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下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下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下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校必须积极应对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新挑战,采取各种策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0引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和主渠道,是高校所有课程中覆盖面最广的核心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载体。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所以高校必须借助新型信息化教学技术使思政课教学“动”起来。

1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1.1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思政课,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是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马院的建设,以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当前,传统的思政课堂已难以有效吸引学生,2019年2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指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所以,在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革背景下,不仅引发了信息传播和交往方式的重大变化,还对“立德树人”所立之“德”、所树之“人”和整个教育过程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间的交流互动也越发的便捷,多元思想文化的碰撞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实际贯彻党的方针、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

1.2有利于改变单向保守的教育理念

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2]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将教师作为向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的、包容的、服务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工作,最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大数据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速加快,涉及范围变广,在此基础上,师生能够进行双向选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符合社会的规范要求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平台上有选择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正是信息技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创造的有利条件,学生有任何问题建议或是一些思想交流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交流意见。这种模式将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有助于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2021年6月,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0名大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86.5的大学生认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利大于弊。

1.3有利于丰富单一的教育资源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2015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意见的颁布进一步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3]所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和教学模式中,而是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开拓新的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可利用网络上的案例、视频以及VR技术等资源,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但显得生动活泼,而且贴近学生实际。将教师的现有知识水平与网络优质资源相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各种资源的优化重组,给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学习资源。据问卷调查显示,有78%的学生认为在各种平台中能随心所欲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目前,智慧树、超星尔雅、学堂在线等平台有大量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教师、学生随时可共享平台中的教学视频,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

2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2.1多元复杂的网络信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教学者的主导地位

传统思政课教学课堂,老师是主导者,但在网络化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渠道逐渐多样化,除了从课堂教师的讲授中吸取知识外,大学生还可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随时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信息的获取,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资讯。网络带给学生便利化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负面效应,多元复杂的网络信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教学者的主导功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3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20年3月前,中国网民已高达9.04亿,平均每人每周上网超过30小时,其中有88%的人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而大学生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新媒体,可见,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频率非常高。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每一个人都能接收到信息,也可以传递信息。不同的人对不同信息的看法和评论都是不相同的,由于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导致对一些信息缺乏理性的鉴别和判断,多种信息的多种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多元价值观思想的冲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在多样且不确定的环境中,最终导致思政课网络舆情掌控和引导难度增加,同时也给教育者在思政课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2.2不同的课程资源对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2020年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各大高校都引进了相关的课程资源,构建起了MOOC、SPOC课程教学体系,笔者所在的学校就通过自购拥有了思政课在线开放课程。但是由于目前课程在线平台较多且很多高校在公共平台上建立了思政课开放课程,这种众多的课程信息以及学生碎片化的学习弱化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例如,同一门课程的同一章节内容,不同建课学校授课视频上课的时数和上课时间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众多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难以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在信息化时代,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通过网络获取大量课程资源,面对众多的资源信息,大多数人都会采取一目十行速度浏览,对资源内容也缺少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所以不同的课程资源对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信息技术环境下,打造的思政课由于其“时尚的包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在二者融合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的太过于异化和形式化,最终影响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使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大打折扣。

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有效策略

3.1摆脱信息技术的负面束缚,强化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会产生双面作用,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努力摆脱信息技术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教师始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着。信息技术条件下,在云课堂、慕课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前积极整合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提高对课程的把控力,把握教学的节奏,不能让信息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网络信息化时代,教师要积极关注国内外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融入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对国内外的错误舆论展开批判,据问卷调查显示,有77.5%的学生接收到不良信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错误思潮的侵蚀。同时对正确舆论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思政课教师应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加强课后和学生的交流和答疑。据问卷调查显示,几乎90%以上的大学生使用QQ或微信或微博。所以教师可通过QQ、微信、钉钉、微助教等平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和学生进行交流,更好的强化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3.2寻求思政课教学与信息碎片化的平衡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

信息技术条件下,由于知识资源的渠道众多,大学生获取的知识内容是碎片化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首先,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师可将碎片化知识整理成思维导图,实现将零散(碎片)的知识变系统,达到隐性知识变显性的作用。其次,从整体上把握思政课程体系,使以课堂教授方式传递的教学内容与以信息技术承载的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链。最后,思政课教师在开学前选择好一些质量较高的教学信息平台,最多不超过三个,开学初重点推荐给学生,并布置学习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寻求知识资源,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3.3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思政课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与时俱进,学习并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首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可通过分阶段培训的方式,第一阶段为基本运用阶段,第二阶段为熟练运用阶段。将一些年龄较大、对信息技术接触不多的教师安排为第一阶段,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技能,解决好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用”的问题。青年教师和处于中间年龄段的教师可安排为第二阶段,主要解决“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使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培训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其次,思政课任课教师还要学会对各种信息技术理性甄别和选择,对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机械盲从,选择适合自身教育方法,贴合教育内容的技术手段。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要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结语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做好宏观指导工作。首先,要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优化和统筹思政课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包括优质教学资料、优质师资、优质技术人员、优质课程平台等资源,以更好的打造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的精品课程。其次,学校要建立奖评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设置有思政专项课题,组织如各种比赛,如思政微课件制作、微电影等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学校要加大奖励的力度。最后,学校要加强监督。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如教务处要定期加强对思政课尤其是作为开放平台上线的思政课的审查,确保立场、观点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吴晶,胡浩.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6-12-09(1).

[3]韩学芹.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J].中国的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作者:王晓霞 单位:商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