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人们通过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能在短时间获得大量思想和教育信息,使得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存在和多层次互动态势更加凸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必须调整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政策导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更好地契合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涉及人的精神生产和观念改造的社会教育活动,它的成效与人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果紧密相关。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技术知识,遵循脑科学的相关规律,有效实现教育广大学生,使其对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具有正确认识,这不仅关涉人本质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纳入学术研究视野,是时代环境新特点的需要,也是思维的起点范畴需要,还是信息技术领域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在全新的信息技术视域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借鉴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科学相关研究成果,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与主要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以此来推进时代价值发展、理论思维创新和实践路径优化。

一、信息技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变化

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时代特征与人的主体性的紧密结合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对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现象自身的价值、意义等的认识,表现为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认识和对主体实践结果的价值评价。信息技术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一)信息技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变化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整体技术层面的全面升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认知方式上展现出全面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的行业生态。这种新的生态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呈现出情景化和独特自主性的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价值教育中,信息技术通过与教师、学生交流,使得在特定教育情景中人都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形成完满的对象化教学活动体验,进而使得人本质需求得到满足,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生产和观念改造的实效性提升,特别是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教育,能够在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自主性提升,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

(二)信息技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转化信息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的相关成果,多学科视角透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知现象,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效性提升问题,突破传统认知研究多关注知识性认知的现状,将研究视角从传统教育活动领域拓展到主体认知领域,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就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其教育的内容、理念、方式等方面,遵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时代特征,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承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规律和学生需求,形成合理化社会关系,以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生存社会化,使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信息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困境

(一)现有研究工具本身存在局限,致使教育内容偏离教育目标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摆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观性强的问题,提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教育平台和维度视野。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面,现有的技术工具运用仍显单薄,特别是对脑认知机制的研究,存在较大技术瓶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大所数都是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以逻辑严谨的语言形式,阐释和讲解复杂的人脑机制和心理机制,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技术筛选和有效教育活动组织,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出现偏差,使得技术试验的成果很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过程中得到完全的展现,也就达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再加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教育活动中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的人际互动以及复杂的个体认知运行,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从社会存在的环境剥离出来,用这样的思维范式,去说明社会存在中的人心理和思维,就会出现表达的模糊和精准说明不足,就会使得教育目标难以内化于心,教育内容难以达到教育目标。

(二)人工智能技术无法充分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实效性欠佳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尤其是在认知能力的提升方面,取得很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也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并不能完全理解和充分解释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活动,并没有达到在技术载体中身心的完全融合,这就使得高校没有真正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也就没有深入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上的重视,实际上仍然采用旧式观念看待新生事物,处理日常教育工作,甚至出现工具很先进,却不会使用的尴尬状况,致使出现打着人工智能技术活动的名义,进行娱乐活动之实,认为既然信息技术不能完全解释人脑活动和思维方式,那就把信息技术看成可有可无的辅助教育手段,在实践中仍然强调客观因素,不考虑人本质的实际需求,不顾学生的意愿,采用落后的方式进行强制性讲授和宣传,使得复杂的认知学习,变成简单的概念灌输活动,引起学生反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欠佳。

三、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实践探索

(一)信息技术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拓展,有效满足人的主体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本质和人脑的社会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教育主体的需求,形成合理化的对象化互动,提升对生命和社会价值的理解。对于任何一个处于教育过程中的个体而言,都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性行为来处理主体性的需求,使其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明确自身发展和学习的需求是什么,进而自觉地产生欲望,并将欲望内化为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以此来保障人的主体性价值追求的实现。“当然,这种引导应建基于对受教育者已有政治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充分考虑,发挥其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育引导,形成其对相关理论与思想的自觉选择。”[2]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变化的特点,将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智慧课堂”和“智能思政”,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教学设备,精准把握特定情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形成人机二元协作,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人工智能交互扮演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角色,动态收集青年学生的数据信息,发挥宣讲和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的作用,随时随地满足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需求,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追踪和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方向和价值取向,使得深入细致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现实,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有效拓展教育途径,满足人的发展性需求。

(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转化与升华,提高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关于价值理念引导和理想信念树立的教育,信息技术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自由时空转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出现社会价值的升华,促进人的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其展现为突出的时代社会价值追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内化。尤其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越来越短的时间生产出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资料,这样人们的物质生产时间就会缩短,人就会有更多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种自由个性的实践活动,就能提升对象化认知,就能引导和教育人对自身需求开始合理化追求,就会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现实社会共同理想的一致性,获得真实幸福感的体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阶级利益的表达和实现的思想保障作用,自觉地用正确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科学思想理论学习的自觉倾向。”[3]还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响应速度,确保人的价值追求方向,持续不断满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价值追求,塑造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和思维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777.

[2]叶湘虹.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89-194.

[3]刘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中的认知心理因素[J].科学社会主义,2012,(6):140-143.

作者:许洋毓 陈江波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