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生产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生产现代化迎合了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激活农业生产转型带来了积极影响。基于此,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抓住现代信息技术生产应用方式,本文就现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生产;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农业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农产品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售卖,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监控和管理,通过观察和检测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条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有利于释放人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
1新时期国内外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席卷了全球各国,以美国、德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开始逐渐完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频率大大提升。
1.1美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美国在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开始在美国广泛应用,对增强美国农业生产的效益创造了良好条件,极大地提升了美国农业的发展水平,美国农业逐渐步入了现代化、自动化发展的新阶段,农田灌溉、农药喷洒都实现了自动化。农业科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农业服务系统方面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并构建了农业信息传播系统,能够将农业市场信息快速传递给用户。
1.2德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德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反映在计算机模拟应用、数据库开发等多个领域,对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德国农业生产大多是农场经营,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经过不断改良,农作物质量和产量也有了一定提升[2]。
1.3韩国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韩国作为亚洲发达国家之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水平以及计算机应用频率较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韩国重视农场主与科研人员的农业生产效率,注重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传递通道。在韩国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动物改良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分析、作物基因系统等的建立,为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和科学管理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1.4中国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在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生产系统、农业技术推广、防灾减灾等领域中。1)在农业资源和环境上的应用。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农业环境和农业资源中应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调查和处理土地数据信息系统、红壤资源信息系统、农作物生产资源数据库系统、国家农业资源数据库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技术需求。2)在农业生产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系统,通过创建农业生产系统,可以为农业生产、农作物销售等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也可以为农户创建良好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对推广优质农作物品种等创造了积极的影响。农业生产系统中大量应用计算机技术,则可以借助遥感的方式来对农作物生产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管理,从而构建农作物生产模型,满足农作物生产发展需求。3)在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研究与生产技术应用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包含了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实用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库等,现阶段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文献数据库,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4)在防灾、减灾、避灾中的应用。自然灾害会导致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而计算机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辅助。例如天气预报可以让农民调整生产种植的方式,应对干旱、洪涝、地震、台风等带来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防灾抗灾、避灾和减灾方面具有积极影响。随着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技术生产信息化有利于预防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5)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农场管理方面的应用,搭建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农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农场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信息系统等,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提高农业活动开展的效率。
2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中融合力度在不断加深,并且在农业生产方面,计算机技术也获得了较大的应用,对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时间较短,地区之间的差异存在发展水平不均衡,而且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农业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不完善,相关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在农村地区实现较大力度的推广,没有将农业信息服务系统与农户的生产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农民生产活动依旧靠传统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农业生产水平较落后,不同农户的农作物产量也不同。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仅仅在小范围的地区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应用,但是在推广农业生产种植技术方面的效率较低。不少新型职业农民选择用互联网来销售优质的农产品,例如惠农网、淘宝网、京东网等助农平台,为农户销售农产品开辟了新途径。然而还有很大一部分农业生产活动是在农户自主经营的条件下实现的,部分经济作物依旧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农户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成本也相对较高,计算机的普及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网络也无法在农村地区全面覆盖。农村使用和拥有计算机的人数比较少,可以直接获取的农业信息也比较少,无法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优势。因此,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新时期农业生产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3.1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数值的应用
现代涉农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计算机来设计农业生产的方案,并选择出低成本、高收益的农业生产方案,为现代涉农企业管理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借助计算机数值分析对家畜饲料培养进行指导,将家畜的营养物质需求量、企业饲料库存饱和承受比、市场销售环境等实际指标数据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对动物饲料喂养进行控制,例如高价饲料控制量,获取最适宜的配比方案,规定饲料添加剂用量等,将该饲料量应用在农作物育种方案、施肥方案中,则能够结合线性回归、动态分析、整数规划等方式,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管理政策决策的服务。
3.2在计算机信息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系统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系统的定义不只是集中在企业、工厂的范围内。农业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下属养殖、种植单元属于小型的生产系统。在模拟系统工作时,可以借助有序调查、定位系统内部各个客体之间的关系,搭建数学抽象模型,将模型转化成计算机模型,作为计算机程序来编写相应的系统。
3.3发展智慧农业和订单农业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基本国情,给予农业生产活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为推动农业等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合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业生产中充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可以推动国内农业生产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应用中,要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传播农业生产的知识、传递农产品的信息状况、及时更新农产品的销售和回收价格等,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同时在惠农服务方面,可以建立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智慧农业”,以提升农业生产种植效率。通过培育更多的新型农民,为激活新型农业生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
3.4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要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发挥农民的生产潜力,增强农民的职业技术能力,打造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将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让农户能够充分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的经济结构,为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创造良好条件。
3.5在畜牧养殖领域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在畜牧养殖范畴中应用,可以从计算机信息工程学的视角出发,实现生产管理辅助、饲料配方设计、生产过程控制、遗传育种计算等,通过计算机数值试验,有利于支持遗传中计算与饲料配方设计,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生产管理辅助与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未来信息化养殖将会成为养殖业发展的趋势,对提高养殖效率、增加养殖产量和质量等产生积极影响[4]。
3.6农业生产气象中的信息化预测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的预测,可以通过实时气象数据数值来对地区的天气变化进行监测,及时做好农业生产防范处理,从而打造规模化的计算机农田温室系统,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管理。在农田温室系统的应用中,可以综合控制室内温度、湿度、肥料、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在改变温室环境的基础上可以设定相应的目标值,从而有效调节温室内的环境气候,促进农作物生产环境不断改善。
4结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格局,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推动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求。积极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叶明,邓基凯,张晋鹏.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3):58+61.
[2]韩天平.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6):46.
[3]崔春雷.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农业结合应用[J].广东蚕业,2016,50(6):15-18.
[4]范淼,郭金宇,王嘉瑞.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7,48(2):99.
作者:吴宗卓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