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影响就业模式的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出发,分析阐述了信息技术影响就业模式的路径机制。首先,信息技术引发消费方式的变革,凸显了网购行为的适应性,不断丰富了消费场景。其次,消费方式的变革又引起了企业组织模式的改变,涌现出了平台型网络组织模式、众包兼职型组织模式和项目型企业组织模式。最后,这些新的组织模式最终影响了就业模式,使就业更具灵活性、自主性和创业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就业模式;路径机制
一、信息技术对消费方式的变革
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供应链系统以及消费网络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并以电子商务的业态模式形成了全国统一大市场[1]。不久之前,大家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是,信息通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对于大众消费特别是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偏远地区的消费而言,究竟是带来便捷渠道的“信息红利”还是拉动消费差距的“数字鸿沟”[2]164。然而,随着智能手机在全国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快速发展,3G和4G信号基本都能覆盖全国各地。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网民规模达8.29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达8.17亿,比例达98.6%,见图1。另外,得益于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让网购商品迅速到达国内各个地方成为可能。2018年,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占网民整体比例达73.6%;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5.92亿,占手机使用比例达72.5%,见图2。可见,网购的数量和比例都在逐年提升,已经成为了国内消费的主流形式,而且移动互联网端购物也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纳。实际上,网络购物仅仅只是消费方式改变的起步状态。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已经让城市里的年轻人更加依赖于在家使用电脑和手机购物的消费模式。网购的内容从大众商品到个性化的私人定制,从普通商品到加工服务,甚至一日三餐也都流行外卖点单配送。随着社交网络和网购行为的互动融合,使得社会化网络推荐成为影响我国大众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其消费流程也表现为“3S模式”:首先在社会化网络媒体社区(如微信朋友圈、微博、虚拟社区等)上分享(share),然后通过搜索网站搜寻(search)商品信息,最后去实体零售店查看或体验(see)商品[2]165。为此,各大电商纷纷加强与传统零售商合作,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同时,在大数据技术广泛运用的前提下,拼购模式、小程序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交易规模呈指数增长,进一步加速了资源流动与协同分工,不断丰富了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潜力。除了商品消费模式发生改变,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消费,也已从传统媒体转向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例如,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通常最先从手机里获取前一天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新闻。我们也经常从微信朋友圈看到各种科普、各类“鸡汤”。随着手机用户不断递增,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另外,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也明显提速,人们可以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实现社保、公积金、生活缴费等各项公共城市服务。2018年,全国已有442个城市(含县级市和省直辖县)在支付宝平台上开展各类公共城市服务。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加速了新产品研发速度,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丰富了商品消费场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要求企业迅速调整战略,改变传统企业的科层组织治理结构,塑造出一些新的企业组织模式。1.平台型网络组织模式信息技术发展所形成的信息经济空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空间组织成本,衍生出了新的组织模式———平台型网络组织。这种组织的核心在于建设平台生态圈,通过信任机制等的设立,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大平台上的企业数目[3],满足无限的消费需求。以阿里巴巴为例,截至2019年一季度,淘宝天猫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1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54亿。另外,豆瓣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平台上所有天猫店铺约22万家、淘宝店铺约1千万家。阿里巴巴与平台上的企业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契约关系,通过第三方支付系统、信任评价机制等,原则上允许平台的规模实现无限扩大的可能。类似的,国内这种超大型的平台网络组织还有京东、拼多多以及微信生态圈等新兴电商平台。此外,各种专业化网络平台也不断出现。例如,随着外卖需求的不断增长,涌现出饿了吗、美团等一批订餐外卖平台。又比如,网约车的兴起,出现了滴滴、曹操、神州租车等一批打车平台。还有直播网络平台,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网红”。传统的平台企业,由于受到交易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等的约束,企业规模受到限制,随着平台型电商的壮大,实体店面的数量也在逐步缩小。2.众包兼职型组织模式众包兼职型组织模式是一种大型企业向外包模式的演化。由于信息技术进步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治理成本,不断扩大企业的边界成为可能,这改变了传统组织治理结构的局限性,形成松散的外包和兼职平台组织。