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信息技术大发展与传媒生态变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起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的运行方式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可预期的是,未来5G、物联网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还将进一步对社会生态造成影响。人类社会已经与电子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人们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工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反过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也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变革进程。传媒生态作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受到了电子信息技术兴起的影响,其变革的历程与趋势都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是我国传媒生态变革的主要外因。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传媒生态;传播主体格局;媒介话语权
传媒生态,即传媒生态环境,主要指影响大众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内外关系或条件。具体而言,传媒生态是由传媒机构、传播主体及受众等构成的复杂的共生关系形态。大众传媒生态与社会环境和相关技术关联性很强:当代大众传媒生态以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为技术支撑,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媒介组织提供信息的方式及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呈现形式。大众传媒不断运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以迎合受众需求的改变,不断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了大众传媒生态的变革历程。
一、电子信息技术与传媒生态之间的关系
1.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信息技术指生产、运输、存储信息的技术,自古有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次飞跃,从古时的印刷术到依托电力技术的电视、广播,再到信息时代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这也是信息资源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性资源的过程。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其核心技术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多核化、集成化、微型化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反过来不断精细化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反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1世纪,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基本建成[1],文字、音频、图片、影像资料等可以统一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步入20世纪20年代,物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运行机制。
2.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各类网络新媒体大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新媒体的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卫星传输、实时传输技术的应用让世界连为一体,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传播者之间的即时交互成为可能,4G,5G技术的应用,WIFI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张为移动端网络功能的丰富提供了条件,VR设备的普及化让VR新闻成为现实,AI的不断开发让媒体向“智媒”不断前进,人工智能将代替新闻工作者去执行数据收集等机械化、程序化的工作,云端信息储存让网络共建、多屏互动成为工作的新方式。没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新媒体是不可能呈现出这般“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的。多平台发展同样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为了扩大传播影响力,传媒机构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多平台联合传播信息以形成共振效应已然成为常态。当前时代还是一个“越走越快”的时代,技术的开发与普及应用之间时间间隔极短,时代风口层出不穷,而网络新媒体代表的信息经济正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风口。
3.大众传媒生态及其技术支撑传媒生态,即传媒生态环境,主要指影响大众传媒生存与发展的内外关系或条件。具体而言,传媒生态是由传媒机构、传播主体及受众等构成的复杂的共生关系形态。大众传媒生态与社会环境和相关技术关联性很强:当代大众传媒生态以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为技术支撑,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直接影响到媒介组织提供信息的方式及它所提供的信息的呈现形式。从门户网站、电子新闻报到社交媒体、算法推送和“三微一端”,再到面向未来的VR沉浸式新闻和“万物互联”,信息呈现形式由单纯的文字、图片到文、图、视频、音乐综合,再到综合性的“体感式”虚拟体验,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与信息的关联度不断提高,主导性也不断增强。大众传媒不断运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以迎合受众需求的改变,不断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了大众传媒生态的变革历程。
4.电子信息技术推动我国传媒进入融媒体时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速度不断加快,融媒体时代已然来临[2]。当今时代仍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传统媒体相对自媒体而言新闻专业性更强,把关力度更强,出众的内容让传统媒体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中依旧有着一席之地。同时,新媒体便捷化、时效性快、与受众互动多等特点不断抢占着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凭借着优质的信息形式得到了更多关注,压榨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针对这种现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成“融媒体”,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很好地满足了当代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了传播的影响范围,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与“理性思考”的新闻专业主义思维也可以对网络空间起到一定的“肃清”作用。
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推动我国传媒转型
