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下的构建高校智慧教学新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下的构建高校智慧教学新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下的构建高校智慧教学新模式

摘要:通过运用信息和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现代化教学相结合,实现两者间的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围绕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难点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对教育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现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建立崭新的智慧教学新模式。最终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学发展中所起到的支撑和主导作用。

关键词: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高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更新,是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不断的进步为依托,并最终形成改革课堂授课模式,提高授课质量的有效手段。全方位多维度的智慧教室环境的构建,是为教授不同课程的老师提供不同专业内容且独享的教学环境。通过可视化操作的智能管控平台,提供互动研讨教学、教学督导、教学质量大数据分析,为课堂授课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和数据支持,满足师生课前数据共享(预习)、课中教学互动(学习)、课后教学分析(评估)的需要,实现教学环境、智慧教学模式、智能教学评估三维度一体化智慧教学环境的构建。(见图1)

2信息技术在高校智慧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

高校智慧教室建设是促进高校逐步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集中表现,是以智能教学终端、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和可视化集中管控平台为基础,通过系统应用及软硬件工具实现整个校园在互动教学、微课制作、资源共享等教学应用领域的信息化改革,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研讨型课堂授课成为现实。包含三大平台:智慧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教室综合管控平台、智慧教室数据治理平台。

2.1智慧教学服务平台

制定符合教学活动需要的教学环节及流程与课程资源中心(MOOC,SPOC)相对接,并关联教务系统,统一排课排考。在后台对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数据解析,并将结果提交给任课教师和各级教学管理、教学督导,以便后期做出行之有效的教改方案。其中,应包括教师的备课流程和学生课前预习内容;课上互动研讨式教学(分组讨论、课堂试卷、问题汇总分析);课后对学生作业问题的统计汇总;以及课堂学情汇总分析等相关子模块。

2.2智慧教学管控平台

基于网络实现针对智慧教室内各个子系统设备的整体融合统一管理,包括:录像录播系统、教学设备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运用线上虚拟教室,部署于阿里云、腾讯云等大型云计算平台,支持服务器集群化部署,可实现业务的弹性扩容,支持万次以上的并发呼叫,具有互动教学、双师课堂、录播课堂、课件分享、互动白板、在线巡课等功能的统一管理,实现异地跨区域的互动教学和资源共享。

2.3智慧教学数据平台

数据平台是以用户为中心,利用元数据贯穿整个数据共享交换和管理的流程,形成了一套从源端到数据中心再到应用端的全过程管理。以元数据为基础,贯穿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使用户便捷、灵活、准确地获得大数据资源的能力。平台通过对环境数据、能耗数据、AI课堂等信息的采集,作为学生评价、教学评价、成果评价的依据,从学校实际教学和教学管理出发,根据审核评估、院系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的要求对课程做出相应调整,并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教改方案,运用教学评估指标设定预警信息,生成教学指标分析报告并随时查看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动态数据监测链条,实时查看评估及审核进度。运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信息汇总和高性能、跨平台、可扩展的数据信息交换,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双向交换,一方面帮助学校通过数据驱动业务增长,另一方面帮助学校数据中心提高数据质量,实现数据资源的良性生态循环。

3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导向构建智慧教学,建立起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激励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和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依托大数据分析,改变过去以“结果”为导向的“单一”评价体系为“综合、过程”型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更加精准的评估“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越,许珊珊,黎阳,等.微课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78-79.

[2]周孔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6):187-188.

[3]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等.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

[4]邢根生.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3).

[5]李阳,于海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8.5.

[6]陈影,张爽,张伟宏,等.MOOC+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护理解剖学教学为例[J].解剖学研究,2019,41(4):332-334.

[7]蒋春林.远程教育资源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63.

作者:鲁立军 高江江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现代教学技术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