具体而言,由于交易成本下降,企业经过成本核算,将大量非核心的业务部门,通过某种平台分包到不同公司,而只保留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核心环节。例如,由此衍生出来的GigEconomy,就是指大公司逐渐裁员缩减规模只剩下核心管理层,将大部分的工作交给了小团队承包或者自由职业者来兼职的这种经济现象。还例如,设计师的服务平台“站酷网”。站酷网目前有注册用户600多万,吸纳了中国设计师领域半数以上的专业人才,涵盖了平面、动漫、三维动画、网页、摄影、绘画、建筑环艺等诸多领域。这种由互联网提供的组织化兼职平台,显著异于传统雇佣制为基础的公司组织模式。这种众包兼职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通信技术分工的作用,充分整合和高效利用了社会资源,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该模式在信息经济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但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外包和兼职的范围更加扩大、结构更加稳定。3.项目型企业组织模式以项目型组织结构为代表的扁平化企业组织模式是与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相适应的一种企业组织模式。项目型企业组织通常是按照项目任务来组建团队的,具有众多分支独立的机构和部门,每个项目就象一个微型公司那样运行,能迅速、有效地对项目目标和客户需要做出反应。与传统的垂直业务结构不同,这种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缩减了中间管理层结构,缩短了企业决策指挥和信息传递链条,实现了更高的信息效率。这种组织模式有利于在市场加速变化、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的环境下,促进信息横向、纵向的自由沟通,不仅具有灵活性、快速性和高效率的优点,而且还便于在组织内部建立信任,有效激发组织的创新活力和团队精神。以项目任务来组建团队也使项目型组织结构内部的人员流动性比其他组织机构要来的更强,对就业方式和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对就业方式的重塑
平台型网络组织模式、众包兼职型组织模式和项目型企业组织模式的兴起,对工作岗位和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影响了就业数量和质量,也正在重塑就业方式。如今的就业,已经从传统工业社会的标准化,逐步向信息社会的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就业的关注点也从充分就业向灵活就业、自主就业切换。
1.就业更具灵活性
以互联网新业态平台为代表的就业场景,使得就业变得更加灵活。首先,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很多劳务提供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服务,可以自由选择登录平台APP的时间,自主决定服务时间长短。例如,滴滴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打车平台,很多人可以通过平台注册会员,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自由选择提供劳务服务。2018年超过3千万人在滴滴平台获得收入,这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出行行业。其次,工作场所更加灵活。劳务提供者一般不在互联网新业态平台企业固定场所办公,其对工作区域的选择更具灵活性。例如,许多网店的客服人员,不一定要在企业办公室里上班,只要有一台互联网终端,就能开展工作。再比如直播平台,工作空间更加灵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网红”,2016年还被业界称为“直播元年”。再次,岗位进入更加灵活。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并不限制劳务提供者同时在其他平台渠道提供劳务服务,通常也不审查其是否与其他平台或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只要劳务提供者满足相关技能和服务的基本条件,就可以与一个平台签订服务协议。例如,各种网约车平台,只要你有相应的驾驶资质和条件,就可以加入这个平台提供营运服务,而不在乎你是否有其他的岗位和职业。还有像外卖配送平台、直播平台等几乎没有进入门槛。平台型网络组织模式下的灵活就业模式跟传统灵活就业模式并不相同。传统的灵活就业是对稳定就业的补充性存在,主要出现在次级劳动力市场,多数由城镇下岗职工和从农村迁徙出来的进城务工人员构成。传统的灵活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较低,同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经常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新型灵活就业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源于对稳定就业的补充,而是一种同属于主流的稳定就业形态[4]。
2.就业更具自主性
就业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群体,一个是高技术群体,另一个是低(无)技术群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工人的知识或技术要求的提高。一些低技术或无技术的工作仍然存在巨大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技术时代,就业市场中存在技能需求两极化的特征[5]。由于高技术人才可以随身携带巨大的知识技能资本,因此被众多众包兼职型企业和项目型企业所青睐。在这些企业组织中,高技能群体得到更自主的工作环境,更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于低技能或无技能的群体,在互联网新业态平台中也享有相当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承接某一订单、是否提供某一服务,也可以决定接单数量、提供服务的多少。另外,劳务提供者对平台的依附性也比较弱。通常,离开平台无需繁杂的手续,只要点击申请退出即可,有些甚至无需征得平台同意,只要不再登录平台APP即可与平台不再发生劳动关系[6]。这种松散式契约形式对劳务提供者的约束不强,使得人员流动更具自主性。
3.就业更具创业性
信息技术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效的途径,甚至还淡化了就业和创业的界限。得益于技术、资本和物流等创业门槛逐步降低,互联网平台上创业成为了年轻人创业的首选,同时也是就业的首选。很多年轻人今天就业,就是为了明天创业,又或者,就业的方式就是创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开一个淘宝网店销售当地的土特产。网店一开张就可以算就业谋生了,如果网店做的风生水起,那就算创业成功了,毕竟面对的是拥有上亿消费者的市场,存在无限的可能。在这个网上就业群体中,不仅有很多大学生,也有许多农村青年,甚至还有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在我国“双创战略”的驱动下,未来的愿景更加可期。
作者:陈明鑫 单位: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