1.视角朝上转为视角朝下计算机技术普及之前,我国的大众传媒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要的传播渠道去传递信息,时效性和互动性较差,用户只能在固定时间通过固定渠道获取信息,几乎没有自主选择信息接收渠道的余裕;同时由于传播资源的有限性和缺少市场竞争的原因,传媒将传播重点更多聚焦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对用户和日常生活关注较少,受众的用户体验长期不受重视。随着卫星传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种状况有所好转。而在计算机技术普及后,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移动端新媒体获取信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选渠道参与新闻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导致传播资源呈爆炸性增长,传媒之间的市场竞争分外激烈,人们热衷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传播媒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满足状况去决定下一步的媒介活动,这要求传媒必须将注意力聚焦在受众身上以维护用户粘性和用户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2.传者主导转为受众主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国通过广播电视媒介获取信息的受众缺少向上的反馈渠道,其二次传播的能力也只是局限于较小的人际传播的范围内。我国广播电视台为国营事业单位,并没有进入到市场竞争中,生产的内容以自身意愿为主导,紧迫感不够;且当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受众鲜有选择的权利。受众在获得电子信息技术后地位为之一变,不再是“被动挨打”的一方: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他们在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诸多渠道去向上反馈,做出评价,其选择直接影响到专业传媒机构的生死存亡。传媒进入市场竞争“自负盈亏”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针对核心目标受众的需求做出改变,做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受众主导传播过程的新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3.从单一形态转为复合形态麦克卢汉曾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之间是共生叠加的关系;新的媒介以旧的媒介为内容[3]。互联网时代,电视广播媒介用户锐减,受众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开展娱乐活动。但过去的广播、电视媒介并没有被淘汰,它们大多以网络信息的形态留存着,比如说付费音频APP“喜马拉雅”中的内容与广播性质相仿,都是提供付费或免费的有声音频服务;但与广播相比受众使用“喜马拉雅”时的自由度更高,移动端APP的形式、提供即时保存和读取的特点也跟现今受众”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有着较高的契合度。电视媒介方面,2020年跨年晚会中,好评率最高的晚会为弹幕网站Bilibili推出的“跨年祭”[4],其节目形式与电视台推出的跨年晚会并无二致,但其瞄准了年轻人的内心需求,综合运用虚拟歌姬、VR虚拟现实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营造了出众的舞台效果。当下人们更倾向于在空闲时间内“碎片式”地获取信息,复合形态的媒介形式在短时间内可提供的信息量更丰富,更易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促进我国传播主体格局变革
1.人人皆成传播主体互联网技术普及前,我国的传播主体主要为官方媒介组织,它们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后,传播主体范围扩大至全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泛化是传播主体范围扩大到全社会的技术基础,而受众参与传播,表达自己的欲望则是传播主体增多的直接原因。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为用户赋予了创作和传播的权利,并鼓励用户自主生产内容。以Bilibili为例:用户只需几个步骤就可成为UP主(平台内容生产者);成为UP主后,用户就可自主文字、视频或音频内容,平台对此不作硬性规定;UP主可以通过自己生产的内容获得收益,平台也会定期举办活动鼓励UP主进行创作。社交媒体则是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另一个主要渠道:受众通过微博、朋友圈等途径展示自身时,同样在传递信息并给出意见。微博上的“大V”,粉丝数可达上百万,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许多传媒机构。
2.单一格局向多元格局变革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传媒机构国有化体制,党报党刊在信息传播领域和舆论引导领域起着主导性作用,传播主体由专业的新闻制作者组成,传播主体格局呈单一格局。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的大量崛起使得我国传播格局不断向多元格局变化,传播主体数量呈指数增长,各方传播主体之间开始角力,在竞争的过程中又不断融合,一同进步。诸如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性骚扰女生[5]、澳洲山火[6]等社会热点事件,最早也是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大量传播后才引起专业媒体机构的注意。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传播主体格局从单一格局向多元格局转变提供了技术条件,长远来看此举有利于社会进步。传播格局多元化变革可以充分调动普通大众参与到社会协作的积极性,让受众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可以帮助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社会进步。
3.各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地位发生变革信息时代到来前,专业传媒机构与受众之间缺少沟通渠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差。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反馈机制得以确立,专业传媒机构可以大范围地收集用户的即时性反馈,且市场竞争要求它们必须高度重视受众提供地反馈并随之不断调整。同时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自发性信息传播行为的泛化,受众进入了“信息爆炸”的信息环境中,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他们自发进行的信息传播在时效性、丰富性和互动性上都要好于专业的传媒机构,对其地位造成了冲击。我国的传媒机构也注意到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在传播信息时通过网络平台即时传播来提升时效性和扩大传播影响力。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以专业传媒机构为代表的官方传播主体地位不断下降,民间的大众传播主体在传播中的地位有赶超前者之势。
四、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传媒话语权力格局变革
1.传播主体的受众市场意识日益强化当前国有媒体与自媒体都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不到受众的用户就会被淘汰。以“爱奇艺”为例:2019.11月网络剧《庆余年》热播,爱奇艺平台在VIP用户可观看的基础上变本加厉,推出VVIP功能:VVIP可预先点播六集。此举一出便遭到了用户的声讨:随后几日《庆余年》全剧的盗版资源被泄露,用户们掀起了一场“我以看盗版为荣”的狂潮。[7]这个过程中,爱奇艺在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口碑大幅下滑,不够重视用户体验就是爱奇艺遭挫的重要原因。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下滑趋势更加明显,处境也更加艰难;它们在维护新闻专业性的同时要迎合受众,引导受众,相比之下任务更艰巨;在这个过程大胆尝试新技术与新手法可以赢得年轻人的支持,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如今年的“vlog”看两会[8]就在正面引导受众的同时抓住了受众的兴趣点,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受众立足于新媒体的自我赋权与话语权扩张传统传播格局中,受众没有传播信息的技术,只能作为“靶子”挨打。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状;现今的受众有能力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事件以电子信息的形式传递出来,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壁垒被打破。引起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今受众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零成本”地将文字、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制作新闻,并通过便捷的渠道进行传播。UG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为受众提供了分享的技术与渠道,并通过掠夺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实现盈利。当今时代,除了专业的传媒机构仍掌有较强的话语权外,新生的“网红大V”也有着很强的引导能力;他们是新一代的“意见领袖”,且相比之前的意见领袖其意见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也更大。
3.传者与受众之间传统壁垒被打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拉扎斯菲尔德曾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但现在每个传播者都可以被称为“意见领袖”。以UGC类知识付费平台“分答”为例:“分答”平台不提供内容,内容全部由用户自行提供。用户既可以提问,也可以回答或偷听,问和答都是在同一个虚拟社区中进行的;用户之间可以对话、讨论,每个人都既是传者也是受众。且问答均采用语音的形式,可以让用户之间产生“同时同地”的感觉,拉近了用户间的距离。互联网空间中带有的即时性和强交互性让传者和受众、受众和受众之间的距离都不断缩短,电子信息技术就是打破这壁垒的“锤子”。
作者:喻铂城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