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支撑学习方式转变路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技术支撑学习方式转变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技术支撑学习方式转变路径分析

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一)信息技术支撑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只被作为教学媒体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需要转变信息技术支撑作用观,即信息技术不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更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从资源、工具、情境的途径去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展[2]。资源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其实就是一个以数字化资源为学习对象和探究手段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中,工具主要包括搜索工具(查找资源)、内容学习工具(提供认知支持)、操作工具(观点/观念/理论检验)、交流工具(交流观点)。情境是指促进学习者理解水平发展的环境,信息技术在创设的虚拟问题情境方面对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二)支撑学习方式转变的数字化环境构想

1.多维智能的学习场

多维指按照学习过程构建支撑体系化的内容结构的资源(或工具);智能指方便快捷的检索、推送,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构建。利用多维的资源、工具以及智能的构建,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依托云服务平台,可围绕某一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的有序、生动、体系化、智能化的教与学支撑环境。这个环境集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编辑工具和评价系统于一身,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为出发点。在这个多维立体的环境(学习场)中,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方便快捷地检索、推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思路、水平、风格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自如地表达、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达成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2.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目前一些教学工具很难针对某一专项内容或综合性问题搭建个性化知识讲解、探究学习、系统训练的交互环境。教学中迫切需要针对各类专项内容教学工具软件,教师利用这样参数化的工具象搭积木一样简单操作就可以制作出交互动画、探究式学件,以此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满足数字化环境下的备课、授课时个性化内容生成的需求,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搭建

通过建构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资源技术支撑,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多维智能电子教材》为例,这个多维电子教材共设为五个区,依次是电子文本区、导学任务区、学习资源区、编辑工具区和评价反馈区,学生只要进入这个学习空间就进入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场。“学习任务自选”,提供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学习资源自助”,提供实用、够用的学习资源供学生自己搜集、整理、加工、归纳和总结,想学哪就进哪,想学什么就点什么,完全是一种自助式的学习。“成果编辑自如”,提供了简单、便捷的编辑工具,如写、画、上传、下载、粘贴等小工具,在学习之后形成自己的学习汇报成果。“成绩反馈自动”,学习成果上传,系统进行自动评价。多维电子教材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依托云服务平台,围绕某一学科教学内容建立的有序、生动、体系化、智能化的教与学支撑环境,为学生提供方便实用的学习资源及工具,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学习场。再例如数学教学工具,针对整数、分数、小数、方位、时间、图形、统计等专项内容,提供了能够实现数与理、形与量关联,支持参数化动态修改的个性化教学内容构建模版与集成工具,以及面向整合点的生活情境、教学互动动画、课程标准案例等素材,使得教师能够像搭积木那样构建能够实现数学知识可视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拥有了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科内容快速编辑的困难,平台提供了快速编辑学科符号、公式、图形、图像、图表的编辑工具,教师可以方便地编辑、调用,从而提高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这种人性化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自主的思考与探究环境和零距离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从而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效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习方式转变的途径

(一)课题引领

为了使课题能在高位上运行,2011年我校确立了“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的课题,在省规划办立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聘请多位专家对研究进行指导,使课题研究得以在全国课题研究的前沿上立足。

(二)有效合作

一项科学研究的高效完成需要整合多方力量,为此我们汇聚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和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的教学专家、教研人员、技术人员,各方的资金投入、智力投入和感情投入是本项研究的力保障。

(三)加快建设

我校建立的数字化校园网,一是对外信息和内外交互的平台——学校门户网站;二是对内建设教育教学的管理系统。在多媒体教室环境和网络教室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和研究移动学习环境,通过使用电子书包(笔记本电脑、IPAD)和建立“云”平台,实现“无处不教室、无处不课堂”的自由学习。

(四)精细管理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让教师经历课题研究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共赢理念,实现专业化素质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意义远远超出了课题研究本身。

(五)科学研究

1.研究思路

电子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因材施教是因教材而设计电子教材,当然这里所说的教材是广义的,不是单指课本,而是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材料、学习材料生成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才施教是因学生而设计电子教材。多维电子教材的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心理,便于学生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的心理过程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科本体的知识规律,因此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科本体,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生成理想的教学设计,在实施理想设计达成的过程中遇到难点、重点利用技术支撑(进行整合点分析,研究难点突破方法),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最后生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2.研究方法

