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融合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思想政治课实施“双主”教学的必要性
唯物辩证法两点论认为:认识复杂事物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这就启示我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都只看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某一方面,宣扬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其结果会陷入一点论。因此,双主教学结构是遵循两点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探究“双主教学结构”需要认识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的特点,准确把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对教学要素进行全面统整,需要对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排列等,使整体功能最大化、教学效果更优良。思想政治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强,承担着“三观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根本任务。学生认识社会及世界观形成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又必须依靠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结构是众多要素参与的系统。有学者认为,从必要性看,教学要素分为基本和非基本要素,课堂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间、空间。尽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结构要素的“铁三角”,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师生获取资源的途径更便捷、更多元,从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深刻、教和学的方式更灵活高效,教学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基本要素的样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任务,主要表现在学生能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应对复杂现实社会问题,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能及时反映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为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时提供大量复杂现实社会问题素材,生成教学需要的诸多真实情境问题,这与思想政治学科任务高度契合,是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融合区别于其他学科融合的显著特征。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素有其独特性质和功能,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任务提供了有效载体,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融合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双主教学结构
思想政治课的双主教学结构,“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真实的情境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思维引导方面的主导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寻找线索和解决问题方面的主体性。
(一)教师主导的多元化学习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适当的情境材料,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课前,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输自学任务清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浅层加工;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自学情况,尤其是学生质疑的内容,做出教学设计调整。课中,教师预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问题的欲望。课堂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空间,是真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和学生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要收放自如、层层递进,有延伸、有突破、有创新。“情境预设,问题驱动,思维引导,总结深化”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脉络,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顶层设计和教学主张。课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远程辅导或在线答疑,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学生主体的探究式学习
学生主动进入情境问题,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相关知识信息,帮助自己思考并解决问题,不断获取新知,促进思维发展。课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教材完成自学任务,并将自学疑问或问题反馈教师。课中,学生阅读情境材料并提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新知或发现新问题,通过发现新旧问题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品质。“进入情景,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巩固升华”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同伴学习、师生互动式学习或社区学习等,以提升学习理解水平。不难发现,在双主教学结构系统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信息技术都是联结教师和教材(资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资源)便捷有效的手段。特别是针对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信息技术手段能迅速传播时政资讯,活化教材内容;针对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性,信息技术手段能及时捕捉热点新闻,补充教学资源。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绘制问题解决思维导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变革。
四、融合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双主”教学应用原则
情境的真实性原则。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应用的情景材料一定是真实的,能贴近学生生活,引起情感冲突和思维冲突。既要避免单一寡淡、无味无趣的一问一答式情境,也要避免似是而非、歧义连篇的繁琐冗长情境。问题的统合性原则。问题源于情境又指向教学目标,还必须观照学生已有的经验。所以课堂问题需要统合,避免孤立性。我们把直接针对教学目标的问题叫做“主问题”,为理解“主问题”设置的相关问题叫做“子问题”,因此教学情境问题应该是问题群,关联经验,层层递进。预设问题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思维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双主教学结构师生互动的关键路径。思维的发展性原则。无论是发挥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作用,本质是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主动重构知识信息,解答情境问题,达成学习目标。教师主导并不意味着教师讲得多,而应侧重于思维引导;学生主体也不是学生活动时间长,而是深入思辨。所以,思政课双主教学结构的灵魂是学生思维力的发展。技术的适切性原则。只有好的教学才需要好的技术,好的技术只为好的教学服务。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融合,首先要把育人目标放在第一位,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总之,融入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课双主教学结构,不仅能促进教材内容更新、学生思维发展,还能重构独特的学科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中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
[2]冯磊.课堂教学结构研究的进路与焦点综述[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
作者:谢世君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