教学应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参与性,探索性,创新性,多元性。坚持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贯通,加强对理论的掌握,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亲身体验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要依靠学生自己来获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互动教学提高学生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且应当通过一种适当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怎样诊断疾病,怎样用药。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何充分理解和有效贯彻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5]。在“十五大”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同时教育部提出分三个层次推进我国的信息化教育: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普及应用;二是组织学校上网,利用网上资源;三是开办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社会成员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初级阶段”[6],在此阶段,信息技术并没有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广泛接受和使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板书以PPT演示文稿代替,教师仍是中心,同时教育管理软件也开始在学校初步应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已经基本度过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6],在这一阶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被教师充分整合,通过积极的引导和辅助,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及管理平台,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7],世界部分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正处于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深度引入教学过程,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教师的选择。
3信息技术与中医内科实训课的整合
3.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内科的学习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包括对学生思维方式、综合能力以及价值体系的教育教学,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独特性的进行临床实践探索[2]。目前,大多数教材缺乏教学辅助病案,典型病例的多媒体资料也匮乏[8],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中医内科的实训课,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为主体的中医自主小讲课、网络互动教学以及微课程教学,全面、直观地显示疾病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中西医临床知识,使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各基本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提高临证诊治的积极性和兴趣。
3.2利用信息技术,结合SP病人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
为保证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标准化病人(SP)应用而生,SP病人作为“提供病史和体格检查者”[9],更直观、更深刻的让学生们认识到疾病,在教学中,学生们能自主提问SP病人,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0],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避免医患纠纷打下基础[11]。但现SP病人不能逼真地模拟所有体征,SP个体差异及SP扮演的逼真性和恒定性变化导致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改变[12]。因此,教师应明确教学的要点和目标,在临床中不断收集经典病案和相似病历。在教学过程中,将SP病人与临床病人相结合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通过SP病人,筛选患者主症,产生对此病案的确切概念的学习需求,引出正确的概念;然后依据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面临床患者,通过经典病案引导学生学习主症反映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表现,进而分析出病因病机,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相似病历,加深学生对病证的观察和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鉴别诊断,重点强调辨证与辨病的差异性。依据多媒体手段,如公众号、微信公众平台再补充一些病案,以每个具体病案引出具体辨证分型、施治以及药物加减,国内外研究进展(包含中医、西医两方面),以引导学生了解教材所涉及内容的现代研究成果,这一部分也是授课的重点。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逐步让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阶段过渡为主动思考解决临床问题阶段。启发学生科研思路。
3.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践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吸收一个疾病的相关内容。遵循“教师反复疏导,不断模拟再现”的教学理念巩固理论基础、提高临床应用能力,通过远程观摩查房、拓展性讲座、网络课程等教学方式巩固学生中医理论基础,同时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临床病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在临床医师的言传身教下拓宽临床思路,感悟中医人文素养,并总结传承临床经验。总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中医内科实训课教学中,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将问题带入实践,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洪汇,张宗明.薪火相传培养中医药杰出人才——访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71-78.
[2]郭璇.关于中医内科教学改革的思考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4):354.
[3]王金环,于海艳,杜福泉,等.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医内科教学翻转课堂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4):967-968.
[4]张大伟,常征辉,李建生.中医学类专业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实践[J].中医杂志,2017,58(2):179-181.
[5]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5(3):88-95.
作者:马春 李淑玲 孟祥多 杨丽华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