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要素,学科本体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支撑环境,我们研究的方法是通过四种分析生成三种方法。四分析是:学科本体分析、学情分析、资源软件分析、教学环境分析[3]。(1)学科本体分析:基于教材、课标,研究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定位知识点在学科体系中的教学任务与作用。(2)学生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期知识基础和后续知识的铺垫,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学生学习此类知识的认知心理。(3)资源软件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检索与分析,找出学生的学习困难,创设学习环境和找准整合点。(4)教学环境分析:对可利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进行分析,选择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生成三种方法:以本体研究为本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学习规律为本的教学实施方法;以支撑学习为本的环境设计方法。

研究成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建立了语文、英语多维智能学习平台,各学科专题学习网站,数学教学工具,建立了校本库、项目库和广域库,丰富的资源库集成了云平台,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增添了平板、笔记本等学习设备,增加了终端学习点数,形成了体系化的整合模式方法。

(一)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深度、广度、同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上老师利用多维智能电子教材、教学工具生成的学件让学生明确了我要学什么,我可以怎么学,我学到了什么,我学的怎么样,今后如何改进,这样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我控制中,这种自我调控的状态就是自我发展的状态。学生们说:有了这个电子教材和学习工具,我每天不用背着大书包了。这里面装着我们所学每一科的电子课本,就连作业也在这里完成,我觉得这些资源特别丰富。以前遇到不会的问题,我就会打电话问老师,现在我可以用导学案来复习和预习,感觉很棒。我觉得我的上课方式发生了变化,每节课我都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不会因为只有一个题目而叫不到我感到遗憾了。遇到播放视频的时候,如果我没听明白,还可以再听一遍,感觉就像老师在我身边辅导一样。1.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传统的教学中小学生注意保持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而自我调控的课堂注意保持的时间大大延长。2.学习质量得到保障。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工具全面感知知识,透彻理解知识,深刻记忆知识,有效应用知识,这一系列的认知过程都是在自主建构的,因此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学习质量。3.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经常在多维智能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很快学会了用资源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形成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更强了。我们提出的“教学生五年,为学生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办学理念,在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使用新教材、新工具,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人才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有了这种学习力,学生一定会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改变了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因材施教,研究学科本体,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夯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新教材的开发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1.更新了理念。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能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更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2.夯实了专业知识。通过梳理小学各册教材,生成了学科体系表,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按知识类型呈现内容分布表,在表内整合点处链接媒体,生成教学策略,这一过程就是教师系统把握教材,夯实学科专业知识的过程。3.提高了教学能力。通过设计开发多维智能电子教材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如何学习来构建教材的环境,设定教材的目标,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4.培养了创新精神。通过新的教学环境的构建,教师在合作探究中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大胆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老师们说:电子书包在这节数学课上给了学生一双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让学生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数学课堂。电子书包作为教育信息网络化的重要终端产品之一,它真正地成为了我们班级孩子学习的绿色助手,也是我和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沟通的重要手段。电子书包实现了时尚教学、科技教学,也督促我在数学教学的路上不断勤思敏学。

(三)转变学校管理方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的学习状态,浓郁的研究氛围,体现了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融合策略,体现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先进的教学装备,开放的教学空间,有力的物质保障,体现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科学的理念引领,完善的制度建设,人文的教育关怀,体现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实现了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应该自豪地说: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所开发的电子教材这个成果将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将会开创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结束语

通过历时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成功的融合技术的教学一定是教法精良而不一定是内容制作精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任何时候都适用;教学活动需要教学系统的全面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文科类主要支撑点在于丰富资料的有效集成(多维智能电子教材),理科类支撑点主要在个性教学内容的制作(专项内容工具软件),以上三点总结起来就是:技术支撑的学习方式转变研究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遵循以本体研究为本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学习规律为本的教学实施方法、以支撑学习为本的环境设计方法。(本文作者:孙唯、董双威 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